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允熥:我才是嫡皇孙 第8章 老朱的帝王心术

作者:蓝玛苔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2 13:47:31
最新网址:www.biquw.cc

人一辈子。

最离不开的,就是攀比两个字。

常森的郁闷,在于同样是庶子,常升只比他早出生,就混到了开国公的爵位。

而他只不过比常升晚出生,就只能委屈巴巴的在开国公府当透明人,不仅没爵位,而且还要受常升的打压。

除非常升和常茂一样,犯下大错,他才有继承开国公爵位的可能。

但这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想来也不可能。

更可气的是。

常升的儿子常继祖,什么也不用做,就能继承爵位。

而他的儿子,却什么都没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常森、徐博两个功勋家族不受宠的庶子,最终决定押宝同样在皇族中不受重视,同样被朱元璋瞧不上的朱允熥身上。

很快,在一番计议之后,常、徐两人,把拉拢的目标,放在了郡王府的仪卫上面。

仪卫。

负责郡王府车驾仪仗、安全的宿卫。

洪武四年,朱元璋下令,将原属仪鸾司的司仗改制为亲王仪卫司典仗,正式确立王府仪卫从五品官阶。

在人选方面,世袭军户子弟优先录用,特殊时期,比如藩王就藩后,仪卫不足600人定额的,也可以就地专项招募。

朱允熥未就藩,而且郡王府,就在京城,仪卫不足额,维持着五十人的规模。

这五十名仪卫,主要由锦衣卫落选下来的人组成,其中不少是军伍出身的士卒。

领头的是一个总旗,叫赵麟,其伯父是梁国公赵德胜,父亲赵端,也跟随从军,洪都之战中受重伤后,退出军伍。

赵德胜征讨陈友谅时战死,爵位由其子赵献所领。

赵麟只是侄子,父亲又不给力,能够在郡王府当一总旗,已是侥天之幸。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当得知是靖江王府长史徐博、开国公常遇春之子常森相约时,赵麟几乎没有犹豫,就投靠了过来。

功名旦是马上取。

但也要有机会才行。

不给机会,赵麟只能一辈子当个小小的总旗。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躺平的朱允熥,还不知道,自己一次借势,收回典膳所典膳正的权力,就引来勋贵集团中郁郁不得志的一群子弟暗中支持。

这股力量,现在虽然很微弱。

但若是有一天,勋贵武将集团的庶子们,一个个行动起来,就是一股不容轻视的力量。

.....

五月三十日。

距离朱标入陵安葬还有两天。

朱元璋为儿子的身后事,忙得几宿没睡,人也越发的苍老。

陈能回宫之后,虽然向他禀报过朱允熥借传旨之机,收回郡王府权力的事情,但在朱元璋看来,朱允熥还是太嫩了。

“一个管膳食的典膳正,算什么反击,要是换了朕,直接撤了长史,允熥的胆子,还是不够大。”

在心腹宦官陈能面前,朱元璋并不隐瞒自己对朱允熥的失望。

“皇上,允熥殿下也难.....。”

陈能低着头,轻声替朱允熥辩解了一句。

在他看来,老朱这是将朱允熥代入为朱雄英了。

朱雄英是公认的皇长孙,一呼百应,身边有的是投靠的人,自然不用担心什么。

而朱允熥是明摆着被朱元璋抛弃的人,投靠他能得什么好处,什么也得不到。

这么一比较,朱允熥行事小心些,并没有差错。

要是直接借势撤了胡济的长史。

那就是做得太过了。

“难,要想争皇权,哪有捷径可走,朕当年在濠州,也是于困境中,杀出一条血路。陈能,你去了解下这个马三宝的背景,要是白莲的余孽,绝不能留在允熥身边。”

朱元璋冷哼一声,长身而起,一边踱步,一边交待陈能。

朱允熥的表现。

在老朱看来,差强人意。

马三宝这样身份可疑的人,朱允熥不加辩别,就重用,实在太不谨慎。

如此轻信于人。

以后怎么可能成事。

“老奴这就去调查。”

陈能心头一凛,连忙答道。

他只顾着替朱允熥说好话,还真没想到,马三宝的身份背景,是否可疑?

要是真是白莲余孽?

那事情就闹大了。

就算朱允熥什么都不知道,以后也难自辩。

想到这里,陈能心里,又替朱允熥惋惜起来。

这个嫡皇孙。

从一出生,就命运多舛。

好不容易有了一点起色。

却又用人不淑。

......

陈能到郡王府颁旨的次日。

朱允熥在贴身女婢周芷若的服侍下,穿上郡王的正式常服,戴上冠帽,配上刺绣的腰带,少年郡王的风流倜傥,一下子显现了出来。

这一下形象改变,让小周芷若瞪圆了眼睛,一副花痴的样子。

随后,朱允熥出府门,在总旗赵麟的护送下,前往宗室考校学问的地方大本堂,接受每月一次的模考。

洪武元年十一月,朱元璋就开始筹建大本堂,其目的,就是为了延请名儒教授太子、亲王,大本堂因此也作为了诸王读书、考校之所。

朱允熥在车驾里面,一边闭目养神,一边感慨。

这情形,与后世初、高中学生月月测、周周练,是一个意思。

看来,郡王也不好当。

还不如早早就藩当藩王舒服。

“殿下,每月一考至关重要,要是在堂前失仪,答不上题,对殿下的声望,会有很大的影响。”

马三宝小心翼翼的提醒。

他的身份,虽然是典膳正,不管朱允熥学问之事。

但现在,朱允熥可信任的人,就他一个堪用。

马三宝一早起来,将典膳所的事务忙活得差不多后,又不辞辛苦的陪着朱允熥来就学。

他已经想好了。

等朱允熥进宗学,就在车驾上眯一会,打个盹。

且说朱允熥循着记忆,步入大本堂,里面已经有人先到了。

朱元璋的几个儿子。

大一些的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人,已经就藩,小一些的朱楧、朱植、朱权、朱松等皇子,正在里面高谈阔论,说着打听到的最新消息。

皇孙朱允炆,并不在其中。

他的身份尊贵。

宗室学堂的大儒,把他作为皇位继承人来看待。

此时,朱允炆正在内室,与方孝孺、黄子澄等授业老师讨教学问。

“允熥来了,最近,你可是好好出了一把风头?”

皇十四子朱楧见到朱允熥,亲热的上前打招呼。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朱允熥借圣旨之势,压倒郡王府属吏,让这些皇子们大开眼界,大声叫好。

他们在自己的王府,或多或少也被王府属吏制衡,同样迫切的想要收回权力。

朱允熥的举动,给了他们不小的信心。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