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的电影时代 第19章 定稿小组

作者:人懒觉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3 16:07:06
最新网址:www.biquw.cc

眨眼就到周二。

清晨,陈兵早早起床,被寒风吹了一哆嗦。

昨天北太平庄下了场细细碎碎的阵雨,将初升的暑气压了下去,春天依旧透着一股凉意。

早上照例做着拉伸,围着大院跑了几圈,正打着养生功,忽见招待所楼道里走出个人影。

“嚯,陈兵,有些年没见了,现在竟然长这么高大!”

陈兵转身一瞧,又是记忆中的熟人!

个子瘦高,戴着眼镜,年龄六十岁上下,来人正是陈大导的父亲——陈怀恺!

说来也怪,他住进招待所好几天了,一直没碰到陈怀恺和谢铁黎两位导演。

“这不我本家的老陈叔嘛。”陈兵手上功法没停,夸张十足地招呼道。

“我还纳闷住了这些天一直没见着你人呢!”

陈怀恺笑眯眯道:“我都听说了,你往厂里投稿,怎么样写完了吗?”

“还行,昨天责任编辑拿走了,他们组内讨论,待会儿让我再过去一趟。”

陈兵家与陈怀恺家的渊源要从5、60年代说起。

那会儿他家住在太平胡同的北影大院里,每天都要院里院外地端尿盆……

四合院很大,有门楼、影壁和拴马环,前清时是座王府,后来残破了。

他家在西跨院,院内的围墙、走廊,两棵国槐和一道垂花门共同构建了陈兵的整个童年回忆。

院落里名人不少。

有担任《林家铺子》、《早春二月》美术设计的迟宁,有集编、导、演为一体的演员桑扶……

而最出名的就是住东厢房的陈怀恺一家。

大家曾是好几年的邻居,自然很熟。至于说本家,却是玩笑话。

陈怀恺原先也不姓陈,姓郑。

本家的说法在于陈兵的父母双方恰好一个姓陈,一个姓郑,还是邻居时谈笑认下的交情。

“你这效率可够高的,可惜我手头上有部戏曲,要不然可得好好看看你的剧本!”

“这可是您说的,要是没有导演看中,回头我还找您!”

陈怀恺手上拿着文件,显然有事情要处理,但见陈兵锻炼的动作与众不同,立着看了会儿。

“你这姿势有意思,要不是我现在有要事一定跟你学两招,下回记得教我,我也练练!”

“好嘛!”

“年轻好啊,又是电影学院学生,又给厂里投稿的,我那不成器的儿子还在想法子要考进去嘞……”

陈怀恺嘀嘀咕咕地走了,佝偻的背影不断摇头晃脑。

说起来,大导一开始想上的并非电影学院,而是北大!

打从一开始人就想当诗人,只不过没考上梦给击碎了,这才想着回归现实!

而且大导第一次参加北电的考试也被刷下来了,后来还是由于考生众多,文化部让北电扩招,这才有了复试的机会。

陈怀恺惆怅的,正是他家大导还在为录取北电的名额愁眉苦脸呢,别人家的孩子都要从北电毕业了!

坏了,成别人家的孩子了!

昨日陈兵已将初稿提交上去,外稿组的编辑看完讨论后一致决定交由文学部主任审阅。

今天上午将会由厂里的定稿小组开讨论会,会上需剧作者参与。

小组的成员自然是文学部主任、副主任,以及资深编辑组成,偶尔还会有导演室的主任和管生产的副厂长参加。

只要过了这关,后续根据厂领导的意见稍作修改,基本八九不离十!

吃完早饭,陈兵将一沓画好的分镜头装进文件袋里,没等多久,梁晓生便过来找他。

“剧本不是交上去了,你手上的文件袋是什么?”

“待会儿就知道了,走吧!”

梁晓生有意无意地看着陈兵手上的文件袋,还神神秘秘的。

“对了,昨天下午王好为导演也看过剧本,强烈要求参加今天的会议,瞧那意思只要定稿小组通过,她就打算请缨拍摄!”

怎么说呢,这个剧本是陈兵的试水之作,毕竟他初来乍到,对于这个时代的尺度还在摸索当中。

为了能够让剧本一锤定音,他打一开始就从个人经历出发,写完剧本后又画出了重要的分镜头。

但是这个故事真拍起来挺难的!

《哦,香雪》没有贯穿始终的情节,有的只是山村生活和少女们的日常。

如同散文诗般的结构,也不知道北影厂会不会安排给从未独立执导的王好为拍摄。

如果王好为愿意拍摄《哦,香雪》,那他得更加上心了。

陈兵问道:“定稿小组看过之后有什么意见吗?”

梁晓生纠结道:“看着没啥意见,就算有意见,我估摸着他们也得见着你这个剧作者才会说。”

这就像典型的甲方刁难乙方,就算方案再完美还是会打回去修改,做了几版后还是不满,回头敲定第一版。

陈兵撇撇嘴,怀着这样的心情上了主楼三层,这次没到小会议室,而是来到西半岛的导演室,房间更加明亮开阔,显得更为正式。

一进门,定稿小组的成员已经讨论到一半,见他过来各自露出笑脸。

“陈兵来了,快坐!”

定睛一瞧,王好为导演、文学部主任申述、副主任高振和、江姗的父亲江淮延,甚至连赫赫有名的谢铁黎导演…都在。

但不知是不是避嫌,郑文英并不在此。

自动忽略掉不大眼熟的几个资深编辑,陈兵一一打招呼。

“你是厂里子弟,这里好多人都看着你长大,咱们也就不讲虚的。

“来之前王好为导演把故事原型跟我们讲过了,还有你写作的初衷。这很好嘛,年轻人就应该执笔为剑,书写心中的故事!”

陈兵入座后,申述挑开了头,笑道:

“这个剧本的题材、立意极好,定稿小组讨论后认为原则上可以过。但怎么过,按什么故事片类型过,还需要大家开会决定。”

陈兵疑惑道:“您能否说直白些,原则上是哪些原则?”

申述笑了笑,暗道小年轻就是心直口快。

“关于剧本的结构仍需探讨一二,比如通篇是否会过分生活化?

“结构上形同散文诗,内容是否不足以支撑故事片的时长?

“按照正常拍摄没有贯穿始终的情节,是否会加大导演的拍摄难度?”

王好为轻扣着桌子,赌气道:

“再难我都会克服,只要今天定稿,我今天就向厂领导自荐拍摄这部剧本。”

“不要这么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先沟通好作者的中心思想,后续的拍摄工作才好开展!”

这时,带着淮阴口音的话语吸引了众人的目光,陈兵循声看去,正是大导演谢铁黎。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