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书 第36章 名字的意义

作者:倚夜听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8 19:07:17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对于刘禅的话,羽林卫们是真不理解。

刘禅也没指望这些羽林卫们现在就理解,毕竟就算对他们说什么爱与和平一类的概念那肯定是自己会先被当做是神经病,陛下又发癔症了。

但刘禅要他们把麾下士卒当做人,而把人当人的第一步,就是教授他们识字。

甚至不需要多,只需要让这些战士,认识自己的名字,写得出自己的名字,以及写出自己的家乡,只要能做到这一步,在刘禅看来就足够了。

自己想给将士们灌输太多东西,将士们既是不会懂,也不会去接受的。

因为越底层的人,就越有着属于自己的生存智慧,或者说实用智慧。

对底层的士卒,尤其是准备上战场的将士们来说,他们想不了太过长远的东西。

是他们不想学习么,不是的,而是学习没迅速变现的意义,看不到肉眼可极的收获。

但人之所以为人,那永远都是会在追寻,我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要去哪里!

这是哪怕再怎么愚昧的人,也都会遵循的生存本能。

刘禅想要做的,并不是让这些人觉醒或者开悟,而只是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人。

对,就这么简单,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人!

而知道自己是人的第一步,那就是知道自己的名字,写下自己的名字!

对完全的文盲,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的人来说,说给他们讲复兴汉室,赐予他们荣誉,那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刘禅也不认为,自己派遣过去的这些羽林记者一个个能舌灿莲花,说得这些普通士卒,成为大汉狂信者,然后就为大汉奋斗自死,这是不现实的。

刘禅只需要麾下士卒首先要作为一个人而觉醒,因为只有人才能对精神有所追求,像什么名留青史,什么家族荣耀。

对一个连自我意识都没有的家伙说这些是没任何意义的。

只要他们有了这方面的追求,比如说,知道自己的名字,会写自己的名字,觉得自己的名字好听或者难听等等,把自己的名字重视起来,那才有承载荣誉与耻辱的载体。

所以,刘禅打算把这些羽林记者派遣到军队中,教授士卒们去写自己的名字是人觉醒为人的第一步。

有了这一步,羽林记者们记录下这些将士们的一件件事例才会真正拥有无形的力量。

因为当人觉醒为人的时候,总归想让自己青史留名,尤其留下好名声的。

当然,让羽林记者教授他们写自己的名字,也是让羽林记者们拉近关系的一步。

不论怎么说,哪怕在现代,教育体系已被现代资本无限解构,但人们依旧对老师报以一定的超出职责的尊重。

更不要说在这知识本身就非常贵重的时代,只要羽林记者们能教授这些人怎么写他们的名字,那在学会名字的写法后,士卒必然会尊重羽林记者,尊重具体的个人。

这就让羽林记者在军旅中有了待下去的基础,接下来不论记录这些人的事迹,还是讲述《汉史》让他们理解大汉的伟大,从而发自内心的复兴汉室,这才有了基础。

原本他们对北伐无所谓的,但因为他们觉醒成人,有了精神上的追求,所以才会开始对复兴汉室有了一定程度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在刘禅看来,让羽林记者教授所在屯队将士们会写自己的名字本身,就是诸葛亮南征时,羽林记者所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甚至记录军队事务本身都在其次。

当然,刘禅的想法这些羽林卫们自然并不是非常清楚。

但他们知道自己如果成为羽林卫,被诸葛亮调度安排作为将帅们的侍从也就算了。

但若成为羽林记者,那到队伍中第一件事,就是教授屯队每名战士会写自己的名字。

所以接下来,羽林卫们便拿起木杆,在这沙盘中开始写字。

只不过以往,或是用毛笔,或是用新制的铅笔,如今换了用木杆,写起来的确不方便。

毕竟写字的力,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找到的,需要一点点的熟悉写字的力道。

因为字要写的好看,那才有震动人心的力量,才能让底下的士卒感觉到羡慕。

如果这个字写得难看,甚至写得龙飞凤舞,那就算想教授那些士卒写自己的名字,怕也会被士卒嫌弃,就凭这字怕是狗都不学!

所以,刘禅要提前用木杆与沙盘让他们熟悉,而以后到了野外,也许有的只是随随便便拿一根木棍或者树枝,让他们在地面上比划了。

而对刘禅突然间让羽林卫开始拿木杆在沙盘中写字,诸葛亮知道后微微疑惑。

但诸葛亮也任由刘禅施展,毕竟刘禅与魏国互市的提议,切实给大汉带来了魏国的物资。

这证明了刘禅的能力。

如今与东吴同盟,自然也是要互市,从而进一步提升蜀锦与蜀盐的信誉。

只不过,即将于吴国的使者张温会面前,诸葛亮倒主动先见了刘禅。

因为在与魏国的互市上,诸葛亮看出刘禅对金融商贸领域的见识甚至超过王连与张裔。

至少把蜀锦与蜀盐的整个体系当做是货币,是诸葛亮从来没想到的,王连与张裔更是连提都没有提出来过。

而信任与能力本身,就是在一次一次的实际事件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所以,在跟张温约定了会面的时间后,诸葛亮便过来见刘禅。

“相父,你不是与东吴使者见面么?找我有什么事?”刘禅说着示意了一下小黄门,很快小黄门便是送了两杯蜜水过来,一杯给刘禅,另外一杯给诸葛亮。

诸葛亮端起来喝了一口,倒略带着几分惊疑道:“甜的?”

“自己动手制作了一点石蜜的技术储备而已,东吴这次出使的礼物中就有石蜜,所以原本储存起来的石蜜舍得吃了!”刘禅略带着几分感叹道。

“辛苦陛下了!”诸葛亮听到刘禅的话忍不住感慨道。

“禅又哪里有相父幸苦!”刘禅摇摇头道,“相父,今日来寻我所为何事?”

“今大汉与东吴互市,陛下有什么看法?”诸葛亮见到话说到这里切入主题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