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朔方军与岐王军隔空协作的捷报,如同久旱甘霖,滋润着灵武行在焦灼的气氛。郭子仪在河东站稳脚跟,李光弼太原稳如磐石,江淮漕运在岐王军保障下重新畅通,一批批粮秣物资正艰难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灵武和前线。肃宗李亨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几分,朝堂上对岐王李珍“拥兵自重”的非议也暂时被压了下去。

然而,这短暂的喘息期,并非用于歌舞升平。长安、洛阳两京沦陷的惨痛,无数忠臣义士的鲜血,以及叛军肆虐时暴露出的朝廷内部蛀虫,如同一根根毒刺,深深扎在肃宗和所有心系大唐的人心中。清算的时刻,到了。

**灵武,临时朝堂。**

气氛庄重而肃杀。肃宗高坐御座,脸色沉郁。下方,以李辅国、张良娣(后为皇后)为首的新贵,以房琯等老臣为首的文官,以及刚刚从前线轮替回朝述职的将领分列两旁。岐王李珍,作为新晋的扬州大都督、淮南节度使,也位列其中。他身着亲王蟒袍,神色平静,目光却锐利如鹰。

“诸卿,”肃宗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胡虏肆虐,两京蒙尘,此乃国朝三百年未有之奇耻大辱!叛贼安禄山、史思明罪该万死!然,若非朝中有人昏聩无能,贪赃枉法,甚至暗通款曲,里应外合,我煌煌大唐,何至于此?!”

他的目光扫过群臣,尤其在几个与杨国忠、李林甫过往甚密或风评不佳的官员身上停留片刻,引得那些人冷汗涔涔。

“陛下明鉴!”宰相房琯出列,痛心疾首,“杨国忠祸国殃民,专权跋扈,堵塞言路,致使陛下不闻民间疾苦,不察边关异动,终酿此滔天大祸!其党羽遍布朝野,如王鉷、邢縡之流,皆助纣为虐,罪不容诛!然杨、王、邢等首恶虽已伏诛(指马嵬驿),其党羽余孽,仍窃据要津,或已投敌,或隐匿于朝野,若不彻底清算,何以告慰死难军民?何以整肃朝纲,再图中兴?”

“房相所言极是!”立刻有御史言官附和,“当务之急,需彻查杨党余孽,清除内奸,重整吏治!”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有义愤填膺要求严惩的,也有心怀鬼胎试图撇清或转移视线的。

肃宗微微颔首,目光却转向了李珍:“岐王。”

“臣在。”李珍出列躬身。

“朕闻你在长安时,虽…深居简出(意指其‘纨绔自污’),然心思缜密,耳目灵通。值此非常之时,你可有良策,助朝廷厘清奸佞,肃清朝堂?”肃宗的话带着明显的试探和期待。他知道这位年轻的皇弟在长安布有耳目,更知道他能在江淮立足,情报之功不可或缺。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李珍身上。李辅国的眼神阴鸷,张良娣则带着审视。

李珍抬起头,神色从容而坚定:“陛下,臣弟惶恐。长安沦陷,臣弟仓皇南奔,未能与社稷同殉,实为憾事。然,正如陛下所言,杨国忠及其党羽祸国至深,其罪罄竹难书!首恶虽诛,余毒未清。臣弟在长安时,目睹其党羽种种不法,忧心如焚,虽力微言轻,然亦不敢忘宗室之责,暗中收集些许证据,只为有朝一日,能呈于君前,为肃清朝纲尽绵薄之力!”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谁也没想到,这位以“纨绔”闻名的嗣岐王,竟在杨国忠权势熏天时,就敢暗中收集罪证!

“哦?皇弟竟有此心?”肃宗精神一振,“证据何在?”

李珍从袖中取出一份厚厚的、用火漆密封的卷宗,双手高举:“此乃臣弟命王府旧人,冒死从长安陷落前秘密带出之部分证物副本!内有杨国忠党羽(列举几个重要但非顶级的名字)贪墨军饷、克扣边镇粮秣、构陷忠良、以及…在叛军起兵前后,与范阳方面可疑人员往来的书信、账目副本!更有长安城破时,数名投敌官员的名单及开门献城之细节!”

内侍将卷宗呈上御案。肃宗迫不及待地拆开,只翻看了几页,脸色便由铁青转为震怒,猛地一拍御案:“好!好一群国之蛀虫!食君之禄,竟行此猪狗不如之事!李辅国!”

“老奴在!”李辅国心头一跳,连忙应声。他没想到李珍真能拿出如此要命的证据,而且其中一些人与他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即刻命御史台、大理寺,以此卷宗为据,联合岐王所部提供之线索(指柳成情报网),严查彻办!凡涉案者,无论官职高低,一律锁拿下狱,按律严惩!凡有投敌叛国者,罪加三等,诛其三族!”肃宗杀气腾腾地下旨。

“老奴遵旨!”李辅国低头领命,心中暗恨李珍搅局,却不敢有丝毫表露。

李珍并未停下,他再次开口,声音清朗,响彻朝堂:“陛下,臣弟尚有一事禀奏。”

“讲。”

“安贼叛乱,非止杨党之罪。吏治败坏,纲纪松弛,亦是祸根。臣弟在江淮,见流民遍地,哀鸿遍野。究其根源,除战乱外,地方豪强兼并土地,官吏横征暴敛,亦是主因!臣弟斗胆建言,值此国难,当行非常之法:在朝廷控制区及收复之地,请陛下下诏,**清丈田亩,核定户籍,严惩趁乱兼并之豪强,减免遭兵燹之州县赋税,选派清廉干吏,以安民心!**民乃国之本,民心定,则兵源足,粮饷丰,平叛大业方有根基!此非仅为江淮一地,更为我大唐中兴之基!”

这番言论,如同在朝堂投入另一颗巨石!清丈田亩、抑制豪强、减免赋税…这每一条都触动了大唐立国以来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尤其是那些出身世家门阀或在地方有巨大利益的官员,脸色顿时变得难看。

肃宗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李珍所言切中时弊,但推行起来阻力何其巨大?然而,看看李珍在江淮的作为——岐王军能迅速壮大,与其控制区内相对安定、民心归附密不可分。再看看灵武朝廷的窘迫,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失去了对富庶地区的有效控制和民心。

“岐王心系黎庶,谋国之深,朕心甚慰!”肃宗最终开口,语气郑重,“房相,会同吏部、户部,即刻拟出章程!先在岐王所辖江淮之地试行清丈田亩、减免赋税、严惩不法豪强之策!若行之有效,再推及他处!选派干吏之事,由吏部从严考核,岐王亦可举荐贤能!”

“臣遵旨!”房琯肃然领命,看向李珍的目光充满了赞许和一丝复杂。这位年轻的亲王,不仅有兵,有钱,有情报,更有治国安民的方略和胆魄!

**退朝后,灵武城内暗流汹涌。**

御史台和大理寺的差役四出,依据李珍提供的证据和线索,开始大肆抓捕涉案官员。一时间,灵武城内风声鹤唳。那些昔日依附杨国忠或有过不法行为的官员,人人自危。数名证据确凿的投敌叛国者被迅速定罪,抄家灭族,其家产充作军资,大快人心!

同时,肃宗采纳李珍建议、将在江淮试行的新政消息,也如同长了翅膀般传开。饱受战乱和盘剥之苦的百姓闻之,无不翘首以盼,将岐王视为救星。许多在灵武郁郁不得志、心怀抱负的寒门士子和清廉官吏,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南方。

**太湖坞,捷报频传。**

柳成兴奋地向李珍汇报:“王爷!灵武清算雷厉风行,陛下采纳王爷建言,已下旨命我江淮试行新政!此乃王爷大义灭亲(指清算杨党)、心系黎庶之举所致!如今王爷在朝野之声望,如日中天!‘岐王’二字,不仅代表强兵,更代表清明与希望!许多被灵武新政触动利益的官员,虽对王爷心怀怨怼,却再不敢明言王爷‘拥兵自重’了!他们怕被王爷的‘账本’盯上!”

王妃崔氏也微笑道:“妾身家族(博陵崔氏)亦有信来,言及朝中对王爷刮目相看,认为王爷乃宗室中真正有见识、有担当的砥柱之才。”

李珍站在岐王大纛下,望着北方灵武的方向,目光深邃。这场“长安旧账”的清算,他赢得漂亮。不仅沉重打击了政敌,洗刷了自身“纨绔”的旧印象,更将自己塑造成了“为国锄奸、为民请命”的贤王形象,极大地提升了政治威望和正义性。同时,将“岐王新政”(清丈田亩、减免赋税、抑制豪强)以朝廷名义在江淮推行,更是名正言顺,为他构建真正的“岐王治下乐土”铺平了道路。

“声望…正义性…”李珍低声自语,“这是比刀剑更难铸造,却更为锋利的武器。有了它,岐王大纛才能立得更稳,才能在未来的朝堂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

他转身,对众人下令:“张翰、王妃,即刻以朝廷旨意为依据,在控制区内全面推行新政!务必公平、公正、公开!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变化!柳成,灵武那边,清算的‘火’可以再烧旺些,把那些证据不足但民愤极大的蠹虫,也借机‘请’出朝堂!记住,我们是陛下的‘利刃’,铲除的是阻碍中兴的荆棘!”

“诺!”众人齐声应命,眼中充满了信心。灵武朝堂的这场清算风暴,不仅没有削弱岐王,反而成了岐王势力更上一层楼的阶梯。长安的旧账,正在成为岐王未来新篇的序章。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