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是改变身份最快的催化剂。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林渊高效地利用这笔“启动资金”,完成了从“陈凯”到一位新兴科技精英的蜕变。
他首先在海城新开发的科技园区附近,租下了一套高档服务式公寓。这里安保严密,设施现代,更重要的是,它的住户大多是附近高新企业的金领和创业者。一个体面的地址,本身就是一张无形的社交名片。
接着,他为自己添置了全新的“装备”:一台最新款的轻薄高性能笔记本电脑,一部以安全加密著称的智能手机。他没有恢复任何“陈凯”留下的数据,而是建立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设防的数字环境。他清楚,在这个时代,一个人的数字足迹几乎等同于他的第二身份。
他花了整整一天时间,为自己虚构的这个身份——一个名为“林渊”的、低调的海外归国技术天才——构建了一个几乎无懈可击的背景。他在几个国外的开源社区和技术论坛里,用一个新注册的账号,发表了两篇关于“去中心化认证协议”的深度技术分析。文章的观点精辟入里,引用的数据和模型都堪称完美,足以证明作者在这个领域的深厚积累。
他没有留下任何直接的联系方式,仅仅是作为一个思想的火花,在专业圈子里激起一点小小的涟漪。这是一种“留白”,当苏晚萤或者“奇点创投”的背景调查触及此处时,会发现一个神秘、专业、且不急于求成的形象,这远比一份主动投递的简历更具吸引力。
一切准备就绪,剩下的就是寻找一个切入点。
林渊排除了所有传统的接触方式。直接上门或投递商业计划书,有99%的可能会被助理或过滤系统拦下。他需要一个更直接、更具冲击力的场景,一个能让他绕过所有屏障,直接与苏晚萤本人进行思想碰撞的机会。
他再次将苏晚萤的公开信息梳理了一遍。她几乎不参加纯粹的社交活动,所有公开露面都与工作相关。他的目光最终锁定在了一条信息上——四天后,在海城国际会展中心,将举办一场名为“预见未来”的科技高峰论坛。
苏晚萤是其中的一位主讲嘉宾,演讲主题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投资逻辑”。
这,就是他的舞台。
四天后,论坛现场。
林渊穿着那身深色休闲西装,混在人群中,显得毫不起眼。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忙着交换名片、拓展人脉,而是像一个纯粹的学者,静静地坐在礼堂的中后排。
上午十一点,苏晚萤准时登台。
她今天穿着一身简约的白色西装套裙,长发束在脑后,显得既干练又优雅。她的演讲内容,正如林渊所料,充满了前瞻性的洞见和严谨的逻辑。她谈论着算力、算法、数据,精准地预测了未来几年AI产业的几个爆发点。台下的听众听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但林渊却在她的演讲中,听出了一丝“局限”。
苏晚萤的逻辑,完全建立在2025年这个时间点的认知基础上。她能看到技术的线性发展,却看不到那些会颠覆整个赛道的、从意想不到之处杀出的“黑马”。而这些,正是林渊的优势所在。
演讲结束,苏晚萤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下台。许多人立刻围了上去,试图与她交谈,但都被她的助理礼貌地一一挡开。
林渊没有动。他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不会被当做狂蜂浪蝶之一的机会。
他看到苏晚萤在助理的护送下,走向了会场旁的VIP休息室。在门口,她停下脚步,对助理说了几句,然后独自一人走向不远处的自助咖啡台。她似乎需要一个短暂的、独处的间隙来放松一下。
机会来了。
林渊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自己的状态,然后迈步,不紧不慢地朝同一个方向走去。
他没有直接搭话,而是先给自己倒了一杯咖啡,站在离她两米远的地方,仿佛也在休息。
苏晚萤端着咖啡,正低头看着手机,回复着重要信息。
林渊的目光落在她身上,大脑中飞速组织着语言。开场白至关重要,必须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一瞬间就切中要害,引起她的兴趣。
他开口了,声音不大,但吐字清晰,足以让她清楚地听到。
“苏小姐,刚才的演讲非常精彩。尤其您关于‘数据将成为新时代石油’的论断,发人深省。”
这是礼貌的恭维,苏晚萤头也没抬,只是礼节性地微一点头,算是回应。每天都有无数人对她说这样的话。
林渊顿了顿,话锋陡然一转,声调里带上了一丝锐利。
“但是,您似乎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当所有人都把数据当成石油去开采和精炼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油田和炼油厂本身,是建立在一块会随时塌陷的土地上的?”
苏晚萤划动手机屏幕的拇指,停住了。
她缓缓地抬起头,那双冷静而锐利的眸子第一次落在了林渊身上。她的眼神里带着一丝审视和探究,似乎在判断眼前这个年轻人是故弄玄玄,还是真有灼见。
“愿闻其详。”她言简意赅地说道。
“您谈到的所有AI模型,都建立在一个中心化的信任基础上。数据被收集、存储、处理,都依赖于某个公司或机构的服务器。用户被迫相信这些机构不会滥用、篡改或泄露他们的数据。但人性是贪婪的,商业是逐利的,这种信任,本身就是最大的安全漏洞。”
林渊直视着她的眼睛,继续说道:“未来的数据战争,争夺的不是数据本身,而是‘定义权’和‘验证权’。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大、更安全的‘炼油厂’,而是一种全新的、去中心化的、能让每一滴‘石油’都自带产权证明和真伪验证的底层协议。否则,我们今天建立的一切AI大厦,最终都会因为地基的塌陷而灰飞烟灭。”
他的话音落下,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安静了几分。
苏晚萤没有立刻说话。她看着眼前的林渊,这个年轻人面孔陌生,穿着得体,但眼神却深邃得不像他这个年纪的人。他谈论的不是商业模式,不是市场风口,而是一种更底层的、近乎于哲学思辨的技术架构。
这种视角,她只在极少数被誉为“硅谷先知”的顶尖大牛身上见过。
许久,她放下了手中的咖啡杯,原本礼节性的表情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高度专注的、棋逢对手的认真。
“你说的‘底层协议’,你有方案?”她问道。
林渊微微一笑,他知道,鱼上钩了。
“我没有完整的方案,”他坦诚地回答,这是一种策略,上来就说自己全知全能只会引人警惕,“但我有一个构想,一个关于‘分布式信任网络’的构想。也许,我们可以找个时间,深入探讨一下这块‘随时会塌陷的土地’,该如何重建。”
他说完,没有递上名片,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只是礼貌地点了点头,然后转身,干脆利落地离开,留下一个充满神秘感的背影。
他知道,苏晚萤一定会找到他。当猎物展示了足够的诱惑力后,高明的猎手,会自己循着踪迹找上门来,只是究竟谁是猎物,谁是猎手,没到最后谁都不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