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军工模拟器 第31章 运-8:大受震撼

作者:疯子C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8 14:29:58
最新网址:www.biquw.cc

登上运-8。

陈羽一直看着超级科技模拟器。

果然,超级科技模拟器瞬间出现了运-8的三维图,与此同时主动形成了全套设计资料。

对于这架运-8,陈羽可谓是了如指掌。

通过运-8的三维图,陈羽可以想要看运输机哪个部位就可以看到哪个部位。

自然也可以看到,运-8的状态是否有危险。

“真是操蛋的,坐运-8简直是拿着性命开玩笑!”陈羽心中嘀咕着。

要是和领导在一块,陈羽都想选择坐火车回京城。

实在是这运-8除了前段和尾段,都是非密封舱。

这是一件要命的事情,飞行高度过高,会因为飞机内部缺氧而让人难受,外面的风会灌进来,要是飞行员任性一下,坐在里面的,都得缺氧窒息而亡。

至于前段的密封舱,那是驾驶舱,尾段的密封舱则是尾炮射击员的位置。

陈羽他们,两位领导去了尾段,陈羽则是去了驾驶舱。

飞行员一听陈羽是飞机设计师,一个个露出敬意。

陈羽看着驾驶舱,心中叹了口气。

没有显示屏,没有集成。

随着飞行员驾驶着运-8起飞,陈羽明显看到了,运-8的飞行速度控制在800公里/小时左右,而飞行高度也没有太高。

运-8的噪音最大,简直让人难以忍受。

不得不说,相比起运-8运输机,客机要舒适得多了。

此时此刻陈羽的心一直悬着,他脑海中不断在盘算着,一旦飞机失事,应该如何才能保住自己的小命。

虽然从理智上,通过系统陈羽可以判断出,这架运-8没问题,但是依旧会觉得飞机在下一刻就会出故障。

飞机不像汽车跟火车,一旦出事往往就是直接掉下去,机毁人亡。

而在地面上,汽车、火车即使出什么问题,往往有很大生还机会。

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说法,那就是飞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依据是飞机每年的事故数量远远少于汽车。

但是对于这种说法,陈羽一直是嗤之以鼻。

上一世,出门的话能坐高铁的他优先选择高铁,其次才是飞机。

飞机不仅仅检查、候机时间长,飞机延误、取消更是家常便饭,而这方面高铁就方便多了。

陈羽害怕,也只能说明运-8的质量,还没有那么靠谱。

事实上,中国仿制安-12研制的运-8,质量上也确实比不上苏联生产的运-8。

不管是机身材料加工方面,亦或者是航空发动机等。

再怎么仿制,也没有达到安-12百分百。

现在的中国工业水平,只是处于很初级的工业,远远无法和40年后相比。

要是40年后,那是真的可以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仿制版甚至可以做的比原版好。

终于,这架运-8降落在京城的军用机场。

陈羽发现,自己的双腿竟然有些发软。

下了飞机,陈羽深深忘了一眼运-8。

“陈羽同志,怎么了?是不是第一次坐运-8,大受震撼?”空军装备部的领导看到陈羽的异样,笑呵呵地道。

陈羽点点头:“是啊,大受震撼,我没有想到,我们制造出的运-8会这么落后,我以后一定会研制一款比它先进得多的运输机!”

陈羽说这话,眼神非常坚定。

领导听到陈羽的话,都愕然了,一脸不可思议。

陈羽竟然不是震撼运-8的先进,而是嫌弃运-8的落后。

要知道,这可是集合国内所有的航空力量,才仿制安-12研制成功的,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骄傲。

“陈羽同志,运-8已经很先进了,这是我们航空工业的智慧结晶,短时间内我们很难再研制一款更先进的军用运输机了。”三机部领导哭笑不得地说道。

空军装备部领导也赞同道,“我们航空工业还是太落后,研制不出更先进的军用运输机。”

在以前,中国第一次自主研制的大型军用喷气式运输机便是命名为运-9,可这个项目立项研制,由于多种原因而终止了。

“不,我们一定可以研制更先进的军用运输机!”陈羽道,“等以后我一定会申请,研制一款更先进的军用运输机!”

领导们相视而笑。

他们认可陈羽是天才设计师,但是那是在战斗机研制方面。

军用运输机别看和战斗机一样,都是属于飞机,但是两者的差别大得很。

大飞机,比如受力构件,都得用到大型锻压机去加工。

大型飞机,涉及到了方方面面,是真正的一个国家工业力量的体现。

像运-8这样的大飞机,中国也就西飞能够建造,一年的产量就一两架!

陈羽想研制更先进的军用运输机,怎么可能研制得出来。

陈羽看到领导的反应,知道领导不相信,他也没有多说什么。

他有着一整套运-8技术资料,便可以在运-8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改进,研制更先进的军用运输机。

领导们不相信不重要,只要他相信便可以了。

回到北航,陈羽便去跟老师进行汇报。

钱永强看到陈羽回来,也是很高兴。

“看来还是很顺利的,现在我对弹射座椅、发动机更有信心了!”钱永强欣慰地说道。

后面,弹射座椅会至少再进行一次弹射试验,而发动机会进行一段时间的地面试车,再进行空中试车。

等到空车试车完成后,便会装备到歼-7改样机上面。

歼-7改担任着一系列新技术的验证,至关重要,上面领导都关注着歼-7改。

钱永强头上可还挂着歼-7改总师,他同样关注着。

其他方面都好进行实验,包括陈羽坚持的采用芯片,改变过去的模拟电路技术。

对于陈羽主导的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系统,说实在钱永强也是带着怀疑。

军事装备,往往讲究的应用成熟的技术,并不需要最先进的技术。

歼-7改直接应用那么多的技术,这在中国航空历史上是第一次。

而这里面承担的风险是巨大的!

战场环境,是非常复杂的,不稳定技术,就无法在战场生存。

这种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以前他们从来没有真正接触过,只在进行对外交流时,听过而已。

可是真是假,根本无从得到印证。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