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人物大全 第217章 5.万世辞赋万世名

作者:以叶知秋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18 03:54:04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司马相如平定西南夷后,汉武帝对他格外重用,引起了他人的嫉妒。有人上书诬告他出使西南时接受贿赂,武帝只好免了他的官职。一年多后,武帝对司马相如还是念念不忘,于是又把他召回来当郎官。

司马相如天生口吃,不善言谈,却写得一手好文章。他身体也不太好,患有消渴病,相当于现在的糖尿病。他和卓文君结婚以后,很有钱,虽然在朝中做官,但不愿意与公卿大臣一起谈论国家大事,对加官晋爵没有兴趣,经常称病在家里休息。

有一次,司马相如跟随武帝到长杨宫打猎,当时武帝正热衷于猎杀熊和猪,总是纵马狂奔,亲自追逐野兽。司马相如趁机上了《谏猎疏》,劝谏道:“每个人都各有所长,比如乌获力大无穷,庆忌奔跑如飞,孟贲、夏育勇猛无畏。人这样,野兽同样如此。陛下喜欢挑战冒险,亲自射杀猛兽,如果突然遇上身手敏捷的野兽,此时身边即使有人,也来不及反应,即使有乌获的力气,逢蒙的箭法也难以发挥作用。天子出行,首先要清除道路,然后选择道路中央驾车奔驰。即使这样,还会出现马口中的衔铁断裂,车轴脱落等变故,何况是跋涉在荒郊野外,在深山老林里骑马奔跑。您贵为天子,却不顾自身安危,喜欢在惊险刺激中寻求愉悦,我私下以为不可取。有远见的人,能预见将来;有智慧的人,能把祸害消灭于萌芽之中。很多祸患,都是在暗中发展起来的,然后在人们疏忽的时候突然爆发,所以谚语说:家中千金,不坐屋檐下。比喻虽小,可以用来说明大道理。”

武帝认为司马相如说得很有道理,马上打道回府。途中路过秦朝的宜春宫,司马相如又献上《哀秦二世赋》,来哀叹秦二世治国的过失。武帝有感于司马相如的忠心,任命他为孝文帝的陵园令。

武帝一直很喜欢司马相如写的“子虚之事”,相如也感觉到武帝喜欢神仙故事,于是说:“上次写的《上林赋》还不算完美,还有更好的。我曾做过一篇《大人赋》,没有写完,请允许我写完后献给皇上。”相如觉得传说中的神仙都居住在森林沼泽之间,形体容貌特别清瘦而孤僻,不大符合帝王对神仙的想象,于是把神仙们都写成了帝王将相之类的形象,既超凡脱俗,又丰美华贵。写成了名篇《大人赋》,用华丽的辞句描写一个形貌奇伟的人四处漫游,探索仙道的历程。武帝读后非常欣赏,甚至觉得自己好像就是文中的那个“大人”,飘飘然有腾云驾雾的感觉,遨游在天地之间,洒脱无比。

司马相如后来因病被免去官职,迁去茂陵居住。有一天,武帝说:“司马相如病得很厉害,得马上派人去把他写的文章取回来,否则将来遗失了就太可惜了。”于是派大臣所忠前去。所忠到了相如家,才知道相如已经去世,家里并没有留下什么文稿。相如的妻子告诉所忠:“长卿生前写的文章大多被人拿走了,不过他临死前曾经写过一卷文稿,说如果有皇上的使者来寻找,就献给他。”

司马相如临终所留的文稿就是《谏封禅书》,在书中回顾了三皇五帝以来,尤其是周朝的大典,认为从古到今,最应该封禅的是汉朝而不是周朝。书中借大司马之口向皇帝进言,指出了汉朝的功德和符兆祥瑞,并提出了封禅的必要。而书中的天子也改变了想法,采纳了公卿大臣的谏言,决定封禅,并拟出了封禅的《颂辞》。相如的谏书使武帝将封禅提到议事日程上,相如去世五年,武帝开始祭祀后土祠庙。八年后,武帝到中岳嵩山祭祀,封泰山,禅梁父山、肃然山。

反叛礼教和优美辞赋是风流才子司马相如留下的最为人们称道的两笔精神财富。他的谏君之赋大多没有收到直接的效果,但由此拓展了一片极为广大的艺术世界;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为许多艺术创作提供了人物素材和思想灵感,人们认为是汉武帝的赏识和卓文君的爱情成就了司马相如的千载盛名。

司马迁评价说,“《春秋》从已知之事推论隐讳之事,《易经》见微知著,《大雅》谈到了王公大人,他们的品行影响到庶民百姓,《小雅》讥讽各类人物,包括上层的王公贵族,表达的风格不同,旨意相通。相如的辞赋,有许多华丽的词藻,最终也能归结为节俭,达到劝谏的目的,这与《诗经》的讽谏不也异曲同工吗?”杨雄则认为:“相如的辞赋过于靡丽,奢华成分有百,劝谏仅为一,好似郑卫淫靡之音奏罢,曲终点綴一点儿雅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