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丰到刘备的大帐前时,马超已经入帐和刘备单独面谈,其余人都已出帐准备离开。
李严见李丰一脸煞白的走来,赶忙把他拉到一边询问。
李丰把他打算如何利用马超,劝降刘璋的计划给李严说了一遍。
李严只感觉大受震撼。
如果说之前几次李丰的计谋是仰赖直觉和快速的临场反应,那这次的计划可以说是一个精心设计、层层递进的心理战了。
其实对于李丰来说,这整个计划就没有那么复杂了。
他只需要把当年使得刘璋投降的条件都拆解开了,再让所有条件都增强一个档次即可。
历史上的刘璋困守在成都近一年时间,是期盼着张鲁能出兵从后方袭击刘备,曹操或孙权会进攻荆州,迫使刘备撤围回救。
然而刘璋的期盼都不会发生,他只需要把一些不会发生的证据摆到刘璋面前,刘璋这种意志本就软弱之人立刻就会崩溃。
历史上是法正在给刘璋的书信中痛陈利害,但由父亲当面讲述,效果只会更好。
而且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制造一些假证据。
当然还有一些让这个谈判必须成立的条件,比如历史上刘备派出的是他的心腹元从简雍。
这样的人可以充分代表刘备,以防自己开城投降后,刘备耍赖不承认谈判内容。
李严显然对于刘备来说既不是元从也不是心腹,但自己可以去充当人质,这样甚至比心腹更有信服力。
但是这也使得这个计划危险重重。
意外的是,李严竟然没有反对李丰的计划。
他从好大儿的眼神里看见了一样东西,一个在官场上最重要的东西——对权力的渴望。
当然有人获得权力是为了肆意挥霍,有人则是为了建立功业传诸后世。
李严却从李丰眼中看到了一种更冷静、更清醒的东西——对局势的把握。
做官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既然孩儿有这个心思,自己理当为他铺路。
刘备和马超的谈话结束后,众人又被召回了大帐中。
马超一身戎装,立于主位侧首。
刘备介绍道:“此乃西凉锦马超,字孟起。昔日因父兄惨遭曹贼所害,被逼反叛,流离西土。如今远道归顺,愿与我共图大业。”
马超抱拳上前,“马超愿为刘使君效死力,与诸公共破成都,兴复汉室!”
众人眼中却难免浮现狐疑之色,这马超昔日不顾亲族几百人的安危公然反曹,今日又不顾在张鲁处的妻儿和一众部下族人,背叛张鲁。
虽然投奔刘备有大义之名,难免令人不齿。
气氛略有些尴尬,最后还是诸葛亮带头向刘备和马超贺喜,众人才随声附和。
马超虽然没有带来他的妻子董氏和幼子马秋,但带来了从弟马岱和妹妹马云禄,都是骑术了得,能征善战的勇将。
此事已了,刘备开始主持攻取成都的军议。
率先发言的是老将黄忠,“某见成都三面城门,东门防守最为薄弱,可遣两员上将一南一北作为佯攻,某率精兵强攻东门。”
法正摇了摇头,“不可,成都城坚,远非强攻所能破。正方,你可知城中兵力粮草尚有几何?”
李严回答道,“某出成都时,城中兵力尚有五万余众,粮秣可用一年有余。此时城中兵卒至少有三万之数。”
刘备叹了口气,“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
我军马步卒仅五万有余,勉强一战恐难破敌,不如等益德(张飞的字)前来会合。”
诸葛亮轻轻摇了摇手中羽扇,面带微笑,似乎早已胸有成竹,“亮有一计,或可一试。如若不成,益德亦至矣。只是还须有劳马超将军。”
李严打断了正要开口的法正,“莫不是让马超将军领兵,假作张鲁援军,但并非援成都而是取成都,使刘璋以为张鲁愿与刘使君瓜分巴蜀?”
法正被打断,显得有些烦躁,“然后遣使入城,劝降刘璋?”
三人互相对视,然后皆哈哈大笑。
刘备赞许地点点头,“好计,好计!尔三人真乃天下奇才!”
“只是此举恐有伤马将军威名,日后难免为人唾骂。”诸葛亮说完,不动声色地观察马超的表情变化。
“无妨。既投效刘使君,定当赴汤蹈火,无有不从。区区虚名,若能复仇雪耻、兴复大汉,何足惜哉?”
众人都是一怔,随即开始称赞马超大义。
在场的几位有城府的谋士,也都多少放下了戒备。
这个世上还能替马超报仇的,或者说还有这个可能性的,只有敢说出“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刘备了。
那马超再一次叛主,投奔刘备也情有可原。
李严心里暗自发笑,若不是你自己不顾亲族性命造反,何来的深仇大恨。
自作孽罢了。
猛然想起李丰在面对赵云时,那独自冲出军阵的举动,隐隐然也有这种倾向。
有机会要好好教训教训这小子。
刘备见李丰脸色有些不对,“正方可还有疑虑?”
李严回过神来,答道:“严不才,愿为使前去劝降刘璋。”
法正吃了一惊,赶忙说:“不可不可,军师和正方都不宜为使,倘若刘璋恼羞成怒,痛下杀手,主公岂不痛失爱才。
不如遣机伯(伊籍的字)为使,亦可彰显主公诚意。”
简雍虽然是刘备的元从心腹,但连同伊籍、孙乾、糜竺等人在见识过诸葛亮的才干后,都自愧不如,甘居二线。
此时他正在大营中料理杂事,并没有来参加军机会议。
刘备听了法正的话,脸色有些阴沉下来,“季玉(刘璋的字)我亦熟识。其性格忠厚,虽有些庸弱,但决不是滥杀之人。”
见诸葛亮脸上依旧是微微笑意,刘备问道:“军师以为如何?”
“亮以为正方虽可说服刘璋,但却是新降之人,难以取信于他。”
李严其实不想把李丰带入险境,即便他也了解刘璋软弱的性格,但刘璋身边的人却有可能擅自主张。
但要计成,也无可奈何了。
“某愿携吾儿李丰同往,以吾子为质,必能取信刘璋。”
刘备听后大喜,这两位新降之人,一个是虎将,一个有鬼谋,而且还都忠心可嘉。
虎将愿意自毁名誉,谋臣愿意以子为质,只为成全大计。
备何其幸运,苍天这是要再次眷顾大汉吗!
“此计要想万无一失,还需从主公处借得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