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造反笔记 第18章 见赵佶

作者:百里透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2 13:59:18
最新网址:www.biquw.cc

他最终还是没将火枪带进去,那侍卫闻出了火药味。

此时的火药也用于军事,名字叫做飞火枪,能飞出上百米远,点燃敌军粮草,有点像放大版的窜天猴。

皇城守卫将火枪扣下后,狐疑的瞧了陈途安一眼,就放他进了皇城。

————

赵佶不像是个皇帝,至少不像陈途安想象中的皇帝。

更像是一个具有艺术气质的富家翁,身形微胖,看起来很白,脸上擦了粉——估计是王安同款。

说话十分随和,乍一看绝,对认不出这是历史上著名的昏君。

陈途安见他时,对方正在画画。

宋徽宗画技超高,这是后世公认的事实,陈途安也是第一次见,虽说看不出个什么名堂,但好赖还是能分清。

陈途安躬身拜道:“小民拜见官家。”然后起身转了一百八十度,又高举双手,手舞足蹈一番,这才转了回来。

没有下跪,在明清以前,胡乱下跪是要受责骂的。

这个转圈手舞足蹈的动作也有讲究,是怕有刺客靠近君王,抬手抬脚的动作是让皇帝察看,你带没带武器。

赵佶很高兴,他竟起身扶着陈途安的手臂,十分亲热地笑着说:

“哈哈!朕的掌器仙童,可还记得我?当年仙界之事,朕可记得清楚。”

好吧,陈途安收回前面的想法,这家伙就是个十足的昏君!

这厮似乎修仙修魔怔了,他肯定知道什么掌器仙童是假的,可他自己骗自己,竟说出这么荒唐的话。

他能说,陈途安却不能认,一旦认下幸进之臣的标签,就难摘下来了。

他后退一步,与赵佶拉开距离,再次躬身一拜,说道:

“陛下!途安虽然年少,却也记得清事。途安从记事起,从未见过陛下,更不用说什么仙界之事。

复合弓乃是途安苦思冥想之作,与仙人无关,途安年少只求读书进学,报效皇恩,还请陛下成全。”

这话意思就是:自己不是什么转世仙童,你认错了,我只想老老实实读书,不想当什么道官,求求你了。

赵佶的脸顿时拉了下来,却还是语气温和,他有些忧郁道:

“看来仙童还未记起仙界之事,也是、你还未成人,估计再过几年定能记起。

朕也是继承大统后,才记起自己是天上长生帝君下凡。”

真TM不要脸!陈途安真想把这几个字拍在他脸上。

这家伙好像铁了心,想要他当这个道官,自己也没得罪他啊!

见陈途安脸色难看,似乎有些头铁还想拒绝。

赵佶最头疼的就是这种人,一点都不按他的意思来,顿时不耐烦起来,朝一旁的梁师成挥挥手,自己转过身继续画起了画。

梁师成做为首席大太监,宋徽宗几乎任何一个动作、哪怕是放个屁,他都能听懂其中意思。

快走到陈途安身旁,拉住他衣袖,语气凌厉道:

“三个月前,太湖发了洪水,有居心不良之人说其为天惩,但官家有转世仙童在,定然不会有天惩!”

陈途安恍然,赵佶这是想把他推出去,给自己挡枪。

他要是认下这个转世仙童,朝中仅剩的清流和太学的那些喷子,能把他喷成人人喊打的臭狗粪。

怪不得硬要自己认下,这心也忒黑了!

可越是这样,陈途安越难拒绝。

他要是拒绝,估计以赵佶的性子,做得出把他囚禁起来,再对外界宣称,什么天降转世仙童、皇帝德行兼备的鬼话。

只得硬着头皮应下,同时也明白,这昏君并不傻,他那些荒唐事都是带有目的性的。

毕竟是皇帝,他的任何一个特地的举动,都和政治挂钩。

不过这个亏不能白吃,陈途安还有些自己的想法,索性跟梁师成说出来:

“隐相,途安认下便是。但汴京城繁华,途安不想回越州做道正,还想求官家一件恩典。”

梁师成呵呵一笑,两人小声密谋,颇有种奸臣相商的感觉。

“不想回去做道正,那就不回,官家是不会在这种小事上计较的。

至于求一件恩典,你弃了越州道正的职位,要一件恩典也能行。”

“多谢隐相。”陈途安拜谢,梁师成点头离去,俯身赵佶耳边说了他的请求。

“嗯。”赵佶又大喜了,招手让陈途安过来,笑道:

“你想要何恩典?尽管说来。”

“不敢贪心,途安从小喜欢志怪故事,在越州就见过邸报与小报,想在汴京城中开一家小说报。

小说报,只登记志怪故事与小说各类小说,并不涉及其他。

只是京中物价高,途安又身无余财,开不起印刷坊,希望陛下恩典能资助途安,开一家印刷坊。”

“小说报。”赵佶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轻轻点头,念了一遍这个名字,似乎对办报纸很感兴趣。

良久后才说道:“不止小说报,我还要你再办一份小报,名字就叫嘲风报,要登什么内容会提前让人告诉知你。”

“多谢官家恩典。”陈途安拜谢,也对脑海中历史书上的赵佶,重新认识了一遍。

赵佶很聪明,聪明到不太像古人,居然想通过小报掌握舆论。

实际上现在很多小报,就是一些官员在幕后所办,用来各种抹黑政敌。

他之前在越州,看到的一份小报,就是抹黑蔡京扒灰……

————

回到了客栈,曹蓉一家也在。

师父曹轩虽然,献图有功连升三级,更是由选人升迁为京官,但赵佶没封他实职,需要在吏部候缺。

其实这才是正经授官流程,赵佶乱发中旨授官、造官,是不合礼法的。

候缺也不是傻等,还要花钱跑关系,曹轩这些年攒的钱又花了个干净。

这也是大宋官员,贪污严重的原因之一,每次候缺都要花钱,不但在任上赚回来,还要挣出下次升官要掏的钱。

政策就是这样,只能再苦一苦百姓啦。

客栈内,陈途安正躺在床上,回想今天见赵佶的过程,忽然听见有人敲门。

“笃笃笃!途安在吗?”

“曹姐姐进来,我在里面。”

陈途安起身,就见曹蓉进来问他事情办妥没。

她知道陈途安不想当道官,这次进宫就是想要推掉差事。

曹蓉支持他这种做法,杂官品阶再高也不入清流。而且心中很是自责,毕竟事情都是因她而出。

“没有。”陈途安摇头道,说出赵佶不同意的原因。

曹蓉听后,银牙紧锁,怨恨道:“官家也忒不讲理了!他失德却要拿你挡刀,真是惘为天子!”

“曹姐姐慎言!在我面前说说这种话就算了,在外面担心叫人听去。

汴京城不比越州,城中有无数耳目,恐惹来祸端。”

曹蓉知道轻重,低头说:“此事都怪我,早知如此就不该让你献出图纸的。”

“曹姐姐莫要这么说,你当初只是提议,又没逼迫。

此事我深思熟虑过,才拿定注意。只是没想到,会遇到天灾,更被人拿去当了枪使。”

这件事的确是陈途安考虑后,才决定献上图纸,为的也是积累原始资本。

遇上赵佶拿他挡枪这种事,任谁遇到都没法预料。

毕竟谁能想到堂堂大宋皇帝,竟然拿“转世仙童”这种荒唐事,来粉饰太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