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五十二年的真定府,滹沱河冻得能跑马。河面冰层底下暗流呜咽,活像屈死鬼在敲棺材板。知府衙门里炭火烧得噼啪响,赵铁岩正盯着桌案发呆——那“山西巡抚”的榆木官印裂了道缝,他用黄蜡掺锅灰糊了三天,还是漏墨。
一、热宴上的冷刀子
接风宴摆出九簋八碗。赵铁岩的绯袍前襟沾着油渍,后摆被炭火燎出焦洞。知府举着熊掌谄笑:“抚台大人剿匪辛苦...”话音未落,通判突然指着他腰间惊叫:“您这素银带钩...怎刻着‘成化三年匠作监’?”
满堂死寂。赵铁岩摸向带钩——这是浑河捞的死人物件!急智下猛拍案:“本官祖父正是匠籍!”
热汗刚渗额角,门帘忽卷进雪粒子。小吏连滚爬报:“都察院左...左副都御史仪仗到三十里铺了!”
二、冰河上的鬼撵腿
栓柱牵来的瘦马直打晃。赵铁岩解下“巡抚印”塞进行囊,绯袍往马背一搭:“往滹沱河!”
官道雪深没膝,背后却现火龙——八抬绿呢大轿追得飞起,轿顶铜葫芦在雪夜里晃如鬼眼。赵铁岩猛夹马腹,瘦马悲嘶着蹿上冰面。
“咔...嚓!”
冰层裂纹蛛网般绽开!栓柱哭嚎:“师父!真御史轿前挂...挂‘代天巡狩’牌!”
赵铁岩突然勒马。冰面下幽蓝暗流里,竟沉着半截石碑,隐约露出“匠骨为...”三字——正是浑河那老主事的碑!
三、破庙里的换天计
河神庙窗纸破如招魂幡。赵铁岩撕绯袍裹住冻僵的脚,忽听庙门轰倒!风雪卷着真御史踏进来,獬豸补子亮得刺眼。
“山西巡抚?”御史冷笑摘暖帽,露出额角刀疤——竟是三年前被他从蒙古马刀下救出的书生张承志!
赵铁岩摸向火铳,却见御史突然屏退左右。炭火噼啪声里,御史从袖中抖出卷黄纸:“这是你杀的彰德张衙内...他爹升了刑部尚书!”
血海捕文映着火苗,赵铁岩的名字朱砂勾红如血槽。御史猛将公文掷进火盆:“滚!别脏了我的官袍!”
四、冰窟里的生死签
滹沱河心冰窟窿冒寒气。赵铁岩背着栓柱踩上浮冰,背后突然箭如飞蝗!
“抓假抚台——”
嘶吼声中浮冰倾斜。赵铁岩摸出行囊里榆木官印,突然发现裂缝里卡着粒金瓜子——定是知府行贿塞的!
“抱紧!”他吼着把官印砸向追兵。金瓜子迸出炫目光芒,追兵霎时如嗅腥的饿狼扑抢。主仆二人趁机滚向对岸,冰窟窿里“咕咚”吞了半块“代天巡狩”牌。
栓柱回头惊叫:“师父!御史大人在磕头!”
风雪迷离处,张御史竟朝他们消失的方向伏地长拜,绯红官袍铺在雪地上如摊开的血。
五、渡口边的断袍义
破船载着师徒钻入芦苇荡。赵铁岩撕下残余半幅绯袍,蘸冰水写就血书:
“御史冰河放生恩,
罪匠焚身难报一。
他年若见青史载,
莫污君袍半点腥!”
血袍缚石沉入河心时,真定府城爆出哭嚎——张御史回城便“突发恶疾”,官袍未脱就入了棺。棺匠收殓时啧啧称奇:大人怀里紧攥着半截烧焦的“海捕公文”,指缝还夹着粒金瓜子。
批注
天启五年,滹沱河渔人捞获半幅血袍。晋商重金购得,秘传为“义袍”。后金军破城日,有老卒披此袍立城头,中箭如猬而不倒,袍上竟无半箭透背——原是中空夹层密匝匝缝着《火器图》。
更奇者:
崇祯帝见张承志遗折,朱批“刚直可嘉”。东厂查其故居,于炕洞搜出榆木官印一方,内刻小字:“持此印者,当为真御史”。帝观之默然,令秘藏内库。
后世谓之:
官袍半件血染透,
裹得住残躯裹不住冰河义;
金印半枚榆木雕,
刻得破黄泉刻不破生死局。
君看那滹沱河底沉碑处——
青史如冰终化水,惟余寒星证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