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日烛世 第12章 天道人道,武道吾道

作者:册册吃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10 18:17:45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归根结底,他仍不认为武道能完全用“唯心”解释。在他看来,念灯、志火这些看似唯心的武学道理,其实都有其符合逻辑之处。

诚然有人会说“你都穿越异世了,还死守什么唯物阵营”。鹿沉觉得这想法大错特错。

首先,“唯心”和“唯物”并非天然对立、水火不容。如果硬要把它们看作两个势不两立的阵营,这种划分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更高一阶的“唯心”想法。

相反,鹿沉相信,万物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特定时期,心与物可能相互对立;而在特定条件下,它们又能相互转化、彼此促进。这才是他坚守的、更高一阶的“唯物”态度。

回顾自身经历,自点燃念灯以来,他摧枯拉朽,杀人如麻,看似行龙傲天、汤姆苏故事。细究原因:一是天生体魄雄健;二是沸心血带来的志火爆发;三或许是穿越者独有的灵魄优势。

这天生体魄,完全符合经典物理观念。肌肉发达,骨骼粗壮,自然比瘦弱者更能打。牛奴儿时期的鹿沉虽未习武,却天生神力,远超常人。

而他的对手们,无论习武多久,点燃念灯多早,也只是在招式上打磨,体魄本身并无质变,这才给了鹿沉逞威的机会。

这恰恰说明武道并非纯唯心,体魄才是根本基础。一旦点燃念灯,大家起点相近,鹿沉的天生神力就成了他的巨大优势,横扫敌手合情合理。

其次,志火所代表的“身心合一”,鹿沉也能接受。因为这并非此世独有。前世就有老人为救孙子情急之下抬起汽车,不久力竭而亡的例子。

还有所谓的“zone状态”、“心流”、“化境”,都与“志火”的说法高度契合。

最后是穿越本身,这大概最玄乎,鹿沉目前无法解释。但这玄乎未必完全唯心,也未必直接关联此世武道。

他踏入武道门槛的三大条件,虽有玄妙之处,但鹿沉总能抓住其核心逻辑,不至于完全摸不着头脑。

唯独这“志火尚在人力极限,而志火所照的‘心气’却能突破极限”的说法,让鹿沉感到茫然不解。他真心求教于许冬枝,也做好了辩论一番、寻求真理的准备。

许冬枝听完,却用奇异的目光审视他良久,才淡淡道:

“问得好。”

她说:“你能想到这点,是大不易,大成就,也是大智慧。若只会照本宣科,把前人留下的东西当作理所当然,注定成就不高。”

“……不会是讽刺我吧?”

鹿沉完全没想到是这个回答,不禁心花怒放,老脸微红。

但看许冬枝神色如常,又有点不信,疑道:“那你看起来怎么不太高兴?这不是好事么?”

“弟子聪明,当然是师傅的福气。”

许冬枝指了指鹿沉,再指了指自己,虚握粉拳作势要打,“可你我只是单纯的师徒吗?你这蠢东西,还看不出来我嫉妒啦!当年我悟到这点,已练武一两年,比你晚多了!”

“……哦。”鹿沉一愣,立刻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竭力绷着脸,像只努力严肃的大马猴。

许冬枝看他那样子,知道他心里正美着呢,只是强忍着不露出来,当下翻个白眼,继续解释。

“你的思考,已远超世上九成俗人。常人只知练武是打打杀杀,殊不知练武更要练脑。真正的高明境界,从来都是贯通古今,容纳天地,神思遨游八极,目光洞穿四海。”

许冬枝语带讥诮:“俗人别说对‘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天道境界有所领悟,也不求明了‘洞察世情’‘明辨红尘’的人道,就连‘吾修之武道’和‘武修之吾道’这两者的关系,都看不真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是天道。

洞察世情,明辨红尘。这是人道。

吾修之武道,武修之吾道。这是“武道”与“吾道”。

鹿沉仔细咀嚼这段话,兴趣远比之前听念灯、志火、心气时浓厚百倍。直觉告诉他,这才是通往真正武道巅峰的正途:“求师尊指点,讲讲这个道理。”

许冬枝听了这话,眼睛弯得像月牙,笑得露出一口白牙。

鹿沉言辞虽恭敬,但比起秦子尘那种奴颜婢膝的奉承,毕竟是云泥之别。但对许冬枝来说,说话的对象不同,感受也天差地别。

听秦子尘说话,像听尘土,听鹿沉说话,像赏皓月。

“你点燃念灯不久,本不该提这些。但你问到了武道的根本,不讲清楚,你也不会罢休。既然还没涉及‘吾道’,就先不论。”

许冬枝道:“‘武道’听起来玄乎,其实大道至简。无奈世人懵懂,不外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你可曾想过——”

她看向鹿沉:“遂古之初,谁人传之?武道奥玄,何由肇之?滥觞流变,谁可定之?两百载前法若何?五百春秋又如何?一千寒暑时如何?两千岁月当如何?五千星霜时如何?”

许冬枝连珠炮似的发问,如同九霄惊雷,直劈鹿沉脑海!电光火石间,他脸色骤变,瞬间想到了四个字。

……武道之史。

武道有历史,可以借鉴,可以研究。

通过了解武道发展的历程,把握千百年来武道的脉络,前路才能清晰。这样不仅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知其所以有。

鹿沉想到此处,豁然开朗,终于明白了许冬枝所说的“大道至简”并非虚言。

武道并非神授天理,它自有其起源、流变、传承和延续,如同薪火代代相传。这是“大道”。

“至简”则在于一种最朴素、孩童都懂的道理:刨根问底,直到真相大白。

——换句话说,武道之名虽异,其本质与物理、化学、数学、哲学等并无不同。都是从无到有,由疑问催生探索,历经数千年无数先贤前仆后继、点滴积累,才走到今天。

踏上这条路,不应把它看作天然存在、神授天成的“发现”,而应视为探索未知、完善自身的“创造”。

许冬枝所说的要看清“武道”和“吾道”,道理就在这里。

武道并非预设一条直通山顶的台阶,让人按部就班往上爬;它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原野,任人自由驰骋。

没有这种认知,怎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武者?

有了这种认知,武道又怎会只是一个人的道路?它与探索天地至理的天道,又有什么区别?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