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荆州有个李世民 第28章 各有各的谋划

作者:下午五点到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2 17:46:26
最新网址:www.biquw.cc

襄阳城,蔡府内,蔡瑁阴沉着脸。

他捏着一封密报,脸色泛白。

这密报上写的是“仍无消息!”

桐柏山伏杀刘备的计划已过去两日,派去的人却找不到了。

蔡瑁连派着两波人去找了,返回的均是没找到!

刘备不仅没死,连派去的人也不见了。

活该见人,死该见尸!

寻了几日也没寻到,只能当死了处理!

可蔡中说刘备只带了五六个亲随,怎么可能逃脱?

“五十名死士,在桐柏山埋伏,居然连个响动都没有?”

蔡和在一旁道“不会是那刘备吧!他手下有些猛人,也许……”

听到蔡和的话,蔡瑁摇了摇头,仍不相信刘备不仅识破了他的计策,居然还大摇大摆的跑到襄阳城里来:“就算他手下再厉害,难道还能六个人战胜我五十人不成?再者,如他知我要杀他,怎么可能还来襄阳?!”

一旁的蔡和搓着手,脸上满是焦虑:“兄长,会不会是刘琦……”

“动嘴前先动动脑!”蔡瑁厉声打断,“刘琦就更不可能了,我不信他有这个胆子,江夏那边的局面未定,他怎敢轻易出城!他要不出来,难道还派黄射出来?”

“那是怎么回事,哪些人总不会平白无故的消失!”

蔡瑁摸了摸短须,心中仍是疑惑!

“走!”

“去哪?”

“找蒯异度去!”

蒯府就在刘府不远的地方,离蔡家也不算远。

进了蒯府,蒯越急忙让左右奉茶!

“德珪、仲节,得闲来我府上所为何事?”蒯越放下茶盏,目光在二人脸上流转。他说话也颇直接,这刘表刚下了诏令,这两人就来了。

“主公命我二人辅佐公子,我们自然要多多亲近!”

蒯越笑而不语!

本来蔡家和蒯家是荆襄齐名的豪族,可这蔡家因为蔡夫人得宠,又与公子琮走的近,现在实力已经稳压蒯家一头。

蒯越与蔡瑁虽然同为辅佐之臣,但蔡瑁掌兵权,两人实力相差甚远。

蒯越也深知这一点。

蔡瑁捻着胡须,目光似笑非笑地落在对面的蒯越身上,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檀木茶案:“主公有命,玄德公与我等共同辅佐公子,不知蒯长史觉得玄德公这人如何?”

蒯越放下手中的竹简:“玄德公?”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昔年涿县织席贩履,却能聚关张二将、收赵云虎臣,更得卧龙诸葛亮相助。此等人物,非当世英雄不能概之。”

蔡瑁瞳孔微缩,往前倾身:“先生高见!若某建言,奉刘玄德为荆州之主,以其名望收拢人心,先生以为可否?”

蒯越闻言,捋了捋胡须,笑了起来:“德珪兄开什么玩笑。我等做臣子的,只需遵从主公旨意便是。既然主公已经立了公子琮为嗣,我等臣子当尽心辅佐!”

“哈哈,我不过开个玩笑,蒯长史可别介意。”

他拿起茶碗啜了一口,又道:“公子琮继位,还需先生这样的大才辅佐。只是公子年纪小,治州的道理也还懵懂。长史若能亲自教导公子读书,学些道理,那公子继位后的功绩当不输主公!。”

蒯越面色一沉,心里担心真的做了刘琮的老师便把自己绑上战船了,便拱手推辞道:“都督谬赞了,越才疏学浅,岂敢担此重任?公子琮天资聪颖,自有贤能之士师之,越实在是力不从心啊。”

见蒯越不答应,蔡瑁也不再催促,便说些以后共勉的话就告辞了。

从蒯越府出来,蔡和面色已经变成熟人见避的难看,他张开一张满是黄牙的大口,骂道:“什么玩意儿!说了半天等于没说,还装模作样地推辞,真是个老狐狸!”

蔡瑁却没有说话,只是眉头紧锁。

他想起蒯越方才说话时闪烁的眼神,以及提到公子琮时那刻意疏远的态度,心中忽然有了一个猜测。

“仲节,”蔡瑁停下脚步,压低声音,“你有没有想过,蒯越为什么不肯答应?”

蔡和一愣:“还能为何?不就是看不起我们蔡家,不欲与我蔡家为伍!”

“不止如此。”蔡瑁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蔡中之事,我已下令封口,襄阳城内无人知晓。但蒯越此人,心思缜密,在江夏必定还有眼线,想必他已经知道刘琦那小儿的作为。”

“我说刘琦这不过是匹夫之勇,但未必就没人不以为这是真勇!”

“你的意思是说,蒯越投靠了刘琦?”

“那倒不至于,只是这老小子今日拒了为公子当老师,想必是不想跟公子琮走的太近。”

蔡和道:“这老狐狸是两遍都想吃啊!刘表都已经下了诏命了,难不成蒯家那老鬼还觉得刘琦会翻身?”

“这点倒也不是!”

“他不过是两边下注而已,万一刘琦真的翻身了,他蒯家就成为襄阳唯一的豪族!”

“兄长,那我们要不要除掉刘琦?”

“现在再动手,已经晚了!蔡中那家伙连那么点小事也办不好,真是死有余辜!”

蔡和听蔡瑁如此评价自己的亲兄弟,自然不高兴,只是脸上不表露出来。

“那我们等着?!”

“等着,但是不是什么事都不做!”

——————————————

与此同时,蒯越府的密室里,烛火通明。

蒯越展开一封密信,上面是蒯祺的字迹:

“叔父尊鉴:

自别襄阳,于江夏已数月有余。

大公子刘琦实乃天纵奇才,其识人善用之能,令祺叹服不已。初至江夏,便识破蔡中奸计,当机立断以雷霆手段整肃郡务,又能用人才,祺本是蔡中之门徒,公子摒弃前嫌,委以众任。

公子治军之能,更是令人侧目。

更令祺钦佩者,乃公子之隐忍与谋略。想其在襄阳之时,受制于蔡瑁等辈,不得不委曲求全,如潜龙在渊,暂隐锋芒。然一到江夏,便如游龙入海,纵横捭阖,尽显雄才大略。杀蔡中以立威,收黄射以固权,更与刘玄德等英雄人物虚与委蛇,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其智谋胆略,实非常人所及。

祺常思,叔父令祺追随公子,实乃有先见之明。

公子如今虽立足未稳,然其潜力无限,假以时日,必能在荆州乃至天下,成就一番伟业。”

蒯越看完信,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拿起毛笔,略一思索,挥毫写道:“汝在大公子处,宜谨言慎行,暗中观察,须不忘我于你之使命。

若公子琦得势,便是我蒯家崛起的希望。

切记,不可轻举妄动,静待时机。”

写完,他将信用火漆封好,交给心腹。

这小子可别被热血冲昏了头,忘了自己的身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