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刘吉的这个方案,算是比较成熟的方案了。
裁撤掉那些虚职的传奉官,重新考核未经铨选,直接由中旨传奉升降的官员,同时将牵连的范围,局限在传奉官的范畴内,不向外牵连延伸。
如此一来,既能够给朝堂上下一个交代,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稳定。
当然,最重要的是,还能保住刘吉等一干重臣的地位官职不动,可谓是照顾到了多方的利益。
只可惜,这个办法,距离朱祐樘想要的局面,还是差了那么一些。
并没有对刘吉的话予以置评,朱祐樘反而随手抽出了一本奏章,在几人面前晃了晃,道。
“这是前几日,进士李文祥的奏章,诸卿不妨看看……”
按照惯例而言,从宣德以后,所有奏章,基本上都要经由内阁票拟,然后送入宫中批红。
但实际上,这反而是一种非正常的流程。
自从洪武朝废黜宰相之后,事皆决于天子,内阁并非法定的中枢决策机构,其票拟的权力,本质上也是一种临时建议权。
从流程上来说,所有的章奏,会统一送到通政司,先呈交御览,然后再送内阁票拟,最后复送圣裁核准。
所以其实是存在一种可能,就是官员呈递的奏章,皇帝比内阁要更早知道内容的情况,而且,这反而才应该是常态。
但理论是理论,在实际操作当中,由于皇帝仅仅批阅内阁票拟的时间都不够,所以,先送御览这一步,基本上就是摆设。
可制度毕竟是制度,存在便有其意义。
便如现在,新天子对内阁不喜,而且又勤勉,所以,许多章奏送交御览之后,便被留在宫中,根本不下发到内阁票拟。
当然,不下发内阁,不代表内容不会泄露。
同样是按照流程,通政司收到的章奏,一般有正本和副本两份,正本送入宫中御览,副本留存通政司备查。
这本是为了保证,奏章的内容,不被内阁或者司礼监篡改,但大多数时候,反而成了提前泄露章奏内容的源头。
所以,李文祥的这份章奏,在场的几个内阁大臣,自然早就心中有数。
但是,他们依然恭敬的接了过来,开始传阅,同时,也在心中开始思索,天子此时拿出这份章奏,到底是何用意。
待得三人基本上看完,不等他们说话,朱祐樘便道。
“传奉官之害,朕心中知道,但是论语有云,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是谓孝也,如今朝中对此事议论纷纷,更有李文祥这等狂悖之人,妄议先帝,让朕着实有些为难。”
“先前朕也和东宫几位先生商议过,他们都觉得李文祥忠勇可嘉,故而,朕这才召诸位前来,想要听听你们的想法。”
如果说只有后一句话,那么,这就更像是在逼迫内阁低头,主动让步。
但是偏偏,天子在前头又定了调子。
一句狂悖之人,妄议先帝,便将天子的态度,昭示的清清楚楚。
刘吉微微抬头,很快便想起了,自己之前得到的消息。
据说登基大典结束后,天子曾召见了东宫的几个旧臣。
但奇怪的是,作为少詹事的刘健,却在进殿之后不久,就被撵了出来,一直在廊下站到了其他人出来。
后来李东阳等人离开时,好像刘健刘健有所争执。
如此看来,当时商议的就是这桩事了。
这么说的话,天子是因为不满东宫旧臣,在传奉官一事上的立场,所以才找了他们过来?
是了,这就能说的通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他们这几个内阁大臣,和彼时还是东宫太子的天子之间,关系并算不得好。
尤其是东宫当中,尽是些清流词臣。
这些人日日在天子耳边喋喋不休,将他们说成是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诋毁他们是幸进的奸佞。
以致于如今天子刚一登基,朝堂之上便摩拳擦掌,开始对他们这些阁部大臣开始弹劾。
传奉官只是个大旗罢了,这帮人真正的目的,是想要将他们这些绊脚石给彻底踢开,好让自己上位。
可惜的是,这些人错估了天子的聪明。
一念至此,刘吉的眼中也有些惊叹。
其实何止是那些东宫旧臣,就连他之前也认为,天子的性格仁柔,偏听偏信那些清流词臣,看不清这帮人的真正面目。
但如今看来,所有人都低估了,这位一向以仁孝示人的新天子。
不过……
心中虽然已经有了结论,但刘吉却并没有急着开口,而是在等待着什么。
果不其然,听闻天子此言,一旁的万安再次打起了精神,立刻道。
“陛下圣明,李文祥此人,实在是无耻之徒,他本蒙受先帝恩典得赐进士,却在如此大丧之期大放厥词,非议先帝圣明,属实可恨。”
“此等辜负皇恩,毫无忠心之人,若立于朝堂之上,实则是对先帝不敬,臣恳请陛下,降旨削去李文祥的进士出身,贬为庶民,永不得再入官场。”
殿中静了片刻,这次不仅是朱祐樘,就连一旁的刘吉和尹直,看着万安的目光,都一阵意外。
这玩的未免有些太大了吧?
就因为区区一封谏奏,就要削去出身,赶出官场,这要是传扬出去,外头那帮言官,不得把他们喷死?
当下,刘吉连忙道:“陛下,李文祥此奏,固然狂悖,不过,依臣所见,小惩大诫即可,不如将其贬到偏远府县之中,做一县丞或教谕,相信足可令其静思己过,修身养性。”
这俩人还真是……
朱祐樘有些沉默,看来是他的态度表示的还不够清楚。
于是,思索片刻后,朱祐樘也只得道。
“李文祥不过区区一进士,虽发狂悖之言,但朕优容言路,倒也不至于对其过分苛责,只是如今先帝新丧,朝廷事务繁多,许多事都不可操之过急,还当以平顺为主。”
“诸位卿家身为内阁大臣,有调和内外,佐辅君上之责,当尽忠职分,妥善处理朝廷诸事,不可懈怠。”
“明白吗?”
呃,底下三人对视了一眼,心中仍有不少疑惑。
但是,天子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他们也不好说不明白。
于是,只得点头道。
“请陛下放心,臣等必定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