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之中,辟雍台上,面对范丹、卢植、韩说、金尚、颖容等一众五经博士、太学名士的齐齐发难。
司隶校尉袁逢却是浑然不惧,神色平静,似是对此早有预料。
“聂珍七人不告入宫,于朱雀门下题写大逆不道之言,还妄图欺瞒于世。”
“诸位皆是儒学大家,熟通礼法,难道还不明白如此罪行该是什么下场?”
虽然此案直到刚刚方才公诸于世,一众太学生更是直到现在才得知聂珍究竟做了什么,明白了此事起因。
所以当听到袁逢所言,顿时便感觉不可思议,未曾想到平日醉心学问的聂珍竟是不声不响做出了如此胆大妄为之举。
混在人群之中刘瑁更是满脸错愕,聂珍究竟是何许人也,竟比上书要求大将军窦武辞侯减爵的卢植还要鲁莽。
但对于范丹这样的五经博士,以及卢植这样广有贤名的太学名士而言,却也早已知晓了内情。
也都明白聂珍等人的罪行无可辩驳,并不打算替此人求情。
但他们所不能接受的是,有人借着此案小题大做,牵连党锢数百名太学生。
如此此案成了定论,今后岂不是太学生再无议政之权。
对于这些自诩清流的博士名生而言,此举简直无异于打断他们的脊梁。
卢植虽勇,但却也并非不知分寸之人,虽然上书内容多有得罪人的部分,但却都有礼法依据,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
此刻面对袁逢的义正言辞,卢植也是率先开口:
“聂珍虽有逾矩之行,可太学生本就有议政之分,何谈引言获罪?”
为官时常备麻绳别在腰间的范丹脾气则是更为火爆,紧随其后道:
“若是与聂珍相谈便是有罪,那我等五经博士还为此人传道解惑,天下官员更多同窗,祖师圣贤亦是著书立说,亭侯何不统统收捕下狱!”
汝南袁氏作为高门望族,家传《孟氏易》得授众多门生,也吸引了不少穷究学问、解经不懈的名士交好。
袁逢更是与范丹交情不浅,可此刻范丹这话一出,关系却无异于势同水火。
袁逢虽是心有不忍,可今日这番举动却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绝不会轻易更改。
“先生慎言!”
好心提醒一句,袁逢对范丹、卢植等人的疑惑不做理会,而是直接下了定论:
“此案已成定局,太学典录何在,还不速速将这些罪徒抹去名籍。”
“若是有人依旧对此案抱有疑义,大可以上书太傅三公,乃至陛下,我也绝不阻拦。”
说完,看着身后依旧迟疑的一众太学典录,更是直接厉喝到:
“还愣着干什么,立刻照办!”
一众典录闻言,顿时慌张行动起来,只是还不待落笔,太学门外却是突然传来一道苍老的人声:
“聂珍曾随我修习经学,更多一起论议朝政,老朽亦可算作其同谋,特来投官自首,以令公理昭明。”
从听到这声音开始,袁逢就是一愣,急忙转过身去,发现果然正是不及之前刚刚入京的名士陈寔,顿时便威严不复,如临大敌。
“陈君乃士林魁首,一向不履朝政。而聂珍不过一狂徒而已,陈君为何要替此人开脱?”
却不想,陈寔却是摇摇头,根本不领这份情,所说的内容更是再无旧日交情:
“老朽不过布衣之身,既无通见三公之幸,更无上书天子之权。如何能担得上亭侯一句‘陈君’,还望亭侯能够一视同仁,勿因老朽老迈而纵容。”
此话一出,袁逢顿时陷入长久的沉默之中。
名单上的六百多名太学生,都是他精心挑选过的,已经力求将如此得罪天下士人的举动影响降到最低。
可陈寔虽看似只是布衣,可数十年开坛授业,门生多达数万人,一个人就几乎堪比一整座太学。
若是因此而得罪此人,汝南袁氏简直如同对天下所有士人同时宣战。
众怨所累,骂名所积,只怕今后做什么都难有挽回的可能了。
而就在袁逢犹豫不决之时,李膺、杜密、荀羿、杜密等一众九卿重臣陆续赶到。
虽未发声,可光是站在陈寔不远处的举动就足以显示出想表达的立场。
至于位列三公的陈蕃、王畅、胡广等人虽未亲自到场,可府内长史却也都出现在了围观人群之中,显然亦是极为关注此事。
一时之间,朝堂大员、京都名士竟是多半聚集于此,说一声朝野震动也都丝毫不为过。
眼看此事的影响越发不可控,本就不愿大兴株连的袁逢内心更是备受煎熬,额头浮汗,手心发紧。
就当他犹豫着要不要做出改变之时,一直待在他身后的太仆袁隗却是用手用力的压住了他的肩头。
“兄长无妨,一切还是按照计划行事即可。”
袁逢偏头看去,可袁隗却丝毫没有为他解惑的打算,而是自顾走上前去,沉声厉喝:
“既非官身,自该遵循律法、官命,何敢菲薄朝官,妄议朝政?!”
“来人,将无关人等逐出太学!”
陈寔虽然不在太学,名声却早已布满雒阳,更是被常驻太学的太学生视为楷模典范。
陈寔刚一露面,原本还因为聂珍罪行而心有戚戚,不复团结的太学生们立刻就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般,视线齐齐凝聚,将其视作救星一般看待。
期待着以陈寔的名气和份量,能够逼迫袁逢等人退让,让太学不因强权所辱。
却不想,即便是这等名满天下的大儒登场,袁隗却依旧是不留情面,不仅厉言呵斥,甚至还扬言要让甲兵将其逐出太学。
此话一出,顿时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即便是看似风轻云淡,看破红尘一般的名士陈寔,眼中都是闪过惊异之色。
甚至就连一旁真正负责审理此案的袁逢,都是显出无比震惊之态,似乎完全未曾料到袁隗竟是用如此粗暴、蛮横的方式破局。
至于辟雍台下的太学生们,当即更是怒骂四起,抗议的声浪如同决堤的江水,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迹象。
混在人群之中的刘瑁更是感觉天旋地转:
这些京城里的大人物,向来都是如此行事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