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椅生寒,流言浸殿
建康宫城的太极殿内,青铜编钟上的蟠龙纹在晨光中泛着冷光。司马睿捏着一卷绢纸的指尖微微发颤,案头堆叠的弹劾奏章已逾三尺,最上面那封王彪之的奏疏,朱砂批语“祖逖七不可留“的字样刺得他眼眶生疼。
“陛下,王尚书令求见。“内侍黄门郎的声音在空旷的殿内回荡,水晶帘幕被风吹得轻颤,映出廊下王彪之玉带金章的身影。司马睿连忙将绢纸塞进案几抽屉,指腹却蹭上了砚台里未干的墨汁——那是昨夜批阅军报时沾上的,祖逖收复邯郸的捷报还压在最底层。
王彪之踏入殿中,广袖拂过地面时带起一缕江南特有的桂花香。“陛下可曾见过市井间的《桃叶渡怨》?“他躬身时,腰间的琅琊王氏族徽玉佩撞在玉阶上,发出清越的响,“如今秦淮河畔的歌姬,人人都会唱'北军胡骑叩金陵,公主下嫁单于庭'。“
司马睿猛地抬头,案头的博山炉突然爆出火星,惊得檐角铜铃一阵乱响。三个月前祖逖迎娶清河公主司马清瑶的大婚喜帖,此刻还摆在后宫的案头,喜帖上祖逖亲手写的“汉胡一家“四字,曾让他感动不已。
“王尚书是说...“司马睿的声音有些沙哑,殿外突然传来更夫敲梆声,已是辰时三刻,“祖士稚真有不臣之心?“
王彪之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陛下还记得王敦之乱时吗?“他故意顿了顿,看着司马睿的脸色由白转青,“当年祖逖若想谋反,何必千里勤王?但如今...黄河流域二十万流民只知有祖家军,不知有大晋天子啊。“
二、寒门抗辩,忠奸舌战
太极殿的青铜门环被撞得山响时,司马睿正在用镇纸压住被风掀起的军报。刘隗的铁屐声像一把钝刀划过长廊,殿内的水晶帘幕无风自动,映出这位寒门御史中丞的身影——官服左襟的补丁上,还沾着黎阳流民送的麦秸碎屑。
“王尚书此言差矣!“刘隗的吼声惊飞梁上燕,他手中的饷册在晨风中哗啦作响,纸页边缘的指痕深可见骨,“这是祖将军军府的流水账,从黎阳到邯郸,二十万石军粮皆出自屯田,“他猛地将饷册甩在王彪之脚下,“何须动用国库一两白银?“
王彪之的玉簪在晨光中闪过冷光,他弯腰捡起饷册时,广袖拂过地面的动作优雅如舞,却在看见册中夹着的屯田图时,眼底掠过一丝阴鸷:“刘御史这是欲盖弥彰。“他展开袖中绢画,黎阳百姓举着“祖“字大旗的场景刺痛司马睿的眼,“百姓只知祖家军开仓放粮,却不知仓中藏的是石勒的降卒密信!“
殿柱上的彩绘龙纹在刁协的吼声中剥落,这位随司马睿南渡的老臣咳着血冲上前,腰间断剑的穗子扫过王彪之的玉簪:“放屁!“他的袖口露出三道刀疤,正是王敦之乱时为保护司马睿所留,“祖将军与公主成婚时,连聘礼都是变卖了洛阳祖宅——这般忠良,岂会私通鲜卑?“
王彪之突然冷笑,玉簪绾着的高发髻微微晃动:“刁尚书别忘了,当年王敦也是陛下的亲舅。“他的目光扫过司马睿苍白的脸,故意压低声音,“何况祖逖军中多有羯族降卒,谁能保证他们没在酒肆胡言乱语?“
“够了!“司马睿猛地拍案,青铜灯台里的牛油烛溅出火星,将他袖口的龙纹绣品烧出焦斑。他看见刁协踉跄着扶住殿柱,又看见王彪之腰间的琅琊玉佩在晨光中泛着冷光,三年前王导扶他登基的场景突然重叠在此刻——同样的玉佩,同样的温言软语,却藏着截然不同的心思。
“陛下,“王彪之突然跪地,玉簪撞在石阶上发出脆响,“臣有密奏。“他从袖中取出蜡丸,封泥上的“后赵牙门“印记在烛火下泛着血光,“细作在黄河渡口截获此信,祖逖与鲜卑单于相约:'克邺城后,黄河以北归孤,以南归卿'。“
司马睿接过蜡丸的手指剧烈颤抖,仿佛触碰的不是密信,而是当年王敦递来的退位诏书。他盯着信末的落款,那笔力雄健的“祖逖“二字,与三个月前喜帖上的字迹分毫不差——却不知这是张宾花重金请洛阳书吏模仿的。
“荒谬!“刘隗的佩刀“当啷“落地,他扯开官服领口,露出胸口碗口大的伤疤,“这是阳武渡口为祖将军挡槊留下的!若他想反,我刘隗第一个砍了他!“
王彪之抬头时,眼中闪过一丝得逞的光:“刘御史别忘了,你出身寒门,全靠祖逖提拔才有今日。“他的手指划过绢画上百姓的笑脸,“这些流民若跟着祖逖反了,你刘隗就是开国功臣啊。“
殿外的铜漏突然滴下三滴水,惊得司马睿打了个寒颤。他看见刁协靠在殿柱上咳得直不起腰,看见刘隗握拳的指节泛白,更看见王彪之膝头的玉簪碎片——那是刚才磕头时震断的,像极了他此刻破碎的信任。
“陛下,“刁协突然惨笑,血沫溅在奏章上,“当年南渡时,祖将军把唯一的船舱让给百姓,自己在甲板上冻了三天三夜。“他指向殿外,“如今他的妻子还在建康,难道会为了鲜卑单于放弃公主?“
司马睿猛地站起,龙袍扫过案几上的北伐地图。祖逖用朱砂标注的“邺城“二字刺痛他的眼,那里距离襄国不过百里,却像隔着万重山。他想起祖逖的密折里写着“愿陛下早登洛阳正殿“,可现在,这封信却成了催命符。
“够了!“司马睿的声音里带着破釜沉舟的狠劲,“朕...朕要亲眼看看这密信。“他撕开蜡丸的瞬间,殿内的博山炉突然爆燃,松烟香气混着血腥气扑面而来,仿佛预示着这场北伐的夭折。
王彪之跪在原地,看着司马睿颤抖的指尖划过密信,心中暗喜。他知道,这封精心伪造的密信,加上秦淮河畔的谣言,足以让这位天子想起王敦之乱的恐惧——毕竟,在皇权面前,信任从来都是最脆弱的东西。
刘隗看着司马睿逐渐铁青的脸,突然想起三年前在黎阳,祖逖指着黄河对他说:“等收复中原,要在河上建二十四座浮桥,让百姓自由往来。“此刻,那些关于浮桥的构想,那些关于麦田的规划,都抵不过这小小的蜡丸。
殿外传来宫娥的低语,说秦淮河的歌姬又编了新曲,唱的是“祖将军要做黄河王“。刁协闭上眼,听见自己的断剑在腰间发出悲鸣,那是当年随司马睿南渡时,在船头斩浪的声音,如今却只能在这朝堂上,见证一场荒唐的背叛。
司马睿盯着密信上的“分天下“三字,突然觉得一阵眩晕。他想起祖逖大婚时,曾在洞房外对他说:“臣之所有,皆陛下所赐。“可现在,他却不得不怀疑,这份忠诚是否能抵过二十万大军的威慑。
“王尚书,“司马睿的声音突然平静,却带着刺骨的冷,“你说这信是细作截获...“他抬起头,看见王彪之眼中闪过的紧张,“那细作现在何处?“
王彪之心中一紧,却面不改色:“回陛下,细作已被祖逖的暗桩杀害,只留下这封血书。“他叩首时,玉簪的碎尖扎进掌心,却比不过司马睿此刻的眼神冰冷。
太极殿内突然安静,只有铜漏滴水的声音,一声一声,像在数着北伐的倒计时。刘隗弯腰捡起佩刀,刀刃映出他通红的双眼——他知道,从这一刻起,祖逖的命运,已经不在战场上,而在这充满阴谋的朝堂之上。
三、龙心难测,往事如刃
太极殿的铜漏突然滴下一大滴水,惊得司马睿打了个寒颤。他想起太兴二年那个雨夜,王敦率军攻入建康,自己被逼写下“委政于敦“的诏书,躲在御床底下时,听见王敦部将高呼“琅琊王氏当有天下“。此刻王彪之叩首的声音,与当年的喊杀声重叠在一起。
“陛下,“刘隗突然拔出腰间佩刀,刀刃在晨光中划出银弧,“若祖将军想反,当年王敦之乱时为何率军救驾?“他指向殿外,“臣昨夜查得清楚,散布谣言的乐师,原是王导当年剜去双目的教坊司乐正!“
王彪之猛地抬头,玉带扣硌得膝盖生疼:“刘御史血口喷人!“他看见司马睿的目光落在自己腰间,连忙解下玉佩捧在掌心,“此乃先叔王导所赐,陛下请看,上面刻的是'忠君爱国'!“
司马睿盯着玉佩上的刻字,突然想起王导临终前的遗表,说“愿陛下善用祖逖,收复中原“。可王导的亲侄子此刻却在弹劾祖逖,这让他如何相信?殿外传来宫娥们议论的只言片语,说“祖将军要做曹操“,这些话像针一样扎进他的心里。
“陛下,“刁协突然咳嗽起来,咳出的血滴在奏章上,“祖将军的六万大军,皆是黄河流民子弟,他们只为收复故土而战。“他从袖中取出一卷画轴,展开竟是祖逖在黎阳开仓放粮的场景,“这些百姓若知道朝廷怀疑主帅,怕是要...“
司马睿猛地站起,龙袍扫过案几,堆积的奏章哗然落地。他看见王彪之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刘隗则握紧了刀柄,刁协咳得几乎喘不过气。殿外的阳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当年王敦叛军的矛尖。
四、诏书难书,班师令下
“传朕旨意...“司马睿的声音突然沙哑,他看见黄门郎捧着玉玺上前,印泥的香气让他一阵眩晕,“命...命征西将军祖逖...即刻班师回朝,商议北伐方略。“
王彪之叩首时,玉簪终于承受不住力道断裂,碎玉片溅在司马睿的龙靴上。刘隗握着刀的手猛地松开,刀柄撞在石阶上发出闷响。刁协抬起血污的脸,眼中满是震惊:“陛下!此刻班师,岂不前功尽弃?“
“够了!“司马睿抓起案头的朱笔,笔尖在绢纸上顿了许久,才写下“班师“二字。墨汁滴在“师“字的竖钩上,像一滴血珠。他想起祖逖渡江北伐时,在中流击楫的誓言,想起公主出嫁时,祖逖说“此生不负晋室“的郑重。
“周札何在?“司马睿将诏书卷好,蜡封时手指被烫出燎泡,“你持朕节钺,即刻前往徐州,召祖逖回朝。“他看见周札腰间的佩剑——那是当年跟随王敦叛乱时的兵器,心中一阵冷笑,就让琅琊王氏的人去召祖逖,看他们如何自圆其说。
王彪之接过诏书时,指尖触到司马睿掌心的燎泡,突然明白这位天子的真正用意。刘隗看着周札走出殿门的背影,猛地将佩刀插入地面,刀身震得殿内铜铃乱响。刁协咳着血,抓起地上的奏章,上面“祖逖七不可留“的字样,此刻看来像极了一场闹剧。
司马睿瘫坐在龙椅上,听见殿外传来百姓的喧闹声。他知道,祖逖班师的消息很快会传遍建康,那些散布谣言的人,此刻正在秦淮河畔弹冠相庆。他摸了摸龙椅扶手上的蟠龙雕刻,忽然想起祖逖送的那柄北伐地图——上面用朱砂标注的每一座收复的城池,如今都成了刺向自己的利刃。
“陛下,“黄门郎呈上一碗汤药,“刘御史和刁尚书还在殿外...“
“让他们回去。“司马睿挥挥手,汤药洒在龙袍上,晕开一片深色的渍。他望着殿外湛蓝的天空,想起小时候在洛阳宫看见的祖逖,那时的少年将军,正跟着父亲习箭,箭无虚发。可如今,箭靶子却变成了他自己。
五、龙榻夜寒,心事难眠
深夜的显阳殿内,司马睿对着孤灯枯坐。案头放着祖逖送来的邯郸地图,上面用小楷写着“待收复邺城后,当率百姓开垦荒田“。他拿起朱笔,想在地图上圈画,笔尖却在“邺城“二字上停顿——那里,石勒的黑狼旗还在飘扬。
“陛下,公主求见。“内侍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司马睿连忙将地图卷起,藏在枕下,却不小心碰倒了案上的烛台。
清河公主司马清瑶踏入殿中,嫁衣上的珍珠璎珞在月光下闪烁。“皇兄,“她的声音带着哭腔,“外面的谣言...都是假的,对不对?“她看见司马睿藏在枕下的地图一角,突然跪坐在地,“士稚若想谋反,何必娶我?何必把妹妹留在建康?“
司马睿看着妹妹红肿的双眼,想起二十年前,母亲带着他们兄妹逃离洛阳时,祖逖的父亲曾将仅有的麦饼分给他们。如今物是人非,当年的少年将军,竟成了朝堂上人人猜忌的对象。
“清瑶,“他扶起妹妹,触到她嫁衣下的护甲——那是祖逖送的防身之物,“皇兄知道...士稚是忠臣。“他望着窗外的明月,想起祖逖信中写的“待中原收复,当陪公主回洛阳看牡丹“,心中一阵酸楚,“可朝堂之上...不是只有忠奸二字。“
公主突然抬头,珍珠璎珞撞在司马睿的龙袍上:“皇兄是怕士稚功高震主?“她的眼泪滴在地图露出的一角,晕开了“黄河“二字,“当年王敦叛乱时,是谁单骑救驾?是谁在阳武渡口挡住羯胡铁蹄?“
司马睿猛地站起,龙袍扫过案几,地图从枕下滑落。“够了!“他指着地图上的“黎阳“,“你看看,这里的百姓只知有祖家军!“他的声音突然哽咽,“清瑶,皇兄不是不信任士稚,是不信任这满朝文武!“
公主捡起地图,看见上面密密麻麻的标记——哪里是流民安置点,哪里是军屯粮仓,哪里是准备收复的下一座城池。“皇兄,“她将地图抚平,“士稚说过,他的兵是为百姓而战,不是为了他自己。“
司马睿看着地图上祖逖的笔迹,突然想起祖逖出征前说的话:“臣不求封侯拜相,只求中原百姓能再闻汉家钟鼓。“他的眼泪终于落下,滴在“洛阳“二字上,洇开一片深痕。
“清瑶,“他握住妹妹的手,“皇兄已经下了班师诏。“他看见妹妹眼中的震惊,连忙道,“只是暂时回朝,商议粮草事宜。“
公主猛地抽回手,珍珠璎珞断裂,散了一地:“皇兄可知,此刻班师,等于把邯郸、武城拱手让人?等于让二十万流民无家可归?“她指着窗外,“那些谣言,分明是石勒的反间计!“
司马睿看着满地的珍珠,想起王彪之呈上的密信,想起朝堂上王彪之得意的眼神,想起自己被王敦逼到御床底下的恐惧。“清瑶,“他的声音疲惫不堪,“有时候,信任是最奢侈的东西。“
公主突然冷笑,拾起一枚珍珠:“皇兄是忘了王敦之乱时,是谁用身体挡住叛军的刀?是士稚!皇兄是忘了南渡时,是谁把唯一的船只让给百姓?是士稚!“她将珍珠扔在地上,“如今皇兄却听信谗言,要召他回朝,难道忘了'鸟尽弓藏'的古训?“
司马睿看着妹妹决绝的背影,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殿外传来更夫敲梆声,已是三更。他捡起地上的地图,祖逖的笔迹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每一笔都像在他心上刻字。
“来人,“他突然喊道,“传朕旨意...周札出发了吗?“
“回陛下,“内侍小心翼翼地说,“周将军已在半个时辰前出发了。“
司马睿瘫坐在地,地图从手中滑落,盖住了满地的珍珠。他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看见祖逖接到诏书时震惊的表情,看见黄河流域的百姓得知班师时失望的眼神,看见石勒在襄国城头得意的狂笑。
龙榻上的锦被还带着余温,司马睿却觉得浑身冰冷。他知道,这道班师诏一下,不仅断了北伐的前路,也断了他与祖逖之间最后一点信任。从此刻起,建康的朝堂上,再无“闻鸡起舞“的佳话,只有君臣相疑的寒蝉凄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