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杨涟听了,开口说道:“张兄,我得提醒你一句,永乐和宣德可不是崇祯!”

张博却不以为然,继续说道:“那又怎样?如今也不是永乐朝和宣德朝了,这天下也不是他们的天下了!”

张彩点头附和道:“的确,朱瞻基手段如此狠辣,诸位不妨想想,那些人能坐得住吗?”

一直未开口的杨汝成问道:“你们说的是江南那边的人?”

张彩微微一笑:“没错!你们想想,朱瞻基这般行事,江南的那些势力会无动于衷?”

“永乐皇帝此刻正在收复山西等地,等他平定了叛军,难道会对江南那些人放任不管?况且永乐皇帝坚持开海,这可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岂会坐视不理?”

张博接着说道:“诸位,今日宣德如此污蔑我东林一脉的忠臣,难道你们真觉得此事与自己无关?”

杨涟无奈道:“行了,你就直说,要我们怎么做吧!”

党崇雅和沈维炳也将目光投向张博,算是初步达成了联盟。

张博见状,说道:“好!当下正是我们士绅团结一心的时候。事情我昨日就已安排妥当,稍后便可见分晓,只是希望诸位届时能全力支持我!”

众人纷纷点头:“那我们就拭目以待!”

……

高台上,崇祯朝的官员们一个接一个地被公开审问,直至最后一名官员审问完毕。

朱瞻基站起身,大声喝道:“传永乐陛下圣旨!”

现场百姓听闻,纷纷跪地。

“永乐陛下诏令:自今日起,恢复洪武朝祖制。凡有冤情者,皆可头顶《大诰》进京告状,沿途官员不得阻拦,且需为其提供帮助。凡阻拦百姓进京告状者,杀无赦!”

“永乐陛下万岁!”

“永乐陛下万岁!”

朱瞻基听着百姓的呼喊,满意地点点头。

今日之举,算是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大明在百姓心中的形象,至少现场这些百姓已经认可大明了。

朱瞻基起身准备回宫,一名文官突然冲了出来,对着朱瞻基下拜:“微臣拜见太孙殿下!”

朱瞻基眉头紧皱:“起来吧!你是何人?为何阻拦孤?”

只见那文官说道:“殿下,微臣乃朝中御史李忠。微臣今日要以死谏言殿下!”

朱瞻基冷笑一声:“哦?那你要谏言何事?”

“殿下,您刚刚斩杀的十几位官员,其中不乏朝廷大员,更有我朝读书人的领袖。我朝虽未明言‘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但自古士农工商,士大夫乃是国家的栋梁。殿下难道不觉得自己方才的做法太过惊世骇俗、离经叛道了吗?”

“历朝历代都证明,士大夫才是国家的支柱,殿下此举,岂不是在侮辱我等士大夫,岂不是倒行逆施?”

“而且我朝太祖曾留下祖训,凡有功名者见官可不拜,这难道不证明太祖都认可读书人的地位吗?殿下今日的所作所为,难道不是在违背太祖祖训?”

朱瞻基听后,先是一愣,旋即觉得荒谬可笑。

“这位李大人,你觉得孤今日之举惊世骇俗、离经叛道,可你难道不觉得他们那些官员的所作所为才是真正的离经叛道、惊世骇俗吗?”

“他们贪污腐败、残害百姓,哪一个手上没有几十甚至上百条百姓的性命?你怎么不说他们离经叛道?”

“孤不过是让百姓看清,他们供养的父母官究竟是什么嘴脸,你就指责孤离经叛道。难道在你李大人心中,百姓就不该知晓这些官员的真面目?”

“殿下,自古士大夫治国,农夫耕作,工匠制器,商人行商,各司其职,互不干涉。殿下今日模糊士农工商的地位,难道不是违背祖制?”

“祖制?李大人,你张口闭口都是祖制!那孤倒要问问你,你李大人当的是谁家的官,吃的是谁家的饭?你还知不知道谁才是你的主子?”

“你吃着我朱家的俸禄,却干着砸我朱家锅的事,你们真以为这天下是你们士大夫的天下了?”

“孤今日就是要告诉你们,大明是百姓的大明,天下是百姓的天下!照你李大人这么说,我大明太祖出身低微,难道就不配做皇帝了?”

“臣不敢!”

朱瞻基上前,指着李忠:“李大人,崇祯一朝叛乱四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都城都险些被叛军攻破。”

“你告诉孤,他们为何要造反?李大人,你们这些人身居高位多年,你且说说,大明为何会沦落到这般田地?”

朱瞻基上前一把拉住李忠,指着不远处的城墙:“李大人,你看清楚了,就在那里,几天前闯贼围城,若不是永乐皇帝出兵救援,北京城早已沦陷。”

“李大人,你觉得城破之时,闯军会如何处置你们这些尸位素餐的官员?恐怕你们早就沦为闯贼的阶下囚,哪还有机会在此嘤嘤犬吠。”

“李大人,你说士大夫治国,那你倒是说说,这几十年来,你们把我大明治理成了什么样子?”

李忠被朱瞻基怼得脸色极为难看,但仍嘴硬道:“殿下,臣不敢苟同您的说法。”

“我朝政治清明,虽有些小问题,但只要君臣一心,定能再现大明盛世,而不是像殿下这样大肆屠杀我等忠臣!”

“臣今日以死谏言,希望殿下能看到我等文臣对大明的忠心耿耿!今日微臣愿以死明志,盼殿下早日醒悟!”

说罢,便要朝着高台撞去。

纪纲眼疾手快,赶忙上前阻拦。

“放开我,我要去见洪武皇帝!”

朱瞻基此刻明白对方为何如此,这不过是文官惯用的手段,以死相逼,成功了便能达到目的,失败了也能留下拼死谏言的美名。

“孤真为那些战死的大明将士感到不值,他们用生命守护的,竟是你们这般人。”

“你不是要以死谏言吗?不必撞墙了,孤成全你!”

言罢,朱瞻基抽出纪纲腰间的宝刀,手起刀落,李忠的脑袋瞬间掉落。

这一幕,让现场瞬间安静下来。

百姓们眼中满是解气之色。

没错,若不是永乐大帝神兵天降,北京城早就被攻破,闯军进城必定烧杀抢掠,不知要死多少人。

所以他们心中对朱棣和朱瞻基满怀感激,更何况今日朱瞻基当着他们的面为他们主持公道。

这些年,大明百姓日子过得艰难,几乎看不到希望,而朱瞻基和朱棣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了曙光,自然是全力支持朱瞻基。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