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看了看三人,觉得自己至少也有三个对付诸葛亮的臭皮匠,道:
“你们三个能不能想一个既能给相父制造阻碍,又不会对国家政策造成太大影响,但最终相父会答应我把这公私分明的谋划出来!”
三人对视一眼,用很是惊疑的眼神看着刘禅,仿佛是在说让我们算计丞相?真的假的。
“真没用啊!”刘禅一副我什么都不管的样子,道,
“发动你们生锈的脑筋去想,想不到,今天就不要回去了,我们抵足而眠,怎么也要把这谋划给想出来!”
郭攸之、费祎与董允,深切感受到自己搭上这么个陛下,真是前途无亮!
当然,这时诸葛亮从皇宫回来,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继续处理蜀地政务。
虽然刘禅一脸的自己想要吃喝玩乐,但从他能跟董允虽然对峙却并没惩罚董允。
虽想骄奢淫逸,却相当有分寸的想实现公私分离,而不是想要拿国库中的积蓄挥霍。
这说明陛下懂分寸,明轻重,虽失忆了,但做事有底线。
所以刘禅虽然在闹,但诸葛亮表示,还是先别理会了,处理春耕事宜才是最重要的。
毕竟随着刘备兵败后,蜀地人力大减,如今想休养生息,恢复民力,着实不容易。
诸葛亮抓紧每分每秒,处理起手上各种政务。
因为诸葛亮清楚,不论魏国,还是东吴,他们的人口体量全都占了上风。
自己若不尽快整顿好蜀地进行北伐,那汉室就真不可兴了。
“拆分少府与司农府么?”诸葛亮若有所思。
在下次上朝时,诸葛亮看着董允和费祎全部都黑着眼圈若有所思。
就在内侍喊了“无事退朝”时,三人相互看了看,最后还是费祎硬着头皮站出来。
费祎道,“臣黄门侍郎费祎上奏,如今朝廷府库空虚,百姓疲敝,陛下当思国用有度。
而司农府岁入无常,仓廪虚耗日甚,宜仿周制立“九式均节“之法,核天下赋税岁计其入。
次定皇宫用度、百官禄秩、军需边备、赈济营造诸项,各依品秩定支用额度,
立簿籍,核岁计,使财不妄费而府库充盈,愿陛下垂察。”
此时此刻,朝廷上下的官僚们,都或多或少,带着几分的茫然,刘禅这是要参与朝政么?
倒是费祎说完却是一脸坦然,因为这在费祎看来,的确是个不错的计划。
这计划的本质,就是建立朝廷的财政预算,计算出每年需要去花费多少的钱。
正是因为这计划是个好计划,所以,不论费祎也好,董允也好,都黑着眼睛帮助刘禅把这想出来的这计划进行全方位完善,那是真用工夫了。
而刘禅很清楚,这计划想要实行有多难,比如说所谓千古龙虎榜的状元章衡,一直都是想要建立财政预算制度,结果让宋朝上下都发自本门的进行抵制,最后也没建立起来。
所以,刘禅相信这的确是个好计划,但好计划不一定能实现,因为它对官员来说是加了紧箍咒。
而自己完全可以通过强行推行这计划跟丞相做交换,从而完成公私切割。
从此以后,自己就能拿少府的钱去潇洒,你们朝廷上下以后可就不能阻止我了!
反正要么实行财务公私分离,否则以后大家脑袋上都弄个审计与财政预算在头上。
凭什么老子花钱,就要受到你们叽叽歪歪的劝谏,你们这一个个做臣子的花钱顶多就是被斥责几句。
有本事大家都别玩啊!
所以,这项制度刚提出来时,在场所有人都不由皱起眉头。
因为没人希望自己脑袋上出现这么个管钱的家伙,甚至会细致计算自己花的每一分钱。
大司农王连出面道:“陛下,此策虽好却未曾有绩,若一切都事先计量,遇到突然灾厄不免改弦更张,更易忙中出错,还请陛下慎行,可以先下试行于市野,之后徐徐图之。”
“大司农说的很有道理!”刘禅点点头道,“朕好奇如果按照大司农您所说,如果突然遇到灾厄,那按照往常的情况是怎么处理的?”
“先收灾情奏报,之后丞相府会同大司农议定赈济,接着上禀朝廷调取钱粮支用,最后进行赈灾!”大司农王连,对着刘禅解释道。
刘禅点点头,不得不说汉代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赈灾体系。
只不过受限交通,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常常出现等你粮食到了,基本人也已经饿死完了。
“那就在这项制度中,设定额外预备金就好了,倒不是什么难事!”刘禅此刻转头看向诸葛亮道,“相父,您觉得这项制度是否适合在朝廷中推行,估算内外用度?”
“老臣觉得,此项制度可敕有司立为永制,则国家财政可长保无虞矣!”诸葛亮笑着道。
“不是……”刘禅听到这话,不由站起来道,“相父,这制度可是要预估朝廷百官用度,就算丞相府用度也是要审计的,直接设立为永制,是不是太激进了点。”
刘禅不怕诸葛亮同意或不同意,毕竟这制度一开始肯定适应不起来,有一大群人有怨言。
这样的情况下,自己把这群人整合整合,终究能给诸葛亮带来点麻烦,拖拖后腿。
到时大家做个交易,你去掉这财务预算制度,我完成公私分离,以后吃喝玩乐,这不就两难自解了。
但现在是什么情况,诸葛亮说要把这制度制定为永制?
开什么玩笑,那这以后还怎么讨价还价,说好政治是妥协的艺术呢?
至少永制不永制的刘禅不知道,但有诸葛亮在至少他在的这些年,绝对能把这制度个执行下来,等到诸葛亮死了……
自己要不是担心耽误了诸葛亮北伐,自己还需要公私分明么,大汉既是朕!
这时候的刘禅只感觉到深深的绝望啊!
诸葛亮一脸正色道,“如今大汉民疲国虚,的确需要精打细算审计用度。
此策乃是良策,立簿籍,核岁计,使财不妄费而府库充盈,嗯,就由丞相府起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