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汉骨 第4章 草原之夜

作者:三点水米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26 23:10:45
最新网址:www.biquw.cc

众人脸上的兴奋之色,即使是清冷的夜色下也是明显可见。

是的,兴奋,显然这次收获相当不错。

卢野走上前来,向着霍羡低声说道:“霍头儿,这次共缴了三十三匹马,其中鲜有驽马。另有弓二十五把,箭矢二十壶,质量有些差,杂着不少骨箭。再有皮衣十八套,长兵三柄,短兵二十柄。其余杂物不多,但也能换些物资,或是咱们自己留用。”

说实在的,这批东西里,也只有马匹的用处最大,足以让他们全队过上两马换乘的好日子。其他东西就可有可无了。

柔然斥候是两马换乘,十九人应至少是三十八匹马,但其中有在追逃过程中被射死,也有跑远的,故而少了五匹。

柔然人的马谈不上多好,但也不差,这些部落兵出征要自备马匹,为了自家上战场的儿郎,总不会拿劣马充数。

霍羡沉吟了一下,大声拍了拍手掌:“诸位兄弟且聚一下。”

待众人靠近了些,霍羡说道:“方才有不少兄弟也听到了,柔然可汗的大军已经南下,草原上危机难测,我决定速撤回怀荒镇,今夜先休息至夜半,便速速折返。”

众人略有议论之声,却无人提出反驳。

霍羡作为领头人,在大事上有着绝对的指挥权。数年的草原生涯,已经证明了霍羡的敏锐,旁的敢进入草原打猎的队伍最多撑不过半年,霍羡他们却能在草原上狩猎至今,除了霍羡个人的武力,霍羡的进退预估能力功不可没。

“至于物资,在不耽误速度的情况下,各位想带回多少便随意吧。”

从柔然人那里扒下来的其实不多,但他们出发时带的吃食却不少,毕竟要做好在草原上久留的准备,这次方才出镇不足一月,还剩下不少,都堆积在板车上。

若是按霍羡的意思,那就全部舍弃,轻装速回。虽然耽误一会儿不至于被大军赶上,但能早回去准备也是好事。

但这并不现实。

怀荒镇的多数人都在挨饿,霍羡他们也没有实现粮食自由,吃饭都要按日子扒算,现在要舍弃三十多人两个月的口粮,大家都难以接受,尤其那些有家小的。

霍羡也只能让他们自决了。

在这个时代想实现完全的令行禁止,前提是足粮足饷,上升渠道完善,然后才是领袖威望。霍羡现在就是个小团队的头目,威望尚可,其他却做不到,只能像部落兵一样自由管理。

大方向他可以说一不二,小处却只能放任一二。

一场几十人的争斗,对于广阔的草原来说不值一提。一点喧嚣后,草原便又陷入了无边的寂静。

在噼啪的火花声中,霍羡并没有睡觉。

或许是前世的记忆作祟,他对这个世界没什么安全感,在外边的时候总没什么睡意。

不过他的精神很好,每天浅睡上一小会儿便能精力充沛,这大概就是他穿越的福利。

虽然没有系统这种高端货,也没有那种绝对意义的先知先觉,但霍羡还是有自己的金手指。

与其说是金手指,霍羡更觉得是穿越过来的时候,遇到了bug。

他的身体状态会有一种贴近完整时期的倾向。

消耗的精力会被快速补充,受到伤势也会以极快的速度愈合,对身体的控制也非常精准。

再加上霍羡这具身体天赋也非常不错,致使他的个人武力相当强劲,尤其是持久战和混战,更是恐怖如斯。

这也是他敢深入草原的底气。

与之相比,不太需要睡觉这种牛马才需要的能力,便只是附加之物罢了。

其他人没有霍羡这番特异的本事,行路了一天,又进行了短时间的交战,此时安定下来便迅速进入浅浅的睡乡。

只留下霍羡独自守夜。

作为领头人,身份、能力、付出,至少要占一项。如果想要做一个优秀的领头人,则至少是要有两项。

大家都是普通的镇民,凭什么你霍羡做老大?

前期总要多一些付出,后面才能收获到甜美的果实。

不能看表的时间,在感觉上会流逝的很快。

虽然众人都是同时入睡,但醒来的时间却各有不同。

最早醒来的是李克之,身形高大的李克之静静地坐到霍羡身侧,用清澈的双眼盯着霍羡,没有说话。

霍羡笑了笑,多年的默契让他能够理解李克之的意思,他希望霍羡去休息一会儿。

李克之其实并不是哑巴,但说话很费劲,不仅结巴,而且经常词不达意,索性平时就不说了。霍羡大致知道这是一种语言神经网络方面的先天性疾病,叫失语症,更多的便不了解了。

老天爷给他打开一扇窗,天生神力,能倒拽耕牛,但也关上了另一扇窗。总体来说,还算好事,在乱世中能有一技之长,要比各方面都平庸的普通人强上太多。

霍羡没跟李克之客气,躺在其身侧便闭上眼睛,小睡一会儿回复下精力。

睡上没有太久,霍羡便主动睁开了双眼。

已经陆续有人从睡梦中醒来,在一旁默默收拾着自己的东西。

李克之仍然如之前一般坐在那里,仿佛从来没有动过。

霍羡揉了揉眼睛,缓缓坐起身,问向李克之:“我睡了多久?”

李克之想了想,举起一根手指。

“一个时辰左右嘛,”霍羡点了点头,理解李克之的意思:“那时间也差不多了。”

他大声道:“醒着的兄弟叫一下没醒的,准备回镇了。”

小营地嘈杂起来,互相叫醒的声音响起,有的关系好的会直接上脚踹。

有人睡得深,有人睡得浅,但都很快被叫了起来。

“速速收拾东西。”霍羡下令。

之前已经醒来的人早就收拾好了,帮着刚醒的一起收拾。

方才已有人将运物资的板车拉了过来,又将不便随身携带的兵器、甲胄放在其上,给马匹套上绳索。

来时只有几匹驽马轮换着拉运,现在马匹富裕了些,可以几匹一起拉运,也是轻松了许多。

背着月色,迎着晨光,一行三十六人向怀荒镇赶去。

因为马匹变多,回去的速度,要比来时快上一些。仅十天十一夜,在第十二天的上午,霍羡等人便进入了怀荒镇的实控范围。

六镇的镇,并不是乡镇的镇,更类似于镇戍的意思,是北魏时期的一个特殊行政单位,通俗来讲,就是实行军事管制的地区。

在北魏占据中原的初期,为镇抚被征服的胡人部落、控制各战略要地,北魏在北方设置了近百个军镇。

相比于普通的州郡,军镇有助于集中兵力、镇抚本地势力。

但军镇本身弱于生产,日常运转非常依赖其他地区的物资供应,是早期北魏的主要财政负担。此外,军镇体制实际上也并不能调和鲜卑贵族和其他胡人部落之间的矛盾,依靠武力镇压治标不治本。

因此伴随着汉化进程的推进,大多数军镇被相继“改镇为州”,通过均田和三长制增加国家编户人口和赋税收入。而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平城以北的六镇一直被忽略,没有被转变为州。

依霍羡十多年的观察来看,这其实也不能完全将责任推给北魏朝廷的不作为。

北方六镇确实不具备改镇为州的条件。

首先是经济上,六镇位于漠南草原地带,农业占比较小,非常依赖游牧经济,不具备设立州郡的经济基础。

其次是军事上,不像其他镇随着北魏的扩张逐渐变为“内地”,六镇仍然是抵御北方柔然入侵的前线,战事的减少其实并没有改变这一点。

当然最核心的一点,还是因为北方六镇的人口结构。

北方六镇的设立,最开始源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对北方草原的战争。数十万的高车、柔然部落降民无处安置,就被留置在草原上,再由北魏朝廷派出人管理,形成军镇。

再之后,又有一些鲜卑贵族、汉家豪族或主动或被迫迁入六镇。

随着六镇的日益落寞,其又成了北魏流放罪犯的选择。

以上种种,让六镇镇民可以被大致分为四类人:鲜卑贵族、汉家豪族、徙边罪犯以及高车、柔然以及匈奴等部族降民。

而在这四者之中,前三者仅占六镇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

仅怀荒镇,虽然未盘查过人口,但霍羡估计就有十余万高车降民,而正经的鲜卑人加上汉人恐怕都过不了万人。

当然,这也有怀荒镇地处偏远的原因,地处六镇最东侧,远离六镇核心怀朔镇。

若是怀朔镇和武川镇,前三者的比例要大上许多。

这种极端的人口结构,也让北魏朝廷难以对六镇实行汉化政策,只能在传统的军镇制度上裱糊,当然结果也收效甚微。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