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无法理解袁隗的举动,但看着周遭越发激烈的抗议浪潮,刘瑁实在是有些坐不住了。
事态明显正在朝着无法控制的态势狂奔,最终演变成一场太学生与官兵卫士火并的闹剧也不是没有可能。
刘瑁可是记得很清楚,自己是为了更好的前途而来,而不是为了像这些太学生一样傻乎乎为了虚名去葬送自己的前途。
无论如何,他都不能再做拖延。
必须尽快行动起来,跳反离开这群即将作乱的太学生,向代表皇权的袁逢、袁隗等人表现自己的忠心,证明自己的价值。
没有任何犹豫,刘瑁立刻推开身前愤骂不迭的人群,急忙冲上通往辟雍高台上的台阶,转身高举双手看向人群,高声呼喝:
“我等身为太学生,习礼法、领俸钱,理应助天子掌教化、安社稷,又岂能包庇恶徒?”
“太仆所言虽是武断了些,但律法面前岂能容情,这也是无奈之举。”
“诸位何不听我刘瑁一句劝,勿要冲动行事。便有怨言,亦可效仿先贤,列席论道,天子定会让实情昭示天下啊。”
即便刘瑁已经相当用心掩饰,语气颇为真挚,仿佛当真是为了广大太学生的前途考虑一般。
可还不等他说完,就有太学生冲上前来,嘴中呼喊着气节、公允之类的话语,直接一拳打在了他的眼眶上。
显然,不止刘瑁一人懂得临阵倒戈的意义和价值。
而那人在将刘瑁一拳打倒之后,便直接拔剑怒视袁隗,却不想才踏上两级台阶,便被两名甲士轻易制服。
所持佩剑被打落到水池之中,利刃更是夹在脖子上,丝毫动弹不得。
受他鼓动想要效仿跟随的其他太学生见此,也是不由气势一颓,哪怕同样拔出了佩剑,可却都是左顾右盼退回了原位。
刘瑁跌坐在台阶上,感觉眼眶抽疼,再回看身后的太学生,全都是怒目而视,显然是恨极了他刚才临阵跳反的举动。
他被盯得发毛,明白自己今日的行为怕是不知要得罪多少人,其中甚至还有陈寔这等大儒名士。
不敢和陈寔等人对视,刘瑁此刻的全部希望都放在袁隗、袁逢已经他们所代表的皇帝身上,期待自己付出如此沉重代价的押宝能够换回相应的回报。
揉着肿起的眼眶,刘瑁用余光偷瞄向高台上的袁隗、袁逢二人。
只是却不想,做出了如此举动,被千夫所指的袁逢、袁隗二人却并没有对他另眼相待,袁隗眼中更是隐隐流露出了鄙夷之色。
这是为何?
而就在刘瑁满心不解之时,却突然听到已然是人满为患的太学大门方向,此时竟传来阵阵脚步声响。
下一刻,谒者呼贺声更是响彻太学之中,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天子行幸!”
“整肃!”
“趋拜!”
闻声,刘瑁慌忙爬起,果然望见太学大门方向围观人群早已避退留出一条宽敞的通道。
而在这条通道两侧,更是有英武不凡的羽林骑伫立,武备齐整,令人望而生畏。
待到九卿列序、名士趋礼,全场再无任何喧议声响之后,一位少年天子方才在万众瞩目下缓缓步入太学。
包括刘瑁在内的众人,也是第一次目睹当今天子圣容。
不过,与传闻中授意收捕、迫害太学生的阴翳、狠毒形象不同的是,这位天子此刻脸上却是带着和善的笑意,看上去显得平易近人。
“臣等/草民拜见陛下。”
对于太学之中众人的下拜行礼,这位少年天子也是当即便示意免礼平身。
天子如此和善的态度,顿时便令太学之中原本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缓和了许多。
许多上一刻还怒骂不迭的太学生更是将皇帝视作了救星一般看待,心中不断思衬着要如何开口,才能说动天子站在自己一方。
袁逢站在辟雍台上,恭敬行礼的同时,眼中也是不由有些错愕,似乎未曾想到天子会亲临此处。
一旁的袁隗却是露出了一副果然如此的神情,神情苦涩而无奈。
唯有刘瑁一人呆立在台阶上,一时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竟有种进退维谷之感。
不愿被皇帝当成作乱的太学生一派,却也不想被当作不识礼数,最终只得悄悄后退两步,勉强站在台阶边缘,将头埋地,隐藏住自己已然高肿的眼眶。
带着刘虞、张让等人,刘宏缓缓走上辟雍高台,视线扫过四周,将所有人的反应尽收眼底,露出了一个玩味的笑容。
“今日这太学好生热闹,朕竟不知道满朝公卿竟都有穷究经学的爱好。”
听到这意味深长的话语,主审此案的袁逢顿时有些苦涩。
虽然他所行乃是皇帝的授意,可将事态闹得如今局面,的确是有失体面。
哪怕皇帝以此为由翻脸,也未尝不是没有可能。
正当袁逢低头等待皇帝接下来的话语时,却突然注意到一旁的弟弟袁隗在用眼神示意着什么。
顺着视线望去,袁逢看到了从事手中刚刚才宣读过的那份罪状,顿时会意,开口解释起来:
“回禀陛下,有关宫门题字一案已经最终定罪,臣也已经将案卷罪状送禀尚书台。”
虽然对这个结果早已是心知肚明,不过刘宏却还是装作方才得知的样子,显出好奇的神色,询问道:
“此案最终如何定罪?莫非太学眼下如此热闹也和此案有关?”
对此,袁逢自然也是如实作答。
“恶徒聂珍心存不轨,不仅宫门题字,更多有朋聚党附,谤议朝政之举。故而臣依据罪证,判处聂珍七人腰斩弃市,另有与其蛇鼠一窝的狂徒六百余人罢籍贬黜。”
“今日臣来此,也正是为了让太学抹去这些罪徒的名籍,以免令太学蒙羞。”
这本就是自己暗示推动下的结果,刘宏自然相当满意。
不过这也仅仅只是他有关太学布局当中基础的一环而已,远非真正的成果。
此刻聚集在辟雍高台附近的太学生、以及一众士族名士,方才是今日真正的重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