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熥皇孙,这不合适吗,妙锦是庶女,两人门不当,户不对.....。”
徐妙云一双凤目划过白纸黑字,秀眉微皱,连连摇头。
她话里说的,是嫡庶有别。
但实际上,徐妙云心里想的,却是朱允熥这个侄子,性子怯懦,又不禁事,不是理想的选婿人选。
“燕王妃,妾身不是胡说,靖江王与允熥郡王,多有来往,方知传言不可信。”
“今日妾身正好有空,与燕王妃说说这位郡王的事迹,这第一桩事情,就是拿了皇孙朱雄英的信物,换取皇上的怜悯.....。”
“第二桩事情,借掌印太监陈能传旨,拿下郡王府典膳正.....。”
“还有第三桩事情,王妃可要再听听。要妾身实话实说,允熥郡王待人接物颇有礼数,与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藩王,可大不一样。”
“妾身要不是出身徐家,也不会牵这一根红绳,妙锦这身份,这容貌,也只有允熥郡王能与之般配。”
徐氏是个聪明人。
在察觉到徐妙云对朱允熥有误会后,她的媒婆属性爆发,开始推销起朱允熥来。
“姐姐。妙锦性子疏淡,认准了的事情,九头牛也拦不住。不如这样,后日,辉祖要从五军都督府回来,允熥正好来府中议事。”
“到时候,我让妙锦在内宅的阁楼上,远远的瞧上一眼,看看人中不中她的意再说。”
徐妙云叹气,回答道。
徐妙锦的个性,疏淡冷清。
直接和她讲保媒之事,必须会引来她的反感。
与其见面之后,惹来不愉快。
还不如先借公事之名,让朱允熥来一趟魏国公府,再寻个机会,让徐妙锦远远的瞧上一眼再作计较。
这长姐当的,真是累。
徐妙云心里,默默作念。
.....
魏国公府,后宅,闺楼。
刚刚过了十三岁生日,步入十四岁的徐妙锦,呆呆的望着窗外浠浠沥沥的细雨,眉宇间结了愁绪几许。
已经到了待嫁的年纪。
她却不知,夫君是谁?
魏国公府上,前来说媒的贵妇女眷,走了一批又是一批。
就如今日,同时徐家出身的靖江王妃,又来了。
烦!
烦烦,真得很烦。
徐妙锦脸色清冷,手中帕子绞了又绞。
刚才,她好奇心起,偷偷到内眷会客的厅堂听了一耳,那靖江王妃说的人选,好像是皇孙朱允熥?
这真是乱点鸳鸯谱。
要是她真和朱允熥结成了夫妻。
那岂不是和徐妙云差了一个辈份,到时候,是叫姐姐,还是叫婶婶?
就在徐妙锦心里感到可笑之时,徐妙云送走徐氏之后,来到闺楼,想先探一探口风。
“妙锦,靖江王妃说的事,你也听到了,允熥是我的侄儿,你们两个不合适,你心里有个数,就行了。”
“当着靖江王妃的面,我不好直接回绝,只好借了你不愿嫁亲藩的由头,这门亲事,相看都不用了。”
徐妙云移步入闺房,看了一眼窗前发呆的清绝小娘,心头一动,似不轻意的提起徐氏保媒之事。
朱标病逝。
朱元璋选定的继承人,是皇孙朱允炆。
朱允熥最好的出路,应该是和朱棣一样,离京当藩王。
而按照徐妙锦不嫁亲藩的要求,朱允熥不用见面,就已经出局了。
“姐姐,你怎么这样?就因为允熥郡王是你侄子,你就不同意,是不是担心,被我抢了你燕王妃的风头。”
徐妙锦微微一怔,小脸绷得紧紧的,转过身来,神情严肃的说道。
她之前说,不嫁亲潘。
是因为二姐嫁给代王朱桂,遭受虐待。
在她眼里,老朱家的诸皇子,多是表里不一,嫁给他们,不会幸福。
但现在,徐妙云未经她同意,直接否了朱允熥。
又让徐妙锦心里,不舒服起来。
“妙锦,你这是什么话,我按你的意思,帮你回绝了,难不成还错了。后天,允熥就要来府上,和辉祖议事,你想见也罢,不想见也罢,都随你。”
徐妙云假作气怒状,一甩袖子出了闺楼。
这个庶妹,性子让人捉摸不定。
顺着她,反而不行。
逆着她,倒是上竿子凑上来。
哼。
终究还是老娘的手段高明。
徐妙云心中得意。
耍手段,她可是玩转燕王府,将朱棣拿捏得死死的。
.....
朱允熥这段时间,得徐博相助,再加上马三宝、赵麟两人,渐渐的将郡王府权力,收拢到自己手里。
要结交魏国公等勋贵,就要有钱。
朱允熥一声令下,开始清查家底。
堂堂郡王府。
只有城外一座庄子,地不过百亩,仆从有三十来个。
库房里面,除了最近朱元璋赏赐和朱楧、朱植等皇子送来的财帛、银子之外,稀稀拉拉的只有十来个半空的箱子。
里面除了些当年常氏生前留下的布帛遗物外,再无其他。
“老朱家的郡王、藩王,不是说个个富可敌国吗?怎么到了我这里,就成了穷得仓库跑老鼠的穷光蛋?”
朱允熥气不打一处来。
“殿下,靖江王府虽然俸例少一半,但也比殿下的郡王府强了好几倍,博以为,其中必有贪墨,前长史胡济肯定知道,府中财帛金银的去向。”
“博已经派人盯住了胡济,他在京城外,有三处别宅,对外说是郡王府所有,实际上,都挂在他胡济的名下。”
徐博眼底杀气腾腾,向朱允熥谏言。
他刚刚表态投奔朱允熥。
自然要先显一显能力。
正好,胡济这一只鸡,凑到了他的牛刀上面。
“赵总旗,你带仪卫,去抄了胡济的家,孤倒要看看,这些年,这个狗东西,贪墨了多少?”
朱允熥大怒,立即给赵麟下令。
胡济是吕氏的人。
以前,朱允熥孤家寡人一个,想要治胡济也是不能。
现在,有了徐博出谋划策,有赵麟仪卫武力保证,朱允熥拿捏胡济,自是手到擒来。
“殿下,陈能陈公公那里,咱家先去打个招呼,万一东宫那边恶人先告状,对殿下名声不利。”
马三宝等徐博、赵麟走后,向朱允熥提议。
掌印太监陈能,现在是朱允熥背后的靠山。
也正是有他的相助,朱允熥才能得到朱元璋的认可。
马三宝一个太监,走宦途不可能,陈能的现在,就是他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