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饭馆通东汉末年! 第19章 九转大肠!

作者:书虫一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2 18:20:18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半上午的阳光透过百味小楼的木窗,在青石板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半个时辰后,马元义果然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了,手里的空碗擦得锃亮,碗沿还沾着点咸菜末。

“掌柜的,我小妹说……说这包子比年夜饭还香!”他跑得脸红脖子粗,却笑得露出两排白牙,“她还让我问,能不能跟您学揉面?说长大了也想做这么好吃的包子。”

刘昴星正蹲在灶台边擦拭那口新磨亮的铁锅,听见马元义已经回来的动静,抬头道:“元义,你往杀猪巷去时,记着跟王屠户说,要那挂在最里头的肠头。”

马元义闻言直起腰:“肠头?王屠户说肠头油多,比肠尾贵两文钱呢。”

“贵有贵的道理。”刘昴星用手指敲了敲锅沿,“肠头厚实,壁上那层筋膜得有半指厚,炖起来才够劲道。你跟他说,要没刮过油的原肠,我自己回来收拾。”

他其实是怕这东汉人处理不干净,只要留着一点油星子没处理好,这九转大肠可就会腥臭无比。

在某节目中,三位评委为何在吃下著名“美食家”俞涛所制作的九转大肠后,不约而同地戴上了痛苦面具?

就是因为俞涛当时没把猪大肠里面油星子处理好。

当然,俞涛自己的说法是:“我是故意保留了一点油星子,这样别人才知道他吃的是九转大肠!”

刘昴星从钱袋里数出三十文钱,用麻纸包好递过去:“这些够买三斤了。要是他肯送点猪骨,就多给一文钱,回来能熬汤。对了,让他把肠头用麻绳捆好,你路上别磕碰,那玩意儿娇气,颠散了筋膜就不嫩了。”

马元义把铜钱揣进怀里,手按在胸口拍了拍:“掌柜的放心,我记着呢!要最里头的肠头,不刮油,捆好别颠,送猪骨多给一文。”他掰着手指头数了一遍,忽然想起什么,“那要不要让王屠户用茱萸叶擦一遍?据说那样能去味。”

刘昴星笑了:“不用,我自有法子。你就说下午要用来招待贵客,让他拣最新鲜的,要是敢掺隔夜的,往后咱们就换张屠户家买。”

“好咧!”马元义拔腿便跑。

过了一会儿,马元义扛着半副猪肠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了,粗布短打被汗水浸得发深,怀里还揣着用油纸包好的花椒和姜片这是刘昴星特意嘱咐买的。

“掌柜的,新鲜的猪肠!肉铺老板说这是今早刚杀的,还带着热乎气呢!”他把沉甸甸的竹筐往灶台上一放,竹篾碰撞的脆响里,混着猪肠特有的腥气。

刘昴星正蹲在地上调试卤水,闻言抬头笑了:“来得正好,我这老卤刚烧开。”

他起身揭开陶瓮盖子,一股混合着八角、桂皮和陈年酱油的醇厚香气漫出来,瞬间压过了猪肠的腥气。

马元义盯着那堆滑腻的猪肠直皱眉。

他在饼铺打杂时见过去肠秽的伙计,无非是用清水冲冲,撒把粗盐搓两下,哪次不是腥得人躲老远?

可眼下刘昴星竟要拿这东西做菜,还给大儒郑玄吃?

正发怔时,见刘昴星舀了半碗面粉,又倒了些黑褐色的液体(醋),挽起袖子就往猪肠上搓。

白花花的面粉裹着黏液成团,他却眉头都没皱一下,指腹反复揉捏肠壁褶皱,连肠头那截最难洗的地方都没放过。

“掌柜的,这……这能洗干净?”马元义忍不住问,手里的抹布都捏皱了。

“你看着就是。”刘昴星头也不抬,搓到面粉发黏就倒进清水里漂,浑浊的水换了三盆,又拎起醋瓶往肠子里灌,“醋能去腻,面粉吸污,比你们用草木灰搓兵器还彻底。”

果然,原本滑腻腥臊的猪肠渐渐变得白净,指尖捏上去只剩韧劲。

马元义凑近闻了闻,竟真的没了那股冲鼻的味儿,不由得咋舌:“乖乖,比洗兵器还干净!这法子要是传到军营,伙夫们得谢您八辈祖宗!”

刘昴星被逗笑了,将处理好的猪肠切成寸段,丢进沸水锅。“再加点料去去底味。”

他抓了把花椒、几片生姜扔进去,水面立刻浮起一层白沫,“这叫焯水,得煮到用筷子能戳透才成。”

马元义蹲在灶边添柴,看着刘昴星用长筷翻搅肠段,忽然发现锅里的水竟泛着淡淡的褐色。

原是刚才那坛老卤舀了半勺进去。“掌柜的,这老卤是啥做的?闻着比酒肆的酱肉还香。”

“秘密。”刘昴星故意卖关子,眼尖地瞥见灶台上的糖罐,“对了,炒糖色的火候还差三分,得再熬三十息。”

他这话像是对着空气说的,马元义却见他真的数着数添了半勺冷水,琥珀色的糖汁瞬间泛起细密的泡。

原来这便是“菜品鉴定术”在作祟。

方才炒糖色时,淡蓝色的光幕突然跳出来:【糖色偏浅(70分),需延长熬制时间 10秒,加冷水激出光泽】;卤制时又提示【卤制时间不足(当前 20分钟,建议 35分钟),香料味未浸透肠壁】。

刘昴星依言调整,连卤水的咸度都按提示加了小半勺盐。

等郑玄拄着拐杖走进来时,整间后厨都飘着卤味的浓香。

老儒的目光刚落在陶碗里的九转大肠上,眉头便微微一皱。

那肠段裹着红亮的酱汁,断面的褶皱里还嵌着细碎的辣椒末,看着实在算不上雅观。

“刘小郎君,这……便是你说的‘九转大肠’?”郑玄捻着胡须,语气里带着迟疑,“老夫虽非膏粱子弟,却也知晓内脏乃市井粗食,登不得大雅之堂啊。”

“先生此言差矣。”刘昴星递过筷子,“食材本无贵贱,关键看如何相待。您尝尝,若是不合口味,我再换道清蒸鲈鱼?”

郑玄被那香气勾得喉结微动,终是架不住劝,夹了一小块送进嘴里。

初入口是微辣,紧接着是卤汁的醇厚,细细咀嚼,肠壁的韧劲里裹着花椒的麻香,最后竟品出一丝若有若无的回甘。

“这……”老儒眼睛陡然睁大,又夹了一块,这次特意咬开断面,“内里竟如此洁净,毫无腥气!这滋味层层递进,竟比珍馐更有风骨!”

他连吃三块才停箸,望着空了大半的碗感叹,“老夫讲学二十载,自诩‘食不厌精’,今日才知是坐井观天了。”

刘昴星趁机笑道:“先生过奖。其实百味小楼不仅有这般‘粗食细作’,也能做些清爽小菜。听闻先生常与门生在太学论道,若是不嫌弃,往后我每日备些便当,热乎干净,定比市集上的冷食强。”

郑玄抚掌道:“甚好!我那些门生常抱怨太学食堂的蒸饼硬如顽石,若有你这手艺相助,怕是论道都能多辩三个时辰!”

他顿了顿,又道,“明日我便让大弟子来订三十份,也算为小郎君扬扬名。”

话音刚落,刘昴星脑海里便响起熟悉的“叮”声:【声望 200,解锁技能“卤味初级配方”,可制作基础卤蛋、卤豆干】。

傍晚收摊时,马元义抱着油纸包往家跑。

巷子里的孩童见了他都喊“百味小楼的小哥”,他却只顾着把怀里的包子捂得更紧。

这是掌柜的特意多蒸的豆沙包,说给小妹当点心。

推开破庙的木门,六岁的小妹正蹲在草堆旁数蚂蚁,见他回来立刻扑上来:“哥!你带啥好东西了?”

当看清油纸包里雪白的包子,眼睛亮得像两颗星子。

“慢点吃,别噎着。”马元义看着妹妹满嘴豆沙的模样,忽然想起刘昴星擦桌子时说的话:“干活不只是为了糊口,得让手里的东西沾着心劲儿。”

他摸了摸怀里揣着的八十文工钱,够给妹妹买双新草鞋了。

夜风从破庙的窗洞钻进来,带着远处酒肆的喧嚣。

马元义望着妹妹啃包子的笑脸,悄悄握紧了拳头。

跟着刘掌柜,或许真能让妹妹不再住破庙,不再啃硬麦饼。

这百味小楼,好像真的能给人盼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