由于没有得到确切时间的缘故,李宁与安西众将领商议后只得告诉叶护太子让他继续盯着。
有新的消息及时汇报。
当然,李宁没有完全依靠叶护的来信就行事。
他安排了伪装成胡人的骑兵潜入葛逻禄刺探,以确保信中内容的真实性。
众人商议了出兵计划。
定在移地健与吐蕃、契丹、奚、昭武九姓汇聚一堂,商议结盟的时候一人两马长途奔袭。
这就不得不放弃新兵,尽数使用老兵了。
鉴于眼下的情况,安排结果就是让少量老兵带着新兵在安西都护府境内驻守城池。
分配五千老兵进行突袭。
程千里的精骑只剩下两千多,只得把抽调过来的老兵抓紧训练,以尽快适应马上战斗。
李宁没有放过王忠义。
拔汗那的轻骑兵很好使,除去王忠义带来龟兹城的一千骑外。
议事的时候,他向王忠义提出需要他们拔汗那出兵三千,协助战斗。
王忠义想都没想应承下来,书信一封告知王兄,也就是拔汗那的国王王忠节。
让王忠节在年后一月份派兵来龟兹城。
叶护太子也会出动部落的勇士,约末四千骑。
他并不担心葛勒可汗责罚,草原有草原的规矩,势弱的被吞并是常态。
不管有没有外来力量相助。
骑兵突袭,就不能穿重甲,只能轻甲。
尤其是八千人的突袭。
腊月到了。
训练了一个多月的士兵进行陌刀兵的选拔。
包括老兵在内,皆可参加选拔。
选拔还是严苛的,体格、体力都要上称。
厄、第一轮没凑够两千,只得了六七百人。
加上老兵也就一千二百多人。
定下的计划用不到陌刀兵,李嗣业也就不急了。
新的陌刀兵李宁分到了四百多人,凑够了六百人。
孙勇领另外两百多人的。
训练他没有假于陈志等人之手。
尤其是在新兵心中树立形象的时期。
新入伍的兵总会对第一位训练他们的教官在心中种下威严、服从的种子。
新兵很听话,没有老兵油条子或者刺头。
尤其是得知他们的将军是李宁后,恨不得吃完饭就去训练,争取在李宁面前留个好印象。
有人还真就这样干了,老兵油子没阻止,甚至幸灾乐祸。
那些抱着出头心思,独自跑去训练的新兵结果就是该午休的时间没休息好,下午训练的时候体力跟不上,当天的训练评级落了下等。
当真在李宁心目中留下了印象,只不过是不好的,还挨了骂。
勤奋没有错,可是经过一上午的高强度训练,让你午休是调节身体,补充体力,应对下午的训练,而不是自作聪明,不间歇的持续训练。
那样吃得消?伤身体是必然的事情。
腊月二十五,年关将至,安排好年关轮值的将士后,其余将士尽数放回假回家了。
十天的时间。
并没有严苛按照大唐“元日”初一到初七的假期放七天。
李宁在这点上做了人性化调转,也就是王正见是节度使,采纳了。
平白无故多了三天假,没人反对。
李宁提议每个士兵发一个红封,不多,五个钱,主要图个意头,得了红封的将士们都很高兴,开开心心的回去过年去了。
这些士兵会趁着年假顺带成亲,为安西人口做贡献。
二十九那天,李宁把李安带回家,准备过一个团圆年。
两个多月的书院生活倒是让李安白净了些许。
或许因为读书机会难得,李安很用功,千字文会背了,在学习论语的内容。
算术是李宁用后世的加减乘除表教的,因此李安的算术比那些学过算术的学子还要好。
书院的先生建议李安走“明算科”的路。
明算科设立于李世民时期,是唐代科举制度中针对算学人才的专门选拔科目。
主要考核《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等数学经典,涉及实用算术、几何、测量等内容,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宋代以后逐渐被废除。
李宁问过,李安有这方面的想法。
把他带回家后,父母、祖母也支持。
李归在与王正见商量李宁与王萱婚事的时候,经常到碎叶城去。
每次李宁都告了假,把李归接到家里住,可惜每次事一办完,李归就回家去了。
为此,回到家中的时候他再提出接李归夫妇,祖母三人进龟兹城生活。
但被李归拒绝了。
李归坦言说他就一个乡下人,有现在的大宅子住已经很满足了。
到城里去住,李归担心五月十五,王萱过门后,这个王家嫡女的儿媳妇伺候诸多乡下人坏习惯的公婆会不习惯。
李宁从佣户管事那里得知其实李归两夫妻一直在学习大户人家的规矩,只是一直学不来。
他知道李归还是为他着想,不要因为他们两夫妻以及祖母影响了他与王萱的感情。
乡下安排了仆役,虽然不多,只有五个,还是能照料好李归夫妇以及祖母的,加上李归的态度很坚决,还说在这里才能看好田地。
这件事李宁就没有强求了。
天宝十一载,正月初一,李宁准备带着李安返回龟兹城了。
李归把秋日里进山打回来腌制好的猎物都打包塞他,母亲陈氏则是把缝制的皮衣套在他身上。
祖母送别时有些不舍,但这位老人家知道大孙子有出息,小孙子也在大孙子的荫庇下要走一条康庄大道。
纵然心中难以接受别离,天未亮,就把鸡蛋煮好,给两个孙子路上吃。
老人家不图其他,就图儿孙过得好。
李宁得知此事,心有感动。
回到龟兹城后,有许多官员来访,王正见帮聘请的管事处理得很妥当。
没让李宁劳累。
其实李宁知道管家是王萱安排的,王正见年前喝高的时候说漏了嘴。
或许是故意说漏的吧,他没在意。
接下来的时间里,李宁走访了李嗣业等人的宅邸。
也去了一趟军营与值守的军士一同用餐,带了些年糕给军士们。
不多,一人也就两块,但是将士们都很高兴。
图的是心意,不是其他。
初五那天士卒们陆续回来了。
李宁又进入了训练士卒、检查武库,巡查城防,晚上挑灯读书练字的格式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