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要以什么理由禁宁王的兵权?”

闻言,朱厚照皱眉道:“况且宁王豢养的三万家丁才是最大的问题。”

想要禁一个藩王的护卫兵权,难度倒是不大,毕竟那些藩王在封地无法无天,要找理由再容易不过了,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朱宸濠豢养的那些家丁。

听到朱厚照的话,李东阳摇了摇头道:“陛下,太祖陛下和太宗陛下并没有立下这方面律法,恐怕很难限制藩王豢养家丁的规模。”

听到这话,朱厚照眉头微皱,因为李东阳话里的意思很明显,他没有朱元璋和朱棣的威望,就别折腾这种事情了,宁王又没造反,干嘛跟宁王过不去。

对于李东阳的话,他也是相当赞同的,如果宁王朱宸濠没有造反,他肯定不会理对方,但知道对方会在正德十四年起兵造反,那他就不能置之不理了。

虽然这次叛乱只维持了四十三天,但造成的影响并不小,因为宁王朱宸濠是从鄱阳湖直入江南的,所以导致江南乱了好几个月。

更重要的是,这种家丁兵的制度也是大明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这种家丁兵的制度,到了明朝末年,边军已经成了将领的私兵。

比如嘉靖后期的大将李成梁,他麾下的家丁便达到了三千多人,作为家主的李成梁自然会为自己的家丁谋划更多的福利,按照史书上的记载,李成梁麾下这些家丁的粮饷是普通卫所兵的两到三倍,兵器铠甲更是一应俱全。

但朝廷给边军的粮饷是固定的,那李成梁麾下那些家丁的粮饷从何而来就可想而知了,而且这些家丁兵因为从家主那里得到了利益,自然对家主唯命是从,连皇帝的命令都调动不了这些家丁兵。

这样一来,明末的皇帝就陷入了一个死局,普通的卫所兵因为粮饷被克扣,要么怨声载道,要么落草为寇,而这些家丁兵又只听家主的命令,导致明末的皇帝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兵权的控制。

按照史书记载,明末将领左良玉就是家丁兵的集大成者,当时左良玉麾下只有五万人,但他的家丁却足足占了七成,所以左良玉对麾下的军队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凭借着这支家丁兵,左良玉一路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成为明末最大的军阀,等到南明弘光朝廷时期,左良玉麾下已经汇聚了八十万大军,统领了弘光朝廷大部分兵马。

当时满清已经开始南下,按道理来说,左良玉应该率军北上,抗击满清,结果左良玉为了夺权,竟然率军以“清君侧”的名义发起内战,导致满清趁虚而入,直接灭了弘光朝廷,彻底断绝了汉人最后一丝反抗之力。

现在这种家丁兵刚刚出现苗头,他自然要想办法将这个苗头掐死在萌芽之中,他只是想躺平,又不是想看着满清再次入主中原。

“陛下,不知您可有更好的办法?”

见朱厚照久久没有说话,李东阳再次开口问道。

“就依爱卿的建议吧。”

听到李东阳的声音,朱厚照瞬间回过神来,随后摆了摆手道,这家丁兵的出现,归根到底是卫所制度的崩溃,卫所兵没了战力,面对各种叛乱,卫所兵根本没有办法平叛,因此皇帝只能让手下的人自己去折腾。

所以想要解决家丁兵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改革军队,不过这个得慢慢来,不能操之过急,因为改革军队会触及很多人的利益,要是太急的话,那他很容易就会被溶于水。

况且他最大的愿望是躺平,而不是去跟那些人勾心斗角,所以就算真的要改革军队,他也只会推几个人上前台,而不是自己上场。

“皇爷,修建豹房一事该提上日程了,但户部一直推诿,不愿意调拨钱粮。”

这时候,一旁的刘瑾上前一步,躬身说道,作为宦官,他是没资格在早朝时开口的,只能在这种私底下的场合说话。

“韩爱卿,你们户部怎么说?”

朱厚照看向户部尚书韩文,这哥们就是那个在“诛八虎”行动中被刘瑾他们报复得最狠的,连妻女都被判入了教坊司,成为娼妓。

“陛下,如今国库空虚,实在不宜修建此等大工程。”

听到朱厚照的话,韩文躬身道:“按照臣等推算,修建豹房需费太仓银三百万两,役军民九万口,而且豹房需掘地宫一百二十间,修筑规格有违祖制。”

“韩爱卿,此前朕让内阁商议为百官加俸禄一事,你们户部没有异议。”

闻言,朱厚照幽幽道:“怎么到了朕修个园子的时候,国库就空虚了,难道朕连修个园子都不行?”

“陛下恕罪。”

听到朱厚照的话,韩文连忙跪下道:“臣绝无此意,只不过户部确实没有足够的钱粮修建这么大的工程。”

“规格的事情,你们户部和司礼监商议吧。”

朱厚照淡淡道:“朕不过是修一个园子罢了,要是这都拿不出钱,朕岂不是要遭天下人耻笑。”

修建豹房这种事情需要他来拍板,至于什么时候修,修多大的规模,花多少钱修,那就是刘瑾和那些文官扯皮的事情。

当然了,三百万两是不可能的,毕竟大明一年赋税差不多是两千七百万两左右,哪怕加上各种火耗和加派等暗征,也就三千四百万两。

要是韩文真要敢拿出三百万两银子给他修豹房,韩文得被天下人的口水淹死,所以他说三百万两就是推脱一下罢了。

“臣遵旨。”

闻言,韩文躬身应道,虽然朱厚照让他和刘瑾商议,但没有规定他什么时候商议完,那什么时候商议完就是他和刘瑾的事情了。

这种大工程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商议好的,就是拖个三年五载也是很正常的,说不定拖着拖着就不用建了,毕竟朱厚照的事情那么多,不可能一直盯着一个园子的事情。

而刘健几人也没有说话,虽然他们可以劝诫,但朱厚照刚刚对他们文官表现出善意,他们实在没必要去触朱厚照的霉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