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军工模拟器 第18章 十号工程?

作者:疯子C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3 15:11:29
最新网址:www.biquw.cc

这时候的中国空军,尽管在飞机制造设计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歼-7战斗机、歼-8战斗机服役成为中国的中高端战斗机。

但是仍然没有甩掉一穷二白的面貌,甚至没有一款‘拿得出的先进战机’!

虽然1964年中国就能生产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米格-21战斗机,但是十几年时间,使得中国的航空工业一直裹步不前。

到1980年,中国空军装备的歼-7和歼-7I总共不过几十架,歼-8装备的数量也非常少,一只手都数得过来,毕竟歼-8战斗机直到1979年12月31日才完成飞机设计定型。

可是不管是歼-7也好,还是歼-8也罢,不但性能达不到苏联原版的米格-21Ф-13型,而且欧美、苏联都诞生了第三代战斗机。

偏偏当年立项的高空高速截击机、对标美国F-4‘鬼怪’和苏联米格-25的歼-9战斗机,因为对材料、发动机、航电等要求极高,而中国航空工业基础薄弱,不得不终止项目。

这让负责歼-9战斗机研制项目的宋雯骢一直引以为憾。

这就使得现在大部分空军部队还靠着二三十年前仿制米格-19的歼-6战斗机,撑起祖国的一片蓝天。

中国空军凭的是一腔热血在捍卫着中国的天空!

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事实。

而要知道,在北方,北极熊部署了300架米格-21、150架米格-23、50架米格-25、80架苏-15共580架战斗机,部署了苏-17/20/22战斗轰炸机150架、图-16中程轰炸机50架、图-22超音速轰炸机30架共计230架轰炸机/战斗轰炸机。

苏联的米格-29战斗机、苏-27战斗机都已经研制成功,虽然都没有消息显示苏联的米格-29、苏-27已经服役列装部队,但是这种压力可想而知。

至于西方发达国家在航空领域发展也非常快,美国空军已经装备第三代战斗机F-15和F-16上千架,美国海军的F-14也装备10余年了。

与之相比,中国的航空工业,技术、人才和实验条件等方面,和第三代先进飞机的要求相距甚远,中国空军和西方国家的差距有越拉越大之势。

正是因为如此,宋雯骢亲自去国防科工委找领导。

现在‘10计划’项目得到领导批准,但是宋文骢压力也很大,因为技术跨度大、难度高,第三代战斗机对于中国而言完全很陌生,也没有第三代战斗机能够给中国的工程师们进行拆解研究。

一切都得依靠中国技术人员去摸索,去攻克技术难关。

飞机,单单有气动布局是不行的,还得有材料、加工!

这里面存在的困难,足以让人想想都会头皮发麻。

但是宋雯骢早就下定决心,不管是10年、20年甚至30年,他都要研制出属于中国的第三代战斗机,中国空军也必须拥有自己的国产第三代战斗机去保卫中国的领空。

“不过听说,老顾他们非常看重陈羽,想方设法要留下陈羽,我们611所想要陈羽,难度很大啊。”屠吉达说道。

人才,大家都想要!

恢复高考第一批大学生,大家都抢疯了。

各种好单位,都在抢人才。

不要说本科大学生了,就是大专生,都被好单位给抢走。

大家都缺人才,都需要补充新鲜血液。

没有抢到的,都在磨刀霍霍向今年夏天毕业的78级应届大学生。

77级应届大学生没抢到,总不能连78级应届大学生都抢不到吧。

“过些日子,我去京城一趟,拜访一下钱老,601所需要人才,我们611所更需要人才!”宋雯骢沉声道,“钱老拒绝担任‘10号’计划顾问,总不能拒绝将学生放到‘10号’计划吧。”

“待遇呢?这样的人才我们能给出什么待遇?”屠吉达道,“我们611所比不上601所,工资都快没法按时发放了。”

611所现在的情况,并不乐观。

以前国家拨款,611所还算好。可随着现在国家拨款变少,歼7II项目被喊停,611所日子就不好过了。

至于成飞,同样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

成飞生产的机型,包括歼-5甲型飞机、歼教-5型飞机、歼-7、歼-7II基础型。

而这些飞机的订单,急剧缩减。

毕竟这些飞机都太落后了,空军都嫌弃。

现在三机部、空军装备部、国家科工委都盯着歼-7改和歼-8II。

甚至于,都愿意给歼-7改和歼-8II开后门,省掉许多程序。

只要样机试飞表现好,恐怕用不了便可以完成设计定型!

“待遇方面,我们可以特事特办,我想其他同志都会理解。”宋雯骢沉声道。

屠吉达略微点了点头。

“上次你说的,西工大有个很优秀的年轻人,怎么样,会到我们611所么?”屠吉达笑着问道。

“杨威确实很优秀,若是他来我们611所,值得我们大力栽培!”宋雯骢说起‘杨威’,脸上都是笑容。

去年他去了西北工业大学,认识了一个叫‘杨威’的学生,对方的优秀吸引了宋雯骢的注意,他甚至跟杨威说,等毕业时来611所。

现在中国飞机研制工作者,真的是处于青黄不接。

钱永强这一辈的开拓者,老的老,去世的去世。现在宋文骢他们这一辈是属于现在共和国的中坚力量,别看他们连二代半战斗机都难以研制成功,但是他们已经是现在共和国飞机研制人员中的佼佼者。

三四十岁的,则是严重缺乏。

这种青黄不接,让宋文骢等人都不免心中担忧,毕竟他们终归有一天是会老去,而共和国航空工业需要有接班人。

任何一个优秀的年轻人出现,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

像钱永强,看到展现出极佳天赋的陈羽,都不禁大开方便之门。

青黄不接,这种事不仅仅是存在于611所,是存在于整个航空工业,或者说是存在于全国各个行业。

现在的中国,严重的缺乏人才。

正是太缺人才,所以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应届生,招到了哄抢。

别说是本科大学生,就是大专生都是香饽饽,毕业的时候都能分到好的单位。

至于好的大学毕业生,那更是能够挑选一个个非常好的工作单位,分配到部委的都是非常常见。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