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书 第16章 羽林记者

作者:倚夜听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8 19:07:17
最新网址:www.biquw.cc

“陛下啊~

高祖克制,方有兵出三秦,文帝节俭,更成文景之治。

如今大汉民疲谷薄,陛下当收声色娱心,励精图治,当不负先帝之托!”董允情深意切的劝谏。

费祎看着董允冲在前面,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至少得罪人的事情不用自己上了。

不过,想想自己跟董允两个正在为羽林卫的事情忙上忙下。

结果转头一回来,陛下就在搞什么自雨亭,一种莫名的心累在心中难以宣泄啊!

“哎~这两个家伙,尤其是董允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肯定是他们身上的工作太轻了!”刘禅心中嘀咕。

但刘禅也不恼,将心比心之下,这两个家伙在酷热的夏天忙前忙后干活。

结果看到自己的领导正在空调房间里面的休息,谁的肚子里没一点点的怨气呢,

所以,刘禅从容道:“文伟休昭,你们也一起来这自雨亭中坐下。”

很快,小黄门启动机关改变了屋顶雨水的流向,原本一直落下来的雨水顷刻间便打开来,仿佛掀开雨帘一样,让不懂得行的人看了顿觉得这机关巧妙。

当然董允脸色更难看了,但费祎果断先拉着董允听从刘禅的命令先坐下来再说。

“陛下……”董允才刚刚的坐下来,嘴巴中还想说什么。

但刘禅伸出手来,止住董允想要说的话,认真道:“你且先静坐一会儿。”

董允原本还想要劝谏,面对刘禅的认真,不知道为什么倒是忍了下来。

这时候,费祎第一个反应了过来,开口道:“这层水幕使得亭内亭外仿佛两个世界,外面酷热难挡,里面温度适宜,这就是陛下想要建立自雨亭的用处。”

而此刻随着温度的下降,心思也安静了下来,董允真感受到自雨亭的用处。

董允不得不承认这东西的确是有用处的,但身为皇帝这般贪图享乐,真的对么?

而刘禅道:“日子渐热,相父处理公务更劳神久思,我想要不要在丞相府也建个自雨亭。

朕反正在政务上帮不相父,那能不能从其他地方上多少帮相父点,尽一尽心意。”

董允原本满肚子的劝谏言,但现在好像都讲不出来了。

陛下这么为臣子着想,自己若阻止了是不是不太好。

毕竟要是诸葛亮真热晕了,那可是大汉的损失。

这时候,刘禅话锋一转继续道:

“羽林卫的事,还是多亏了你们操劳,我亦是写了一份安排,你们且先看一看!”

很快,小黄门便送上刘禅写的方案,董允与费祎两人拿过刘禅的方案看了看。

此刻两人都充满了不理解,费祎小心翼翼开口道:“陛下,您欲训练出来的羽林卫最终要拆掉么?”

“朕又不打仗,羽林卫练出来的羽林将士,只在朕身边做仪仗之用又有什么意义。

还不如将他们四散全军,从而实现‘为国羽翼,如林之盛’!”刘禅很是认真道。

“但他们多是稚儿,若是将他们外放,不说成为屯长,但总归要成伍长什长,否则如何展现朝廷威严,但若如此,军旅之人又如何心服!”董允道:“陛下此乃乱军之道。”

“他们散入军中额外成编,名为羽林记者,并不指挥军事,而是手持刀笔,记录军事!”

刘禅解释道:“他们在军队中只有两个任务。

一是记录军旅大小事务,二是教化军队大汉史书,明晰炎汉精神。

羽林记者不参与任何军事指挥,但会记录军事过程中发生的事。

大到一场战争的胜负,小到所在屯队中士卒的个人勇武,总而言之,羽林记者只记不述。”

听着刘禅的介绍,费祎与董允不由相互对视了一眼,董允出来道:

“陛下想设立羽林记者记录军事,自然是极好想法,若每屯增加一名羽林记者,因为这些羽林记者乃是军旅出身,熟悉军中事务,亦能融入其中。

但记录本身,竹简何处来?笔墨何处来?若军需中增加这些负重,又需增加负重几何?

所以,我想军中将士定不会同意您的想法!”

董允很是认真的看着刘禅,非常务实的指出了眼下的问题。

我们知道您纸上谈兵,但纸上谈兵多少也是要让人们心服口服才是。

“蔡侯纸呢?”刘禅开口道:“我记得史书不是说蔡侯纸已使得纸张价格下降了么?”

“但即使如此纸张依旧不是寻常人士可以使用的!”董允对刘禅道。

刘禅听到董允的话心中多少有些明白了,虽然蔡侯纸的出现,使得纸张性能得以普及,上层社会接受使用缣帛和纸共用,甚至出现了较为有名的书法家如蔡邕钟繇。

但也从侧面说明了,这只表明了文人阶级或者士族阶级能承担得起纸张。

想要等到纸张进一步普及,怕是要等到唐朝或者宋朝才行。

最典型的,就是在三国乃至整个魏晋南北朝,竹简与纸张并存,尤其在边陲、基层或特定场合(如法律文书、户籍)依旧以使用竹简为主。

纸张对竹简的替代到底是个较为漫长的渐进过程,所以,自己想把羽林记者这种自己认为的符合这时代的指导员模式刻录出来,那这部分的技术问题一定要解决。

“所以陛下,我们是不是按照正常的方式训练羽林卫?”费祎试探的问道。

“就按照我的方式来训练!”刘禅相当认真道,“纸张与笔墨是吧,交给我来解决!”

费祎与董允两人不由相互对视了一眼,总觉得在陛下信心满满的时候打击他不太好。

还是等到陛下失败了,自己再来劝说好了。

毕竟陛下弄雪花盐不是成功了么,而且这自雨亭也展现出陛下在机巧方面的才能。

既然如此,就先让陛下试一试好了,不过两人对刘禅改进纸笔的想法并不看好。

而刘禅倒没太多心思,第一时间召来李譔,毕竟这家伙在自雨亭项目上表现不错。

刘禅觉得是相当具有执行力的工程人才,自然要加一加担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