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听到朱厚照的话,王守仁张了张嘴,最后只能化为一声叹息,确实如朱厚照所说的,人心难测,海水难量,每个人都有私心,有了私心,那就会有贪官污吏。

有了贪官污吏,那就有利益纠缠,正所谓官官相护,想要依靠严刑峻法去杜绝人的私心,那是不可能的。

收回了思绪后王守仁笑着问道:“小兄弟想必也是官宦子弟,不知小兄弟对如今的朝廷怎么看?”

“烂呗。”

听到王守仁的话,朱厚照摇了摇头道:“满朝衮衮诸公,有几个没贪的,这夏天的冰敬,冬天的炭敬,逢年过节的节敬,甚至连夫人小姐都有妆敬,人人都在贪,何来怎么看?”

听到这话,原本只是随口一问的王守仁不禁手指一抖,连手中的糕点都差点掉了,读书人谈论朝政是正常的事情,但也没谁敢直接将满朝文武都给骂一遍的。

“小兄弟你是真敢说啊。”

缓了一下后,王守仁才苦笑出声,虽然他父亲是吏部左侍郎,论权力地位,也只在那几位阁老和尚书之下,可他也不敢说这话啊。

“有什么不敢说的。”

朱厚照无所谓道:“他们敢做,我还不能说吗?”

“小兄弟好胆色。”

闻言,王守仁只能拱手说道,然后不再接话,朱厚照不怕死,他可不想跟着遭殃。

“我们走吧。”

见王守仁没有接话,朱厚照也就没有了继续待下去的欲望,摆了摆手道,他本以为像王守仁这种人和其他人或许会有一些不同,不过现在看来,他还是小看了这个时代的礼教约束,哪怕是王守仁这种人物也不敢太过离经叛道。

看着朱厚照离去的身影,王守仁陷入了沉思,对方的身份恐怕不简单啊。

刚才他只以为对方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可现在仔细想来,对方说话的时候,他身边那些随从都一副习以为常的模样,显然对方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说了。

如果对方只是普通的官宦家族,这些随从早就让人打死了,毕竟连自家主子都劝不住的话,这种随从还留着干嘛?

不过这大明有人得罪得起满朝文武吗?

望着朱厚照身边那严密的防护,王守仁的脑海闪过了一道惊雷,十六七岁,又口无遮拦,不怕得罪满朝文武,身边的人还习以为常,这样的人,整个京师只有一个。

那就是刚刚登基没多久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去年朱厚照登基的时候,他虽然也参加了大典,但他一个六品的刑部主事根本没有资格靠近朱厚照,只能远远看了一眼,再加上当时朱厚照戴着皇冠,他也没有看到朱厚照长啥样。

不过他很确定,对方绝对是朱厚照,因为除了朱厚照,没有哪个官宦子弟出门需要这么大的阵仗,再加上对方那口无遮拦的样子,这绝对不是正常官宦子弟敢做,因为没谁敢得罪满朝文武。

“这大明要起风了。”

只是下一刻,王守仁深深叹了口气,如果对方真的是朱厚照,那么大明就真的要起风了,因为朱厚照对满朝文武这么大的意见,以后肯定会想办法改变,而改变则是代表着动荡。

不过想归想,王守仁也没有将这消息传出去的想法,因为他对如今的朝廷也同样失望至极,家国大事已经成了那些高官显贵的门户私计,若是朱厚照能够改变这种现状,那自然再好不过了。

“皇爷,太后娘娘有请。”

在宫外逛了一个多时辰后,朱厚照被带着人回了皇宫,只是刚回到乾清宫,便被张氏的贴身侍女拦了下来。

“几位阁老是不是也在慈宁宫?”

看着侍女,朱厚照的嘴角不禁抽了抽,对方显然已经在乾清宫等了很久。

“回皇爷,几位阁老已经离开慈宁宫了。”

听到朱厚照的话,侍女恭敬道。

“摆驾慈宁宫。”

闻言,朱厚照有气无力地摆了摆手,这皇帝当得有点憋屈啊,连出个门都有人打小报告。

………

慈宁宫。

“儿臣拜见母后!”

朱厚照毕恭毕敬地朝着张氏行了一礼,心中则是有点打鼓,只希望张氏能够别唠叨那么久,之前原身也偷偷跑出去过,然后就被张氏念叨了足足一个时辰,那种感觉简直就是折磨。

“起来吧。”

张氏冷着脸道:“刚才刘阁老他们来报,皇儿你又偷偷溜出宫去了?”

“母后,儿臣就是出去亲眼看看民生,免得老待在宫里,成为其他人糊弄的对象。”

闻言,朱厚照尴尬地解释道。

“朱厚照,你当为娘是好糊弄的吗?”

张氏猛地拍了一下桌子,怒声道:“你从小就顽皮捣蛋,偷偷溜出皇宫,现在你还拿这种借口来糊弄为娘!”

“你是皇帝啊,大明的安危全部系于你一人身上,若是你有什么三长两短,天下苍生怎么办?”

“如今大明皇室只有你一个人,若是你出事,难道大明正统要落于旁支不成……”

听着张氏的训斥,朱厚照只能低着头,不敢还嘴,大明讲究仁孝治天下,哪怕他是皇帝,面对张氏也只能乖乖挨训。

“母后,儿臣知错了。”

足足过了半个时辰,见张氏有停下来的趋势,朱厚照连忙认错道:“儿臣以后绝对不会再犯了。”

“皇儿,你……”

听到朱厚照认错,张氏张了张嘴,却也不好意思再继续说下去,只能叹息道:“皇儿,如今你是皇帝了,一举一动都要好好考虑,而不是任性妄为。”

“母后,儿臣知道了。”

闻言,朱厚照口中应道,心中却丝毫不以为意,张氏自己就任性妄为,要不是这扶弟魔,历史上的朱厚照也不至于绝后。

不过想归想,朱厚照也没有表现在脸上,大明讲究仁孝治天下,要是他敢表现出不孝,那些言官能喷死他,要知道大明的言官虽然地位低,但权力却是不低,所有事情都能插手。

比如弹劾其他官员,言官就算只是道听途说的,也可以拿来弹劾,哪怕弹劾错了,言官也没有事,可其他官员要是敢随便弹劾,若是有真凭实据还好,顶多就是罚俸,要是没有,轻则廷杖,重则罢官。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