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时光,在读书识字和基础学习中飞快流逝。
墨大夫的考察似乎告一段落。这一日,他将三人唤至静室,神情比往日更显肃穆。他取出三本薄薄的、材质古朴的书册,分别递给三人。
“此乃《长春功》。”墨大夫的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是我神手谷一脉根基所在,主养生蕴气,强健体魄,调和阴阳。今日传授于尔等,需用心研习,不得懈怠,更不得外传!”
张铁接过书册,目光落在封面那三个古字上,在看里面内容心中俱是剧震!这功法名称,他太熟悉了!这分明是修仙界的基础功法!
张铁强压着翻江倒海般的惊疑,面上努力维持着平静,恭敬应道:“是,墨老。”
历飞雨、韩立则一脸郑重,小心翼翼地接过。
回到三人同住的简陋居室,等韩立出去以后张铁再也按捺不住,凑到历飞雨身边,压低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困惑:“历师兄,这…这《长春功》…怎么感觉…跟咱们以前…?”他挠着头,总觉得这功法名字和其中一些描述,隐隐有种说不出的熟悉感。
历飞雨眼神锐利如刀,迅速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他走到门边,侧耳倾听片刻,确认无人,又在屋内快速扫视一圈,才回到张铁面前,声音压得极低,几乎只剩下气声:“没错,这就是修仙功法!张铁,你听着,从现在起,你体内那赤阳功的修为,必须给我死死藏住!一丝一毫的气息都不能泄露!尤其不能让墨大夫察觉!否则,大祸临头!”
张铁被他严肃的语气吓了一跳,下意识地绷紧身体,用力点头:“我…我知道了!历师兄,我藏好!”他脑子确实比以往灵光了许多,立刻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历飞雨看着张铁。一年半时间,这家伙在赤阳功上精进神速,已稳稳踏入练气二层巅峰,距离三层只差临门一脚。这种速度,绝非普通三灵根能及,他身上的秘密恐怕不小。但此刻不是深究的时候。
“你跟我来。”历飞雨拉着张铁走到房间最角落,背对着窗户。他深吸一口气,从自己贴身的里衣暗袋中,掏出一个灰扑扑、只有半个巴掌大小、毫不起眼的布袋——正是一个最低阶的储物袋!
他将储物袋塞到张铁粗糙的大手中,语气凝重无比:“拿着!里面有百颗火系下品灵石,还有百粒聚气丹对你现在境界正好合用。记住,绝对!绝对!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韩立!半年!我只给你半年时间,用这些东西,必须给我冲到练气四层!明白吗?”
张铁看着手中这不起眼却重若千钧的小袋子,感受到历飞雨话语中的急迫与信任,眼眶微热,重重点头:“历师兄,你放心!我…我拼了命也练到四层!”他知道练气四层是个坎,到了那个境界,才能初步收敛控制自身灵力波动,有希望瞒过可能深不可测的墨大夫。而历飞雨给他的聚气丹,由于药龄的问题药效只对,练气七层以下有用,尤其是他这种低阶修士,正是最合适的助力。
历飞雨用力握了握他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窗外,夜色渐浓,神手谷一片寂静,只有山风吹拂树叶的沙沙声。而在墨大夫居室的阴影里,似乎有一道模糊的黑影,静静地伫立了片刻,才悄然隐去。
传授《长春功》后不久,墨大夫便将历飞雨、韩立、张铁三人唤到了神手谷深处一间弥漫着浓郁草药味的石室——这是他专用的炼丹房。
室内温度比外面高出不少,中央是一座半人高的黄铜丹炉,炉底炭火暗红。四周木架上摆满了各种晒干的药材、研磨好的药粉以及一些密封的瓷罐。
墨大夫枯槁的手指拂过一排药匣,声音低沉沙哑:“《长春功》是根基,滋养己身。然行走江湖,疗伤续命、辅助修炼,丹药亦是关键。今日起,你们需学习辨识药性、照看药园,更要练习丹药的粗浅炼制。”
他取出两个小巧的玉瓶,分别倒出几粒丹药。一粒色泽金黄,隐隐透出玉质光泽;另一粒则呈土黄,药香更为浓郁。“此乃‘金髓丸’,有强筋健骨、固本培元之效,对初练外功者大有裨益。此乃‘黄龙丹’,药力更猛,主在激发气血潜力,助人冲破瓶颈,但用之需慎,过犹不及。”他简单介绍了两种丹药的功效,便将几张写满蝇头小楷的丹方分发给三人。
“此乃金髓丸与黄龙丹的基础丹方。上面记载了所需药材种类、分量、炮制之法以及初步的炼制火候步骤。你们先将其熟记于心,辨识药材无误,方能尝试炼制。炼制丹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轻则废丹,重则……炉毁人伤。”墨大夫浑浊的目光缓缓扫过三人,带着审视的意味。
历飞雨接过丹方,只一眼扫过,凭借修士远超常人的神识和前世积累的见识,其中的药理配伍、炼制要点便已了然于胸。这金髓丸和黄龙丹,在修仙界不过是给低阶体修或凡人武者使用的粗浅丹药,炼制难度不高。但他面上却不敢显露分毫,学着韩立和张铁的样子,露出既好奇又有些紧张的神色,皱着眉头,装模作样地仔细研读起来。
“墨大夫,”韩立指着丹方上一味名为“铁骨草”的药材,虚心请教道:“这铁骨草炮制时要求‘去其叶脉而留主茎’,是否因为叶脉中的汁液会影响药性融合?”
墨大夫眼中掠过一丝微不可查的赞许,点头道:“不错。铁骨草叶脉汁液偏寒涩,若混入,易与主药‘烈阳草’的阳刚之气冲突,导致药力驳杂,成丹率大减。”
张铁则挠着头,指着“三阳水”的用量,瓮声瓮气地问:“师父,这上面写着‘三阳水三滴’,可…可这三滴到底是多大的滴啊?是用普通竹管滴,还是得用您桌上那种细嘴玉瓶?”他一脸认真,显然是被这模糊的量词难住了。
墨大夫嘴角似乎抽动了一下,耐着性子解释道:“以桌上玉瓶为准。取其露尖而不坠之态为一滴。炼丹之道,讲究精细,容不得半点含糊。”他说着,拿起一个极其细小的玉滴管,亲自示范了一下何为“露尖而不坠”。
历飞雨也适时开口,指着黄龙丹方上一处需要“文火慢煨半个时辰”的地方,故作不解:“墨大夫,这‘文火’具体该当如何控制?是炭火保持暗红无焰即可吗?时间又该如何精准把握?”
墨大夫深深看了历飞雨一眼,才缓缓道:“文火者,炭火需铺匀,不见明火,以炉壁温热不烫手为度。至于时辰……”他指了指墙角一个古朴的沙漏,“以此漏为准,细沙流尽,即为半个时辰。炼丹需心静,耐得住寂寞,急不得。”
三人各自记下要点,随后便被墨大夫指派去药园辨识、采摘丹方上所需的几味基础药材。在药园劳作时,历飞雨和张铁都刻意放慢动作,装作笨拙地学习辨认,偶尔还“不小心”弄错几株相似的草药,让一旁的韩立帮忙纠正。
数日后,墨大夫似乎觉得三个半大小子挤在一间屋子里,容易分心嬉闹,不利于《长春功》的修炼和丹药学习。
这一日,他叫来几名七玄门外门弟子,指着炼丹房旁边的一片空地吩咐道:“在此处,给他们每人搭建一间独立的石屋。要求不高,遮风挡雨,够一人起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