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万历:我只想保命撬江山 第13章

作者:森上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2 12:04:53
最新网址:www.biquw.cc

上面的数字,触目惊心。

“……晋王一脉,传三百二十一年,现有名下亲王、郡王、将军、中尉共计一千九百四十二人,岁支禄米八十七万石……”

“……周王一脉,传二百九十五年,现有名下宗室共计两千一百零三人,岁支禄米九十一万石……”

“……楚王、蜀王、代王……”

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封号,后面跟着的是一串串天文数字般的人口和禄米。这些人,都是太祖高皇帝的子孙,都是他朱翊亨的叔伯兄弟,远房亲戚。他们什么都不用做,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成了国家身上一个又一个的吸血管,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一切。

朱翊亨的手开始微微颤抖。他自诩读过不少史书,也知道本朝宗室耗费巨大,却从没有如此直观地感受过这股压力。这已经不是耗费了,这是在用无数张嘴,一口一口地,活生生吞噬着这个帝国的血肉。

“看完了?”朱翊钧不知何时,已经搬了个小凳子坐在一旁,手里还捧着一杯热茶,慢悠悠地吹着气。

“万岁爷……这……”朱翊亨的声音有些干涩。

“这还只是禄米。”朱翊钧放下茶杯,又从箱子底下抽出另一本薄薄的册子,递了过去,“你再看看这个。”

册子的封面上写着“内库承运库历年赐田录(嘉靖朝始)”。

朱翊亨接过来,翻开一看,瞳孔猛地一缩。

“嘉靖四十五年,赐景王庄田三万顷。”

“隆庆元年,赐父皇裕王府京畿皇庄一万两千顷。”

“隆庆三年,赐德王、卫王、徽王……等庄田各八千顷。”

……

这本册子记录的,全是赏赐给宗室藩王的土地。这些土地,被称为“皇庄”、“王庄”,是不用向国家缴纳一分一厘税赋的。上面的每一个数字,都代表着一片广袤的,从国家税收版图上被活生生剜去的土地。

朱翊钧看着朱翊亨那张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的脸,慢悠悠地开口了。他的声音依旧稚嫩,说出的话却像数九寒冬里的冰凌,扎得人心口生疼。

“翊亨哥哥,你看,咱们大明的国库,就像这个茶杯。”他端起茶杯,在朱翊亨面前晃了晃,“每年天下各省收上来的税银,就是往这个茶杯里倒的水。可是呢,咱们朱家的子孙太多了,就像这茶杯上,有一条看不见的裂缝。子孙越多,这裂缝就越大,水漏得就越快。现在,光是填这条缝,每年就要漏掉近一半的水。”

他放下茶杯,声音里带上了一丝自嘲:“这还只是咱们朱家人自己漏的。还有另一群人,比咱们朱家人还能吸水。”

他指了指书桌上另一堆看似是地方县志的文书。

“那是松江府的鱼鳞图册和历年税收记录。松江府,是我大明最富庶的地方之一。可你猜,它去年报上来的田赋,只有三十万石。为什么?因为那里九成的土地,都在那些致仕的阁老、尚书、侍郎,还有大大小小的官员士绅手里。他们的田,叫‘官田’、‘绅田’,和咱们的‘王庄’一样,是不用纳税的。他们就像一块块海绵,把地里的水,一滴不剩地全吸干了。能流进国库这个杯子里的,就只剩下一点点水底了。”

朱翊钧站起身,走到朱翊亨面前,仰头看着他。

“翊亨哥哥,现在,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少,漏水的裂缝越来越大,吸水的海绵越来越多。你说,这杯子,什么时候会干?水干了,拿什么养活边关那上百万的兵?拿什么去赈济年年都有的旱灾水患?这艘叫‘大明’的船,是不是就要沉了?”

一番话,如同一记记重锤,狠狠地砸在朱翊亨的心上。

他呆呆地站在原地,脑子里一片轰鸣。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他那个只想附庸风雅、安稳度日的父亲,会怕成那样。他也终于明白了,眼前这个九岁的皇帝,让他来做锦衣卫指挥使,到底是要他干什么。

这不是简简单单的清除异己,也不是朝堂上的权力斗争。

这是战争。

是一场一个九岁的皇帝,要向整个帝国的两大特权阶级他自己的宗亲,和满朝的文人士大夫同时发起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而他朱翊亨,就是皇帝选定的,那把要捅向这两大庞然大物的第一刀。

这一刀下去,捅得好,或许能为这艘破船搏一个光明的未来,他朱翊亨也能青史留名,成为一代名臣,甚至让他礼王府,将来出一门双王。

可若是捅得不好,或是刀断了,他和他身后的礼王府,就会被这两股势力瞬间撕成碎片,万劫不复!

这一刻,他才真正理解了父亲口中那句“催命符”的含义。

这泼天的富贵,这一步登天的荣宠,背后是万丈深渊。

朱翊钧就那么静静地看着他,不催促,也不逼迫。那双清澈的眼睛里,映着朱翊亨惨白的脸。他在等,等他的刀,自己做出选择。是选择继续做一把锋利无比,足以开天辟地的宝刀,还是选择变回一块中看不中用的废铁。

良久,朱翊亨深吸一口气,胸中的惊涛骇浪,渐渐平息。他想起自己从小读的圣贤书,想起自己那一身引以为傲的武艺,想起自己被圈在王府里,对着四方天空,那无数个不甘心的日日夜夜。

难道,就因为害怕,就因为危险,就要眼睁睁看着这艘船沉没,自己也跟着这满船的富贵,一起葬身鱼腹吗?

不!

他不想!

他缓缓地、郑重地,再次单膝跪地。这一次,他的动作里没有了之前的热血和激动,只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和决然。

他抬起头,目光前所未有地坚定。

“臣,愿为万岁爷手中之刀,为大明,斩开一条生路!”

朱翊钧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这把刀,才算真正地为他所用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