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人物大全 第213章 司马相如传 1.风流才子

作者:以叶知秋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18 03:54:04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司马相如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风流才子,他用琴声吸引了富贵人家的女儿卓文君,使得卓文君甘愿放弃优裕的生活与他私奔,在集市中当垆卖酒,成就了一段爱情史话。司马相如又是汉赋的一代宗师,被称为“辞宗”、“赋圣”,他所写的《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等名篇,将汉赋这种文学体裁推向了巅峰。后人所说的“西汉文章两司马”,指的就是司马相如和司马迁。司马相如还是杰出的外交家,他出使西南夷,使西南夷民族臣服汉朝,被称为“安边功臣”,名垂青史。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他从小就喜欢读书,颇有文采,还喜欢剑术,算是能文能武,全面发展。小时候父母给他起了个很吉利小名叫“犬子”,大约二十岁的时候,司马相如就完成学业,他很仰慕战国时的名人蔺相如,便将名字改为“相如”。而司马相如用过的名字“犬子”,也因为司马相如的成名而被广泛效仿,逐渐成为古人谦称自家儿子的固定用语。

当时司马相如家里比较富裕,他的父母拿出了家产,给他买了个郎官的职位。于是司马相如入朝为官,做了汉景帝的武骑常侍。这不是司马相如喜欢做的事情,他更喜欢文学。而景帝对辞赋不感兴趣,这使他感到很苦闷。直到七年后,景帝的的弟弟梁王刘武来京城朝见。梁王爱好文学,专门在自己的封地修建了“梁园”,广招天下文人名士,陪同他一起来的士人有齐国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国人庄忌等。司马相如与这些士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于是他称病辞去官职,以门客的身份做了梁国的座上宾。

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梁园浓厚的文化氛围大大刺激了司马相如的创作欲望,他的成名作《子虚赋》正是创作于这段时期。相传梁王慕名请司马相如做赋,相如写了一篇《玉如意赋》相赠,此赋词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很高兴,就把自己珍藏的的“绿绮琴”回赠,“绿绮”是古代四大名琴之一,用料非常考究,琴身用桐木和梓木的连理枝打造,通体墨绿,内刻铭文“桐梓合精”。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如李白《游泰山六首》中写道:“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就是用“绿绮”来指代古琴。

但好景不长,梁王刘武去世,他的门客也猢狲自散,35岁的司马相如只好回归家乡成都。这时,他的家道已经中落,而他也没有什么谋生之道,生活没有着落。幸好他的好友王吉在临邛当县令,王吉曾对他说:“长卿在外面游宦多年,如果不如意,困于世俗,不妨到我这里来。”于是司马相如到了临邛,在都亭住了下来。临邛在成都西约百里,周边矿产丰富,城中以冶炼铁为业的富人很多,王吉有心让相如与富人结交结缘,于是在相如到来后,为他精心设计了一场引人耳目、故显尊贵的局,最终成就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

司马相如到临邛后,有车马随从,举止大方,王吉对他非常恭敬,每天都去都亭拜访他,殷勤备至。一开始相如还接见他,后来干脆声称有病,让随从谢绝王吉。王吉却更加恭敬,于是司马相如在临邛的名声渐渐大了起来。

城中的卓王孙家是秦朝时从赵国迁居蜀郡的大族,以冶炼铁为业,家里光童仆就有800人。从山东迁来的程郑家也有童仆数百人,这两个富豪看到王吉这样尊敬相如,非常吃惊,自然也想巴结,就商议说:“县令有贵客来,我们得招待一下。”于是由卓王孙出面,宴请县令和他的贵客司马相如。

这一天,卓王孙家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宾客就有几百人。县令和宾客都早早到了,可是快到中午,司马相如还不见影子。卓家派人去请,相如却称病谢绝,不肯来。县令王吉不愿意就这样开宴,亲自去请,司马相如才不得不前来赴宴。司马相如乘坐着豪华的车骑,雍容典雅,风度翩翩,一入宴席,就把所有的人都惊呆了,谁也没想到临邛竟有这样风流的翩翩公子,满座客人都被相如的风采所倾倒。

那司马相如又是如何步步为营,最终抱得美人归的呢?且听下回分解。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