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吴王 第16章 牛痘与柳枝

作者:王子虚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1 11:47:13
最新网址:www.biquw.cc

朱元璋虽然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但精神也迅速振奋起来了。

身边亲人的命运让他非常难受,他理所当然的想要改变这一切,也就是逆天改命:

“孩儿,我的好孩儿,你现在既然能看到这些,那就不用等到以后了。

“现在就把这些东西讲出来,我让人去做好准备,治病救人。

“关键是要给你娘、给你哥哥们、你侄儿改命。”

朱五也颇为认真的点了点头:

“我当然可以说出来,我当然希望救娘亲、大哥、大侄儿,还有二哥、三哥他们。

“最重要,最方便的,就是预防天花,可以用牛痘替代人痘。

“将牛痘在牛身上连续种植,可以划破皮肤直接种植,最多可连续传种二十代左右。

“牛痘传续十余代之后,痘种毒性就非常低了。

“大多只会在原地生成一个痘,不会再向身上其他地方扩散,十余日后便自行痊愈。”

早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种痘”防天花的技术。

提取天花病人的痘液,来给健康的人“种痘”,也就是后来俗称的人痘。

不过种痘的风险比较大,种痘之后可能会直接感染天花而死,所以并没有大规模推广。

只在天花已经泛滥的地方,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种上去博一博命。

具体的种痘方法也不成熟,有各种各样的奇特途径。

后来出现了减毒技术,给一个健康的人种痘之后,从他身上新生的痘疮中提取新痘液,再去给另外一个健康的人种痘。

如此连续接力种植,让天花在多个人之间种植迭代,得到毒性相对较低的痘种。

再用这种迭代减毒后的痘种,去给其他的健康人种痘,死亡率降低到了百分之五左右。

用现代标准看,这个死亡率仍然极高,但在天花泛滥的地方,已经很有用了。

只不过古代没有冰箱,无法通过冷藏长期保存最终获得的痘液。

再加上交通不便,无法跨地区转移减毒后的痘液。

只能从本地最近种痘,并出现新生痘疮的人身上,现场直接提取痘液,给其他人种上去。

正常种痘产生的症状本身较轻,当事人也会逐渐自然痊愈。

如果最近种痘的人都痊愈了,再想要获得痘种,只能从初代感染开始,重新准备痘种。

通常只有在天花泛滥的地方,才有随时可以用的痘种。

关键是准备痘种的过程中,要在人之间连续转种迭代,相当于让人主动感染天花。

这个过程非常的危险,死亡率自然也不算低。

直到十八世纪末的时候,英国一个医生在工作中发现,奶牛场的工人不会感染天花。

医生通过询问发现,这些工人大部分都已经得过非常轻微的天花了。

医生通过调查确定,他们得的天花是从牛身上传染的。

后来这个医生尝试,用牛痘作为种源来代替人痘,最终确定牛痘比人痘更加安全。

种痘者基本不会因为种痘感染而亡。

特别是制造痘种的过程,只需要在牛之间转种迭代减毒,而不需要用人作为载体了。

朱元璋和马秀英听朱五提到牛痘,都是颇为意外的反问:

“牛也会出痘吗?”

“种痘的法子我以前听说过,但似乎也非常危险,把人痘换成牛痘就不会出事了吗?”

朱五非常笃定的说:

“是的,牛也会出痘,而且牛痘种在人身上,病症不会非常严重,半月内即可痊愈。

“而且,人只要出过一次痘,终生都不会再次出痘,无论是牛痘还是人痘。

“所以人只要主动种上牛痘,那他以后就再也不会感染天花了。

“那些专门养牛的人,可能很多都得过牛痘,但是因为症状轻微,他们意识不到。”

马秀英听完就非常认真的答应下来:

“那好,我这就直接安排人,去找牛痘来试试看,反正也不算复杂。”

朱元璋也直接赞成,同时继续追问:

“天花痘疮这种疫病,若是能够简单预防,能够造福天下。

“然后孩儿之前还说过风寒?这种病也有快速有效的治疗办法吗?”

朱五回想了一下前世看过的科普文章,如何从柳枝中提取水杨苷成分:

“新生灰色嫩柳枝,取其皮,洗净,切碎,用蒸馏凝结之水,浸泡两个时辰。

“捞出柳枝皮丢弃,滤净所剩水,煮沸,水中凝结出类似盐巴的白色晶点后停止。

“放置几个时辰,仔细收集水中凝结出的白色晶点,将其清洗干净。

“少量和水吞服,可治疗伤口肿痛、身体发热等病症。”

水杨苷可以算是天然阿司匹林,也是阿司匹林的原始生产原料。

具有与阿司匹林类似的作用,能够用于消炎、退烧、镇痛。

只不过直接服用水杨苷的话,会产生一些明显的副作用,这药对肠胃不太好。

现代都是将水杨苷水解,得到水杨酸。

再用水杨酸加乙酸酐,并用浓硫酸催化,得到乙酰水杨酸,也就是阿司匹林了。

古代无论东西方的医生,大多知道柳树皮可以退烧。

不过直到十九世纪,才有化学家提取出了其中的有效成分,也就是水杨苷。

无论是提取水杨苷,还是生成乙酰水杨酸,都是比较简单的化学实验,可以直接在中学的简陋实验室中完成。

只不过现代的简陋实验室标准,相比十四世纪的当前而言还是太复杂了。

没有透明的玻璃器皿,无法随时观察物质的反应状态。

没有堪用的温度计,难以控制反应温度。

把这些工具问题解决之前,朱五自然也搞不出乙酰水杨酸。

在古代搞透明玻璃,最重要的用途可不是做玻璃镜子,而是制作化学器材。

朱五只能先搞定最简单的水杨苷,搞出真正有效的退烧消炎药,副作用以后再想办法。

马秀英不太确定的看着朱五:

“娘听说过柳枝能退烧,但孩儿所说的这种炮制方法,却是闻所未闻……”

朱五这边马上补充继续叮嘱说:

“柳枝确实能退烧,但其中真正起作用的,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那么一丁点。

“这确实是以前没有的方法,是很久以后才会出现的炮制方法。

“相比正常炮制煎煮,这样提取的晶体效果极佳,见效也是极快,一个时辰就能退热。

“但是绝对不能多服,只能用指甲沾捻一丝即可,多吃会导致肠胃烂掉。”

由于朱五的几次预言都应验,现在朱元璋夫妻对朱五非常信任。

马秀英只是对方法稍微有些意外,听到朱五的叮嘱之后也马上认真答应着:

“那我回头就找郎中去炮制,也会叮嘱他们不要多用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