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武帝! 第33章 讲武堂

作者:小米糕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9 09:03:35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四月的长安,柳絮纷飞。

一封来自匈奴的信件打破了朝堂的平静——匈奴单于竟提出要重续和亲政策,与汉朝“永修和平”。

刘据冷笑一声,将信笺掷于案上:“扣押我汉使在先,求和亲在后,匈奴人这是唱的哪一出?”

他当即命张绵再次出使匈奴,务必讨回被扣押的使团。

夏粮刚入仓,西南又传来捷报:赵充国率军平定西南夷,不日将凯旋而归。

刘据难得展颜,这对他而言无异于好事成双。

但喜悦之余,他望着殿外炽烈的阳光,不禁忧心忡忡。

去年下半年的蝗灾仍历历在目,这位向来不信鬼神的唯物主义战士,此刻也不禁在心中默祷:愿上苍垂怜,保佑大汉今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康。

数日后,未央宫前旌旗猎猎。

赵充国率军归来,甲胄上还带着战场的风尘。

刘据当众下诏:擢升赵充国为征夷将军,赵安国与路明则被提拔为都尉。

借着这股士气,刘据在朝会上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朕欲设立讲武堂,专为培养中高阶将领。”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将讲武堂设在博望苑——这个曾经发掘出数位英才的地方。

某日,刘据单独召见霍光、上官桀、赵充国等重臣,商议讲武堂授课内容。

令他失望的是,霍光、上官桀对军备所知甚少;而身经百战的赵充国虽通实战,却不懂如何授课。

最后,刘据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召来了太尉石德。

没想到这位老师给了他惊喜——石德不仅熟知军务,更能深入浅出地讲解。

讲武堂的授课人选就此确定。

七月末的一场雨后,难得的凉爽笼罩长安。

刘据传令召集所有中层以上将领前往博望苑。

当听说要由一个“寸功未立的老夫子”来讲授行军打仗时,这些身经百战的将领们都不以为然地撇撇嘴,有几个甚至交头接耳地嗤笑起来。

“听说是个整天泡在书堆里的老学究...”

“打仗的事,纸上谈兵有什么用?”

然而,当刘据身披甲胄、腰佩环首刀出现在殿前时,所有人立刻噤若寒蝉,甲胄碰撞声整齐划一地响起。

“诸将免礼。”刘据的声音在殿内回荡,“你们当中,有人身经百战,有人战功赫赫,难免心高气傲。军人的傲气,朕懂。”

他缓步走过众将面前,突然在一名年轻校尉面前停下:“李校尉,听说你上月在校场比试,十箭九中靶心?”

那校尉挺直腰板:“回陛下,是!”

“好箭法。”刘据点头,突然话锋一转,“但朕近日屡收匈奴来信,要求和亲。朕在想,该派谁家女子前往?”

说着指向那校尉,“派你妹妹去如何?”

李校尉脸色瞬间煞白,慌忙跪倒:“陛下,舍妹...舍妹已许配人家...”

“哦?”刘据挑眉,“那郭将军,你家中可有适龄女子?”

被点到的郭将军伏地颤抖:“陛下——小女...小女体弱多病...”

“起来吧。”刘据抬手,环视众将,“看来你们都不愿意。这也难怪——朕也有一个女儿,朕也不愿。”

殿内鸦雀无声,只听得见沉重的呼吸声。

“那该派谁家女儿?老百姓家的吗?”刘据猛地拍案,惊得几个将领一哆嗦,“朕再问一句:你们,为何而战?”

众将面面相觑,一个胆大的偏将试探道:“为...为陛下而战?”

刘据冷笑:“朕替你们说——你们以为是在为朝廷而战,为功名利禄而战,对吗?”

他突然提高声调,“这没什么不对!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但是——”

“铮”的一声,环首刀出鞘,寒光映照在每个人脸上:“只想当将军的兵,就不配当兵!更不是我大汉将领该有的样子!”

“朕设立讲武堂,就是要让你们明白,吾辈为何而战?”

刘据收刀入鞘,语气缓和下来,“现在,请太尉为诸位讲授第一课——《大汉军备》。”

石德缓步上前,众将虽然表面恭敬,眼中却满是不屑。

老臣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一个精致的弩机模型。

“诸位将军,可知此为何物?”

“不就是弩嘛!”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将领嗤笑道,“我营中每个士兵都配了一把。”

石德微微一笑:“那王将军可知,这弩上的'望山'为何要刻分度线?”

那将领顿时语塞。

“让末将来试试!”年轻的李校尉上前,接过模型仔细端详,“咦?这刻度...莫非是用来测算距离?”

石德赞许地点头:“李将军慧眼。这分度线能让弩箭射程提高三成,精度翻倍。”

他转向众将,“诸位可知,我大汉的弩,最远能射多少步?”

众将面面相觑,有人猜三百步,有人猜四百步。

“五百二十步。”刘据突然开口,“这是最新改进的蹶张弩的射程。”

众将哗然。

石德趁机展开一幅绢布:“请看,这是我大汉各兵种的装备图。”

图上详细标注着:

轻骑兵:配环首刀、臂张弩,骑匈奴马;

重骑兵:执丈八长戟、长枪,骑西域大宛马;

车兵:分轻车与武刚车两种。

“这不公平!”一个满脸伤疤的老将突然嚷道,“凭啥重骑兵能用大宛马?我们轻骑营的马跟驴子似的!”

刘据轻笑:“陈将军别急,知道为何这么分配吗?”

见众人摇头,石德解释道:“匈奴马耐力好,适合长途奔袭;大宛马爆发力强,适合冲锋陷阵,就像...”他一时语塞。

“就像厨子切菜用菜刀,剁骨用砍刀。”刘据形象地比喻,“各有所长。”

“陛下这个比喻妙啊!”众将哄笑,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石德继续道:“再说这战车。轻车无盖,可载粮草;武刚车有盖,可作掩体。”

他看向刘据,“陛下曾说,这武刚车就像...”

“就像移动的城墙。”刘据接口,眼中闪着兴奋的光,“朕管它叫'铁甲车'。”

“铁甲车?妙!”郭将军拍案叫绝,“匈奴骑兵冲过来,咱们就把这些'铁甲车'围成一圈,弓弩手躲在后面射箭,岂不美哉!”

“不仅如此。”刘据走到沙盘前,拿起几个模型摆弄起来,“轻车快速机动,可穿插敌阵;武刚车结阵防御,可固守待援。二者配合,攻守兼备。”

众将看得目瞪口呆,那个最初不屑一顾的络腮胡将领挠头道:“没想到这老...咳咳,太尉大人懂这么多。”

石德捋须微笑:“老夫虽未上阵杀敌,但这些年来整理战报、清点军备,对各兵种优劣倒是略知一二。”

刘据适时插话:“所以朕才要设立讲武堂。诸位将军骁勇善战,但也要知己知彼。从今日起,每月初一、十五,都要来此学习新式战法。”

“诺!”众将这次回答得心悦诚服。

讲课结束时,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为殿内的铠甲镀上一层金边。

刘据看着这些若有所思的将领们,知道变革的种子已经播下。

而他相信,终有一天,这些种子会成长为捍卫大汉的钢铁长城。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