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武帝! 第38章 肥年

作者:小米糕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1 09:15:23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岁末的寒风卷着零星的雪沫,敲打着东海郡郡守府的窗棂。

府内却是一片灯火通明,炭盆烧得正旺,驱散了寒意。

郡守伏在堆积如山的简牍案卷之中,揉了揉酸涩的眼角,对着跳跃的烛火轻轻哈了口气。

又是一年“上计”时。

他必须赶在元日前,将东海郡下辖各县呈报的文书梳理清楚,汇总成一份详尽的计簿,快马送往长安丞相府。

这计簿,不仅关乎人口、钱粮的冰冷数字,更是他治下一方百姓这一年生活的缩影,是他作为郡守的答卷。

他提笔蘸墨,在崭新的竹简上郑重落下:“户口统计,户二十九万七千六百一十三,口一百三十九万四千二百有奇...”

笔尖微顿,他脸上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抹发自内心的笑意。

去岁此时,户数还不足二十九万呢。

新政减赋税、劝农桑、清黑户、抑兼并,百姓喘过气来,添丁进口的喜悦,实实在在反映在这增长的数字里。

“官吏员额:郡丞张甫年高德劭,蒙恩荣休;海西县尉李沐擢升入京;朐县县丞一职现暂缺,已报请朝廷选任...”

他写得一丝不苟,官员的升迁去留,关系到地方治理的顺畅。

“土地垦殖:提封田五十一万八千四百亩。新垦荒田三万七千亩,多集中于沭水、沂水新修渠堰灌溉之区...”

写到此处,郡守的笑意更深了。

朝廷拨付钱粮兴修的水利,次年便见了成效。

那些新开垦的土地上,想必已堆满了金黄的粟米。

他放下笔,活动了一下发僵的手腕,目光透过窗棂,仿佛看到了郡中景象:集市上熙攘的人群,粮店里堆满的新谷,农人屋檐下挂起的腊肉......

这一年,真是托赖陛下洪福,广施恩泽,加上天公作美,东海郡风调雨顺,无大灾大疫,迎来了一个难得的丰年。

百姓家中有了余粮,脸上有了笑容,总算能过个踏实肥年了。

这位以仁厚务实著称的郡守,心头暖流涌动。

这增长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安稳的夜晚,是孩童满足的笑脸,是老者舒展的眉头。

他是真心实意地为治下的黎民感到高兴,这份喜悦与满足,也化作了对那位远在长安、力推新政的皇帝刘据,更深沉、更具体的敬仰。

与此同时,长安城丞相府内,堆积的计簿竹简几乎要将宽敞的厅堂淹没。

来自大汉各郡国的“答卷”如同百川归海,汇聚于此。

丞相田千秋与左丞相霍光,正亲自督率属官进行最后的汇总编纂。

当最终的数字渐渐清晰,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两位历经沧桑的重臣,眼中都难掩惊诧之色。

田千秋拿起一份汇总简牍,手指在“口数”一项上反复摩挲,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感叹:“霍大人请看!新政推行,不过一年有半,这全国在册的户籍人口...增长之速,实乃老夫生平仅见!

照此势头,不出两年,便可恢复至武帝朝元朔、元狩年间鼎盛之时的七成有余!这...这简直是枯木逢春!”

霍光虽素来沉稳,此刻也难掩动容。

他拿起几份来自不同地域、尤其是一些曾饱受战乱或天灾影响的郡国的计簿细看,上面的“户增”、“口增”、“垦田增”字样格外醒目。

他沉声道:“丞相所言极是。非止人口,各郡国上报之新垦土地、仓廪实存之数,皆有可观增长。

陛下所颁新政,劝农桑、轻徭役...条条切中时弊,惠泽直抵闾阎。民得其利,自然生息繁衍,安居乐业。”

与此同时,未央宫的温室殿内,暖意融融,与外间的岁末寒气截然不同。

刘据并未因年节将近而松懈,此刻正召见着大司农桑弘羊和廷尉丙吉。

刘据端坐御案之后,眉宇间带着惯常的专注。

桑弘羊面色凝重,正详细禀报:“陛下,据廷尉府协同各郡县严查,月内共捕获胆大妄为、私铸劣钱者六人。

其窝点分散于三辅及河南郡郊野,所铸钱轻薄劣质,以铅锡充铜,扰乱币制,侵害良民,罪证确凿!”

廷尉丙吉面容严肃地补充道:“启奏陛下,此六人皆为惯犯,前有案底,此次更是顶风作案,性质恶劣。人犯、赃物、铸具皆已扣押在案,依《九章律》‘盗铸钱’及‘诈伪’条,当处重刑,以儆效尤!具体量刑,请陛下圣裁。”

丙吉的声音平稳,却带着律法的威严。

殿内一时安静下来,只余炭火偶尔的噼啪声,桑弘羊和丙吉都在等待皇帝的决断。

而就在这时,殿外内侍清晰的通传声响起:“启禀陛下,丞相田千秋、左丞相霍光宫外求见,言有要事急奏!”

刘据闻声,眼神微凝,迅速做出决断,了结眼前之事:“私铸劣钱,祸乱国本,侵害百姓,罪不容赦。此六犯,着即枭首示众,传谕各郡县,以儆效尤!”

“臣等遵旨!”桑弘羊与丙吉齐声领命,躬身行礼,无声而迅速地退出了温室殿。

刘据的目光随即转向殿门方向,提高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宣!”

殿门无声而迅捷地向两侧滑开。丞相田千秋与左丞相霍光二人,几乎是脚步带风地踏入这暖意盎然的殿堂。

两人脸上都带着长途疾行后的微红,更掩不住那份从心底透出的激动与难以自抑的喜色,眉宇间尽是振奋。

顾不得平复气息,二人立刻向刘据详细禀报了全国计簿汇总的惊人结果——户增、口增、垦田增,一派枯木逢春、欣欣向荣的景象!

刘据端坐御案之后,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光滑的案面。

当听到全国人口恢复速度远超预期,各地仓廪渐丰时,他紧抿的唇角终于抑制不住地向上扬起,眼中也迸发出明亮的光彩,那份由衷的喜悦和身为皇帝的成就感几乎要满溢出来。

他微微颔首,声音带着显而易见的欣慰:“好,好!此乃万民之福,社稷之幸!二位爱卿辛苦了,此番汇总,功不可没。”

殿内的气氛,因这巨大的喜讯而变得轻松甚至有些热烈起来。

田、霍二人也暗自松了口气,脸上喜色更浓。

然而,就在这君臣相得、满堂喜气的当口,刘据脸上的笑意却如同潮水般迅速退去。

他并未如二人所料那般继续嘉勉,反而探手,从御案一侧堆积的奏疏中,精准地抽出了一份并不起眼的密奏卷宗。

“不过,”刘据的声音陡然转沉,刚才的喜悦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种令人心悸的平静,“在普天同庆之时,朕这里,却收到了一份来自胶东郡的‘贺礼’。”

他的目光扫过田、霍二人,带着审视的意味,“二位爱卿,也看看这份密奏吧。”

说着,他将那份密奏递给了离御案最近的霍光。

霍光心头猛地一跳,一丝不祥的预感悄然升起。

他双手恭敬地接过,与立刻凑近的田千秋一同展开。

密奏上的字迹清晰而冰冷,所述内容却如同投入沸油的冰水:“胶东郡不其县(今青岛)滨海之地,曾连日有海市奇景显现!

据报,海天相接之处,忽现琼楼玉宇,层台累榭,参差错落,绵延数里,恍若仙境临凡!此景引来万人空巷,沿海百姓争相观望,惊为天人。

更有方士妖言惑众,指称此乃‘蓬莱仙岛’现世,乃天降祥瑞,长生可期!胶东太守闻报,非但不察其伪,反信以为真,竟以‘少牢’(猪、羊)之礼,亲至海滨设坛祭祀,敬拜虚无!

此风一开,胶东郡内求仙拜神之风大炽,愚民趋之若鹜,荒废农桑,钱财尽入方士囊中,地方秩序渐乱,民心浮动......”

“这......!”田千秋倒吸一口凉气,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密奏边缘。

霍光的脸色也瞬间沉了下来,刚才的喜色被凝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愠怒取代。

他这才猛然回想起来自胶东郡那份略显匆忙的计簿中,似乎只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极其简略地提了一句“滨海见异象,太守循例以礼敬之”,当时忙于汇总全国喜报,竟未深究!

两人抬头看向刘据,只见皇帝陛下端坐御座,脸上已无半分喜色,只有一片深潭般的沉静。

但那沉静之下,酝酿着的是何等雷霆之怒?

殿内刚刚升腾起的暖意,仿佛瞬间被这份密奏带来的寒意驱散。

就在田千秋和霍光心头沉重,准备领受训斥之时,刘据却缓缓开口了。

他的目光在两位重臣脸上一扫而过,那目光锐利如刀,却并未苛责,“此事,朕会处置。日后,对此类异动,多留一分心便是。”

田千秋和霍光一怔,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陛下竟未深究他们的失察之过?

刘据的语气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近乎家常的意味:“眼下年关将近,朝野上下,都盼着过个安稳‘肥年’。此事,”

他指尖在那份惹祸的密奏上轻轻一点,“不耽误大家过年。”

峰回路转!

巨大的压力骤然减轻,田千秋与霍光紧绷的心弦猛地一松,几乎是同时深深拜伏下去,额头触地,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感激与由衷的敬服:“臣等叩谢陛下隆恩!”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