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人物大全 第235章 4.王凤的谋臣杜钦

作者:以叶知秋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4 12:13:36
最新网址:www.biquw.cc

王凤将杜钦的谏言报告给王太后,太后却认为上古时的事情,不用当真。杜钦不放弃,又苦口婆心地劝谏:“‘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前人的失败教训,值得后人警醒。皇后、嫔妃制度是皇帝能否享寿、国家是否遭受祸乱的关键。传说周康王某日未按时早朝,人们纷纷猜测是因他身边无德之女的缘故。一位贤良的妃子,应在每日黎明时分以清脆悦耳的珠翠之声唤醒君王,避免他沉溺于春宵之中。《关雎》这首诗叙述了周康王夫人为君王挑选后妃的故事,颂扬“后妃之德”的重要。人们都希望皇帝有德,享寿天年,国家太平祥和。《诗经》歌颂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强调忠孝的意义、仁德的重要。皇帝迎娶九女的制度,合乎上古的遗训,应该从天子即位开始,就保证后宫制度清明,为汉家天下夯实基础,此事不能疏忽,不能再质疑。”

但王凤不能制定制度,只能按照老规矩办事。恰好王太后的妹妹司马君力与杜钦哥哥的儿子通奸,被举报到王太后那里,杜钦深感惭愧、惶恐,便请求辞去官职,退休在家。

再后来发生日食、地震,朝廷在全国举荐贤良方正、敢于直言的士人,合阳侯梁放推荐了杜钦。杜钦上奏说:“我听说发生日时、地震是由于阴盛阳衰。臣子是君的阴面;儿子是父亲的阴面;妻子是丈夫的阴面;夷狄是中原的阴面。《春秋》记载,在240年间,日食发生36次,地震发生五次。每次发生,或夷狄侵犯中原,或朝政被臣下掌握,或妇人欺凌丈夫,或臣子背叛君主,事情虽然不同,但道理相通。如今我观察当朝,并没有这些情况,剩下的就只有后宫。夜晚在未央宫,可以感觉到地震,这一定是皇后嫔妃间争宠,以至于相互诋毁伤害。一切变故都有天人感应,人世间的事情有缺失,灾异就会发生,以德应对,灾异就会消退。殷商的武丁看到野雉飞到鼎耳上,向自己发出警示,便自我检讨,修正错误,因此享寿百年,殷商因此中兴,关键应对的方法非诚不立,非信不行。春秋时的宋景公不愿意将灾祸嫁祸于人,再三表示人君的诚意,荧惑星因此隐退。愿陛下摆正皇后、嫔妃间的关系,抑制后宫女宠,戒除奢靡,减少游戏,躬行节俭,亲自处理朝政,这样即使有灾异,也会消除。切不可淫逸度日,奢靡无度。愿陛下抛弃没有益处的享受,为天下百姓着想。”杜钦的谏言切中时弊,直言不讳,可惜没有收到效果。

当年夏天,成帝召集敢于直言的士人到白虎殿,围绕治国之道展开策问,要求士人依据经学提出对策。杜钦在对策中系统阐述了效法天地、施行仁政等主张,提出“抑文尚质”“废奢长俭”等施政方针,并援引《六经》及孔子言论强化观点。他的对策以“天道贵信”“孝为德行之首”为核心,强调选贤任能,同时直谏君主偏宠后宫、奢侈无度等问题,主张通过“正后妾、抑女宠”改革时弊。

杜钦因生病免去官职,后来担任议郎,又因有病,再次辞职,便在大将军王凤幕府担任幕僚,但凡有国家大政王凤都要和杜钦商议。杜钦不仅善谋,而且善于识人,当时的名士王骏、韦安世、王延世等得到过他的推荐,冯野王、王尊、胡常等,因为过失得到过杜钦的解救。汉初的功臣,有很多人的后代已经失去爵位,杜钦建议应该续封他们的后人。成帝朝好的政治措施如安抚四夷等多出自于杜钦的建议。

杜钦看到王凤的权位太重,就劝道:“周公有至圣之德,还是成王的叔父,管叔、蔡叔的流言仍然让他恐惧;秦国的穰侯魏冉是昭王的舅舅,在昭王年幼时就辅佐朝政,但是一介异国人范睢,仅一次游说,穰侯就被贬回封国;再看近代,武安侯田蚡被武帝斥退。希望将军有周公的谨慎,避免穰侯的强势,戒除武安侯的奢靡,不要让范睢似的小人有可乘之机。”

果然不久,天上发生日食,京兆尹王章趁机弹劾王凤。王凤恐惧,杜钦建议王凤上书谢罪,请求退休。奏书写的很感人,太后看了,哭着不肯吃饭。成帝在年幼时就与舅舅王凤的关系很好,也不忍心斥退王凤,便让王凤留任。王凤却深感惭愧,坚称病重,还是请求退休。杜钦又劝他说:“王章只是一个毫无根基的官员,对于朝臣的进退,只有建议之权,掌握去就还是要由皇上决定。古时周公年老,仍然住在京师,以表明不会离开成周,不会忘却王室,更何况将军与皇上。要使天下太平无事,只有将军辅佐皇上。愿将军不要因为谣言,让皇上为难,应始终对皇上报以忠心。”王凤这才又重新处理政事。成帝让尚书弹劾王章,王章死在昭狱。

百姓都认为,王章死的冤枉,便讥讽朝廷。杜钦又劝王凤说:“王章犯罪的事情很隐蔽,百姓会以为王章是因为向朝廷谏言获罪,如果这样就堵塞了谏言之路,有损朝廷虚心纳谏的诚意。应该让朝臣直言进谏,在郎官面前详细解释王章为何获罪。还有此前日食之事也要昭告四方,让天下人知道,主上圣明,不会因为谏言而获罪。这样流言自然会消除,疑惑也会解开。”杜钦和王凤相辅相成,王凤是杜钦的伯乐,杜钦也纠正和弥补了王凤的很多过错。

杜钦充当幕僚,不担任官职,可以享受天年,寿终正寝。杜钦的儿子及昆弟、亲属做到二千石官员的有十人。杜钦在史书中留下的事迹很少,但他对王凤执政期间的朝政影响很大。残疾的身体使他不能在朝堂上挥斥方遒。但他多谋善断,在成帝建始初年以《女戒》提出谏言,结果也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他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大隐隐于朝”的高士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