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红楼梦 第11章 公子有些面善

作者:尘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1 04:54:01
最新网址:www.biquw.cc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

天还未亮,荣国府内外已是一片灯火通明。

贾母寅时初刻(凌晨3点)便起身梳洗,着诰命礼服,领着邢、王二夫人及尤氏等一众女眷,于正堂焚香静候。

贾赦、贾政等男丁则按品着朝服,在荣禧堂外列队。

至五更鼓响(凌晨5点),贾府上下数百人已齐齐跪候在正门内外。

寒冬腊月,呵气成霜,王夫人膝下的锦垫早已被晨露浸透,却不敢稍动。

宝玉裹着貂裘仍冻得脸色发青,黛玉在女眷队列中悄悄揉着刺痛的膝盖。

陈安生立在偏厅窗前,冷眼看着这一切。

作为“外客”,他不必参与这场漫长的等待,却也正因如此,得以窥见这场“皇恩浩荡“背后的荒诞——

卯时(早晨7点),执事太监首次来报,说元妃辰时(7-9点)用早膳;

巳时(上午10点),又传元妃在宫中接见命妇;

午时(正午12点),再报元妃未时(13-15点)才用午膳...

每一次通报,都让已经跪了数个时辰的贾府众人脸色更灰败一分。

王熙凤强撑着笑脸打点太监,递上的红封一次比一次厚实。

贾政的朝服后背渐渐被冷汗浸透,却还要维持着恭敬姿态。

“公子,喝口热茶吧。”锦瑟悄声道,“听说元妃申时(15-17点)还要去宝灵宫拜佛....”

陈安生接过茶盏,指尖触及杯壁的温热,忽然想起《石头记》中元春哭诉“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

——原来所谓省亲,不过是让家人也尝尝这“不得见人“的滋味。

暮色四合时,府外终于响起净街鼓声。

整整十四个时辰的跪候,贾母被扶起时双腿已不能直立。

而当元妃的銮驾终于出现在灯火尽头时,所有人又立刻换上欣喜若狂的表情。

陈安生站在廊柱阴影处,看着那个华服女子被宫女搀下凤辇。

珠帘摇曳间,他分明看见元春眼底的水光,比元宵的月亮还要冷清。

正月十五的月光冷冷清清地洒在大观园的琉璃瓦上,元春的銮驾终于缓缓驶入荣国府。

轿帘微掀,她望着眼前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指尖不自觉地攥紧了帕子——

“天仙宝境”的匾额虽已换成朴素的“省亲别墅”,可这满园的奢华,哪里是换个名字就能遮掩的?

“娘娘,到了。”抱琴轻声提醒。

元春深吸一口气,压下喉间的苦涩。

作为皇帝枕边人,她太清楚今日这场“恩典”背后的算计

——哪朝天子能容忍勋贵之家富可敌国?

哪代帝王不忌惮功高震主的奴才?

皇上准她们省亲,不过是一石二鸟:

既让这些豪门掏空家底修园子,又能亲眼瞧瞧,谁家最不知收敛。

轿外,贾母领着全府跪迎,满口都是“皇恩浩荡”。

元春看着祖母花白的头发贴在冷汗涔涔的额头上,忽然想起入宫前夜,父亲贾政那句意味深长的叮嘱:“咱们家烈火烹油,你要在宫里多劝着些...”

可劝得住吗?

当她战战兢兢建议将“天仙宝境”改为“省亲别墅”时,王夫人眼底闪过的分明是不以为然;

当她暗示缩减园中陈设,王熙凤却笑着又添了十二架玻璃屏风。

这些至亲骨肉,根本不懂“天威难测”四个字的分量。

“娘娘请看,”贾政指着沁芳闸边的汉白玉雕栏,“这都是苏州工匠...”

元春突然打断:“父亲可知,上月户部清查亏空,史家被罚了三年俸禄?”

见众人愕然,她勉强笑道:“女儿在宫里,最惦记家里俭省度日。”

夜风掠过水面,吹散了她的话。

宝玉正兴奋地指着远处灯楼,宝钗在微笑解释“有凤来仪”的典故,贾琏和王熙凤交换着今晚收了多少孝敬的眼神

——没有一个人,听懂了她话中的警醒。

更漏声声,元春望着水榭里晃动的灯影,忽然觉得那像极了悬在贾府头顶的铡刀。

而她,不过是皇上系在刀柄上的一根丝线,随时可能被剪断。

夜风掠过回廊,将远处的笙箫乐声吹得断断续续。

黛玉不知何时已悄然立在陈安生身侧,素白的斗篷被灯火映出淡淡暖色,却掩不住周身清冷气息。

“长生哥哥在看什么?”她轻声问,目光却同他一道望向那华盖如云的仪仗。

陈安生没有立即回答。

元春的銮驾前,贾政正领着族人三跪九叩,王熙凤带着丫鬟们撒着金箔制的花瓣。

那奢靡的场景倒映在他眼底,却凝成化不开的墨色。

“我在想,”他缓缓开口,“这满园子的富贵,要多少民脂民膏才堆得起来。”

黛玉的睫毛轻轻一颤。

她看见元春在凤辇中挺直的脊背,看见贾母谄媚的笑脸,更看见陈安生眼中那片洞若观火的清明。

“父亲临终前...”黛玉的声音比柳絮还轻,“曾说过盐课税银的事。”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陈安生紧锁的眉头。

他侧目看向身旁的少女,原来她什么都知道。

知道这省亲别墅的每一块砖瓦里,可能都浸着盐工的血泪;知道元春强颜欢笑的背后,藏着怎样的如履薄冰。

远处突然爆发出阵阵欢呼。

元春正在题匾,贾府众人跪了满地,唯有他们二人站在灯火阑珊处,像两个不合时宜的旁观者。

“妹妹觉得,”陈安生忽然指向那新挂的“省亲别墅”匾额,“是天仙宝境好,还是现在这个好?”

黛玉的指尖在斗篷下悄悄攥紧。

她想起父亲书房里那些被焚毁的账册,轻声道:“烈火烹油时,自然是越不起眼越好。”

夜风骤急,吹灭了最近的一盏宫灯。

黑暗中,陈安生看见黛玉眼中闪烁的水光,忽然明白了为何林如海临终前,执意要将他与这个孤女命运相连——

他们都是一样的明白人。

夜风忽紧,回廊转角处匆匆转出一道藕荷色身影。

袭人提着琉璃灯疾步而来,暖黄的光晕映着她额间细密的汗珠。

“林公子——”她刚唤出声,却在看清陈安生面容的刹那怔住。

灯火摇曳间,眼前这张脸与记忆中某个模糊的影子重叠,让她心头没来由地一颤。

待目光触及一旁的黛玉,更是惊得险些摔了灯盏。

“袭人姐姐何事?”黛玉出声打破这诡异的沉默。

袭人猛地回神,慌忙福身行礼:“娘娘...娘娘传林公子即刻觐见。”

她声音发紧,捧着灯的手微微发抖,“说是...要请教省亲别墅的题咏之事。”

陈安生与黛玉交换了一个眼神。

这个借口太过蹩脚——元春怎会突然对一个“外人”的诗文感兴趣?

“我引公子过去。”袭人转身时,琉璃灯在廊柱上投下晃动的光斑。

她走得很快,像是要逃离什么。

陈安生注意到她发间那支熟悉的银簪——正是曾经,他替宝玉买来哄这丫头开心的那支。

穿过一片假山时,袭人突然压低声音:“公子...可曾来过京城?”

夜雾弥漫,陈安生的侧脸在光影中晦暗不明:“袭人姑娘何出此言?”

“没什么。”袭人勉强笑笑,“只是觉得...公子有些面善。”

前方突然传来太监尖细的传唤声。

陈安生最后回头望了一眼——黛玉仍站在原地,素白的身影仿佛要融进月色里。

而更远处,元春的仪仗华光璀璨,像一场即将燃尽的烟火。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