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维吃完午饭后,便立即出发前往县里。
现在不用拉车,走起路来要轻松太多。
“嘟嘟~”
两声汽车的鸣笛声从身后传来。
张若维转过头,便看到一辆吉普车从身后开过来,停在他身旁。
后排的车门打开,里面坐着的正是陈建业。
“小兄弟,你这是去哪?”
“陈叔,我去县里。”张若维老实回答。
“我也要去县里开会,正好顺路,快上车吧!”
“那太感谢了。”
张若维也不客气,立即上了车。
能够坐车去县里,可比走路节省太多时间。
时间就是金钱,能多卖一个小时,就能多赚更多钱。
至于会不会给领导带来麻烦,张若维一点都不担心。
想要拉近人与人的关系,有时候就是靠相互“麻烦”。
你麻烦我一点,我麻烦你一点,才能更容易拉近距离。
“小兄弟,你去县里有什么事吗?”陈建业开口问。
“我在县里开了个店卖牛杂。”张若维老实回答。
“开店?你不怕投机倒把你抓起来吗?”
陈建业当然很清楚国家政策,他故意这么说,看能不能吓到张若维。
“陈叔说笑了,现在国家已经开放个体经济,我这么做不仅不会被抓,还应当受到鼓励。”
“这你也知道?还挺敏锐的嘛。”
“我平常就喜欢看看报纸。”
“报纸很多人都看,但很少人能真正看懂,看懂了也不敢真正去做,你能看懂也有胆量,不错!”
“我这是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
张若维谦虚道。
“你那小吃店在哪?我有空去光顾一下。”
“就在灯光球场旁边,欢迎领导莅临指导!!”
“哈哈,言重了。”
两人说话间,车已经到了县大楼。
陈建业下车后,吩咐司机道:“小李,你送一下小兄弟去灯光球场。”
“不用不用,就在旁边,我走过去就行了。”
张若维连忙跟着下车。
搭顺风车无所谓,让人家司机专程送到门口,那就有点得寸进尺了。
虽然没有送到门口,但比起走路也节省了两三个小时。
果然,对于做生意来说,有个交通工具真的太重要。
否则时间都花在了路上,那还赚个屁的钱。
张若维现在已经开始盘算着买辆自行车。
上午找人建围墙就已经付了200的首付款,现在又打算买自行车。
从村长那里弄到600块后,这些天他卖牛杂也赚了三百多块,然而存款却越来越少。
做生意就是这样,赚得越多,花得也就越多。
特别是在起步阶段,钱永远用来生钱。
如果身上的现金太多,只说明他的生意没有新的增长点。
张若维正想着,刚好从供销社经过。
他没有过多犹豫,便进门问:“你们这有自行车吗?”
“同志,我们这有二八大杠和二六大杠,你要哪一种?”
“还是县里的供销社产品齐全,分别多少钱?”
“二八大杠要180元,二六大杠只要160元。”
“给我来辆二八吧!”
张若维没有过多思考,便直接定了下来。
他的身高骑二八刚刚好,二六对他来说矮了一点。
更重要的是二八装载能力更强,能够拉更重的货物。
后世有个拉香蕉的黑人小伙,正是骑着一辆二八大杠,拉着几百斤的香蕉在陡峭的山坡疾驰而来。
正是那个视频,赢得了“天不生我奥德彪,非洲无人拉香蕉”的千古美名。
这也正正说明,一辆二八大杠有多么坚固耐造。
张若维痛快地付了钱,便骑着这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前往食品站。
租了王奶奶的铺面后,他不仅仅只能做小吃,而是升级为小餐馆。
除了之前订的牛杂,还购买了二十多斤的牛肉、牛腩,一筐白萝卜,几十斤的河粉。
相比牛杂,能够垫饱肚子的牛腩粉一定是更受欢迎的,也能卖出更高的价格。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牛杂还是牛腩粉,做法都非常简单,张若维一个人就能够应付过来。
除了这些食材,他还去店里买了几张方桌,二十张木凳,以及三十套碗碟筷子。
张若维把这些东西运到店里时,王奶奶正坐在门口乘凉。
“阿维,今天怎么买这么多菜?”
“怕不够吃,多买点。”
“你这孩子可真能吃苦,这筐萝卜我帮你拿去洗了吧。”
王奶奶说完便起身去提萝卜。
张若维自然不好意思让人家干活,连忙道:“不用了,我来就行,阿婆你就歇着吧!”
“没事,我这闲着也是闲着。”
王奶奶自顾自地提着那筐萝卜去洗了。
这年头的老人大多数都闲不下来,总想找点事情做。
王奶奶从玻璃厂退出来后,一直在家闲着,都快闷出病来了。
现在能够有点事做,比什么都开心。
张若维只好带着歉意说了声谢,便由着她帮忙。
然而她洗完萝卜后又继续洗碗,洗完碗后又去摆桌面,整天都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张若维心里都开始盘算着,一个月给她结多少工钱比较合适。
也多亏了王奶奶的帮忙,这小餐馆很快便有模有样地开了起来。
原先想着过来吃牛杂的顾客,看到小摊子没了,在旁边开了个小餐馆,不由走了进来,发现老板还是同一个人。
“老板,你这都有什么吃的呀,牛杂还有吗?”
“有有有,牛杂还是原来的价格,2毛一串,另外还有牛腩粉,五毛一碗,我们今天新开业,吃一碗牛腩粉送一串牛杂。”
张若维热情地介绍着。
“哟,还有这优惠,那给我来一碗牛腩粉。”
“好咧,客人您先坐。”
张若维给他倒了一碗水,便去汤牛腩粉。
河粉本身就是熟的,只需要把锅里的牛腩铺在粉上,再在上面舀一勺汤,洒点香油,一碗香喷喷的牛腩粉便做好了。
“客人您慢用。”
张若维把牛腩粉端给他,并期待地看着。
“我来尝尝。”
客人吃了一口牛腩,再嗦了一口粉,便立即竖起大拇指道:“味道不错,比厂里的食堂好吃太多,这五毛钱花得太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