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汉骨 第65章 文人主将

作者:三点水米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0 23:33:34
最新网址:www.biquw.cc

“愿意陪我一起走吗?南下去中原。”

霍羡第一次如此开口,他以往都对此话题避而不谈。

护骨苏雅轻推了一下霍羡的胸口,娇声说道:“说什么呢?自护骨氏立族以来,未有一任神女祭司提前卸任,岂能由我擅开先例?”

“何况虽然比不过你和阿延,我也能在部族中尽一份力,作为护骨大姓,我亦有我的责任在。”

她顿了顿,声音低迷:“我虽不愿与你走,但若有一天阿羡你威震天下,要记得来护骨部抢人啊。”

“一定……”

霍羡溜出去时,护骨延的帐篷还亮着,似乎每次他留宿在苏雅这里,护骨延都要熬夜苦恼。

不过这一次霍羡也帮不上什么忙。这场胜负的关键终归还是在西线决战。按照霍羡的记忆,第一次六镇之乱似乎是先赢后输,虽然已和历史变动不少,但前期应不用过多担心。

——

平城外,绵延数里的军营中。

元彧坐在上首,面露愁苦之色,他实在没想到朝廷选来选去,最后选出他来做镇压叛军的主帅。

他元彧是谁?

太武帝之后,当代临淮王。少以博古文学闻名宗室,时人评他风流沉雅、姿制闲裕,爱好和特长是弹曲。历任侍中、卫将军、左光禄大夫兼尚书左仆射等职务,主要掌管选官重则。

总得来说,是个文人。

虽说文人未必不懂军事,但元彧本人真的没有接触过任何军务,他和魏晋清流最大的区别是,服散比较少,身体状况还行。

元彧其实明白各方的所思所想,本次北征需要动用中央禁军,这是领军将军元乂的命根子,朝廷中早有人想把它刨了,便趁此机会扯皮搞事。

他们推荐的主将人选大多是勋贵和近支宗室,和元乂这个远支宗室加外戚尿不到一块,想趁机剥掉元乂的兵权。

近支宗室大多以高阳王元雍为首,元雍是孝文帝元宏的弟弟,当今皇帝元诩的叔祖。

而像元乂这样的远支宗室,则要追溯到太武帝拓跋焘及再往前的时期,元乂本人更是要追溯到道武帝拓拔珪那里。

也就是说,近支宗室之间还能叫得上堂兄弟,远支宗室那就连辈分都可能要弄混了。

然而元乂自然不会束手待毙,不仅拖延出兵时间,而且在主将人选上多推荐远支宗室和自己的亲信。

远支宗室虽然并不团结,同为远支的元孚甚至非常厌恶元乂,但好歹大多和反对势力走得同样较远。

双方扯皮来去,最后定了元彧这个闲散宗室做主帅。元彧也是远支宗室,血脉可追溯到太武帝拓跋焘,世袭临淮王的爵位,和朝廷各方势力走得都不近。

朝堂上的道理元彧都懂,可这仗到底要怎么打呢?

本次镇压叛乱,朝廷给他凑了十万大军,其中一万中央禁军,余者则发自山西诸州郡。另有五万劳夫转运粮草器械。

这人数说多可不算多,六镇百万部落民,青壮约有三十万,又兼有原四镇镇兵近万,平叛军的纸面数据还不如叛军。

但说少也不少了。北魏这些年看似占据北方,为天下至强,但地方掌控力不足,不仅难以征调地方兵,甚至还要留下兵力镇压。尤其还有南朝大敌在,很多军力不得不留在淮北地区。

自先皇宣武帝以来,北魏中央禁军已不超过三万,若在他元彧手里再丢一万,那恐怕连皇权都要被动摇。

军帐之中并非元彧独坐,平乱军中高层将领尽皆在场,正针对战事吵得热火朝天,更是让元彧异常头疼。

表面上是在争议军事,实则便是各方势力的口舌,在将战事引导向对身后势力有益的方向。

比如那武卫司马侯详,车骑大将军侯刚的长子,权臣元乂的妹夫,此时声音朗朗,一派正气。

“杂胡野民,趁边鄙之军一时不查,乃得兴乱至此。今我天兵自洛阳而发,必可一战而讨,何以逡巡,致北方沃土空饲牛马?”

元彧心里暗自摇头,他爹侯刚庶民厨子出身,恃皇帝宠幸升官,儿子侯详也差不太多,主要是靠岳父元乂。

父子俩皆是草包,在军事上和他元彧半斤八两,没有任何参考价值,不过是为他们背后的元乂发声。赶紧打完、赶紧回去,少些变数,就是对权臣元乂最有利的结果。

又如那陈留侯李神轨,尚书令李崇的次子,虽非是陇西李氏,但是也娶了陇西李氏的妻子,本身又是辽东李氏这样的勋贵,这样的身份天然厌恶外戚专权。

“司马久居洛阳,岂知边人凶悍?吾屡征异族,多与其交手。边人虽乏甲胄武具,然轻装快马转进如风,呼吸之间箭矢已落雨马前。我军远道而至,正当以静制动,徐徐图之。”

李神轨话语不怎么客气,除了双方在朝堂上敌对外,也是因为他李神轨的官位、辈分,都比侯详高上一头。

“况且行军行粮,边民百万人口,每月耗粮难数,我等只需坚壁清野,与怀朔、武川共守坚城,便可将边民自行拖垮。”

说此话时,李神轨眼角流出无奈之色。硬拖,是他与父亲李崇商量的结果。

父亲李崇曾言,北镇人速破四镇,又有怀荒镇部落民独自攻破柔然大军,绝非等闲动乱。

而朝廷只愿派元彧这样的文人领兵,如何能和边民抗衡,唯有试试能否以拖致胜。

元彧看了眼李神轨,虽然他知道,李神轨同样是在为背后势力说话,刻意和元乂唱反调。但李家世代将门,李神轨自身武名在外,他说的话自然比厨子出身的侯详可信。

最关键的是,徐徐图之就意味着,他这个文人主将不需要真的指挥作战,只需带兵坐守云中郡即可。可谓直搔他痒处。

但元彧并未立刻表态,而是放任双方争执己见。待得他们唾沫吐尽,终于想起他这个征北将军时,元彧才故作犹疑地缓缓说道:

“那便先行北上至云中,察敌动向后再做打算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