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恶人,直到搬进四合院 第6章 全院大会(上)

作者:沈壹浪 分类: 更新时间:2025-07-02 12:02:50
最新网址:www.biquw.cc

面对易中海“融入集体”的暗示、刘海中“遵守规矩”的官腔、阎埠贵“众人拾柴”的算计、以及贾张氏撒泼打滚的索要,李建军脸上的笑容没有丝毫变化,反而更加“诚恳”和“热情”了。

他缓缓站起身,没有直接回应,而是先整了整自己洗得发白的中山装领口,挺直了腰杆,仿佛要发表一篇重要的讲话。那姿态,比易中海更像一个德高望重的领导者。

“一大爷、二大爷、三大爷!各位街坊邻居!”

李建军的声音洪亮,带着一种饱含深情的穿透力,瞬间压过了贾张氏的干嚎,“首先,我代表我们全家,感谢组织!感谢街道!感谢轧钢厂的领导!尤其是感谢我们院的管事大爷们和各位热心邻居的关心和欢迎!”

他先扣了个大帽子,把“组织”、“领导”摆在了前面。易中海眉头微不可查地一皱。

“刚才一大爷说得好啊!远亲不如近邻!团结互助!尊老爱幼!这不仅是咱们四合院的优良传统,更是我们革命群众应该时刻牢记在心的革命情谊!”

李建军语调抑扬顿挫,充满了感染力,“但是!”

他话锋陡然一转,声音拔高,带着一种沉痛和肃穆:“我们李家,不是一般的家庭!我们,是革命家庭!是光荣的烈属!”

“烈属”二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人群中引起一阵低低的骚动。

易中海、刘海中、阎埠贵都是一愣。贾张氏的干嚎也卡在了嗓子眼。

李建军目光扫过全场,眼神变得无比庄重,仿佛在追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在座的可能不知道,家母孙氏!”

他侧身,恭敬地指向坐在小板凳上、正瘪着嘴准备挑刺的孙氏老太太。

“在革命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在我们党、我们红军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她!一个裹着小脚的农村妇女!冒着被白狗子发现砍头的风险,赶制了几十双草鞋!顶风冒雪,走了几十里山路,亲手送到了咱们红军战士的手里!脚底板都磨烂了,血泡叠着血泡啊!”

李建军的声音带着哽咽,极具渲染力。

孙氏老太太立刻配合地挺直了佝偻的背,浑浊的老眼里适时地泛起泪花,瘪着嘴,一副追忆往昔峥嵘岁月的模样。

“这还不算!”

李建军的声音陡然悲怆起来,带着一种撕裂般的痛苦,“为了革命胜利,为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我们李家,付出了血的代价!我大哥李建民!在淮海战役中,为了掩护战友转移,抱着炸药包冲向敌人的坦克!肠子都被炸出来了,还高喊着‘新中国万岁’!壮烈牺牲!”

“我二哥李建国!在抗美援朝的冰天雪地里,为了守住阵地,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眼!浑身被打成了筛子!血都流干了,还保持着冲锋的姿势!”

他描述得极其惨烈具体,画面感十足。

院里一些心软的大妈已经忍不住抹眼泪了。易中海和刘海中脸色变得凝重,阎埠贵也收起了算计的目光。

李建军深吸一口气,仿佛强压着巨大的悲痛,声音重新变得铿锵有力:“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像我们家这样的牺牲,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国!组织上关怀我们,照顾我们,把我们全家调到京城,安排进咱们这个温暖的革命大家庭,这是对我们李家牺牲的肯定!是对烈属的关怀!”

他猛地转身,目光灼灼地看向易中海,语气陡然变得“委屈”和“困惑”:“一大爷,您刚才说,邻里互助?尊老爱幼?这道理,我们李家比谁都懂!比谁都刻骨铭心!我们初来乍到,对京城的生活还不熟悉,对咱们院的规矩还在学习中,正是需要各位老街坊、老邻居热情帮助、体现革命情谊的时候啊!怎么听您话里的意思,倒像是要我们这刚安顿下来的烈属家庭,去帮扶别人了?”

他摊开手,一脸的无辜和不解:“我们这孤儿寡母、老的老小的小、还有我这刚进厂还没熟悉工作的技术工人,难道不正是需要邻里帮助的对象吗?一大爷,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这一番话,如同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先是亮出“革命家庭”、“双烈士”的金字招牌,用极其惨烈的细节唤起同情和敬畏;然后拔高到组织关怀的高度;最后反手一扣,占领道德制高点——我们才是需要帮助的弱者!你们不帮我们,反而要我们帮别人?这是什么道理?

易中海被这一连串组合拳打得措手不及,张了张嘴,只觉得嗓子眼被什么堵住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那套“帮扶困难户”的理论,在“烈属”、“双烈士”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甚至有点“欺负人”的意味!

他精心准备的道德绑架,被对方用更高级的道德高地反手碾压了!

“好!李师傅说得好!”角落里,许大茂阴阳怪气地叫了一声好,还鼓了两下掌,眼神里满是幸灾乐祸。他巴不得看易中海吃瘪。

易中海狠狠瞪了许大茂一眼,却拿李建军毫无办法。

李建军那“沉痛”又“困惑”的目光,牢牢锁定着易中海。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