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为什么逼着我当皇帝 第64章 坑爹的情报系统

作者:岑水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2 09:25:38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对于这份战报,杨嗣昌他们将信将疑,没有不说相信,也都没有说全信。

毕竟他们面对的可是天下间最强大的武力建奴大军,朝廷大军就部署在附近,硬是没有一支,敢冲上去跟他们打。

特别是卢象升战死了以后,大家更不敢冲上去跟他们打,只敢跟在屁股后面,远远的盯梢着。

这一次入关的建奴大军,号称12万,但是他们相信 10万就是顶天,而且还包括了他们的普兵、杂兵。

打了大概半年的时间,他们也就勉强的摸清了建奴的番号、人数,估计对方的人数是10万左右,真正的见建奴不会超过2万,其他的都是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和一些普通杂兵 工匠和后勤。

就算是如此,这个数字都十分的惊人,对大明来说已经是亡国大军级别。

毕竟,一直都有传说,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对这些官军而言,建奴兵精通骑射,几乎都是家丁的级别,试想一只大军中,拥有2万家兵,有将近10万的普兵,这也可以说是横扫天下的大军。

当初李成梁区区8000家丁,都已经可以威慑辽东,此刻建奴有这么多的人,足足有八旗之多,可以说是他们的生死大敌。

在这几天,他们也都一直等着前方传来的消息,也都在分析建奴在松林渡、济南城下、真正死了多少人。

其实他们真正在乎的就是真正的建奴死了多少人,如果死的是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根本就不值钱。

现在朝廷还是进行悬赏,每杀死一个真建奴,赏40两银子,这绝对是很高的价钱。

以前杀蒙古兵也都有这个价位,但是自从蒙古兵被满洲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以后,他们的行情开始下跌,再也不值钱了,对于九边各镇的官兵来讲,特别是辽东一带,能够杀死一个建奴,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

但是朝廷在这方面也卡得很死,对于建奴,他们也都有识别的一套,你想拿假的人头来忽悠他们,也都不容易。

大明朝最坑爹的一点,下面传上来的战报,十有九都是假的,上面还必须通过相关数据和情报的佐证和分析,才能够得出真正的情况,而不像浮山军在收集情报方面,非常严谨,数字非常准确,有一说一。

对于杨嗣昌而言,下面传来的情报有三成可以相信,都可以说准确率非常高了。

这次唯一的不同,那就是真的有岳托的人头,金牌、帅印,这件事情可操作性就大了,毕竟他们砍死的是建奴大军的统帅,再怎么着,也都有很大的收获吧?

当然,现在军方间,也都有很多的传闻,包括附近战斗的几支明军部队,这是有不同的消息上报。

始终坚持的认为,建奴军主力没有受到实际性的打击,即使他们包围了济南以后,也都敢分兵各处,轻易的攻下德州、临清、曲阜等地,就可以看出他们实力的强大,根本就没有受到任何的损害。

他们甚至得出某种结论,应该是他们像当年的宁远之战一样,一炮轰中岳托的中军帅营,并且对对方进行偷袭,这才获得了胜利。

当年的努尔哈赤中炮了以后,喊着来日再战,还是打下了绝华岛,歼明军数万。

而他们则是比较幸运,一个突袭就成功,还把对方主帅的人头都给割了,但是也都惹毛了建奴,就把济南城团团围了起来。

按照明军一向的传统,一般都是往十倍里面夸大,所以说,准确的情况应该是,最多杀死建奴百十来号人。

当然,他们肯定有更多的斩获,有更多的人头。

但是上层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些人多半就是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根本就不值钱,就算对方会把它做很好看,像是满洲人的人头一样,但是瞒不过有心人。

很多人都认为,这件事情,最大的问题就是,既然已经击溃了右翼军,斩杀了岳托,为什么济南还会被围?这事就值得斟酌了。

就连杨嗣昌和高起潜他们的幕僚们,经过了一致的研究,都是这么认为。

尽管是如此,战果也都是相当的惊人,此刻建奴被击退。

杨嗣昌和高起潜等无奈之下,收集了众多的情报和他的幕僚们进行推演,最终也都是得出了一个结论,建奴的主力,应该是损失有限。

至于他们为什么会撤退?那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来抢劫的,抢够了以后,自然就回去。

参考过去三次大举入关,这一次已经是比较的迟了,打了大半年的仗,估计也都是思乡心切,所以便回去了。

有了这方面的想法以后,他们是不敢命令陈守明率兵去追杀建奴。

而是希望他们能够守住临清,德州,守住这两个地方,疏通运河,就是最大的胜利。

至于也不能够眼睁睁的看着建奴,带着这么多的战利品跑路吧?所以他就派出大将,派兵上去追剿建奴,同时,也都命令龟缩在东昌府的刘泽清前去追杀建奴。

既然你都丢了临清,无护漕之责,去追杀建奴,就是最好的去处。

这样一个结果,令毕云涛满意。

如果硬是下命令的话,他只能够想办法来推掉了,毕竟他也都明白,此刻的浮山军,伤亡不小,最需要的就是消化他们抢到的地盘了,能够消化多少,就消化多少。

如果不是为了利益最大化,在庙堂上维护他们的利益,他都恨不得飞过去,与兄弟们并肩作战,大杀建奴,远好过在这里伏低做小,伺侯这俩个鸟人。

同时,在他的努力下,杨嗣昌任命陈守明为山东副总兵。

虽然低了一级,跟总兵相比,差距甚远,好处就是这个副总兵,杨嗣昌可以直接的任命,只要在兵部走个流程即可。

这件事情更妙的地方就是,刘泽清也都被降职,降为副总兵,也就意味着,在这方面,他算是最大的,反正在山东这地面,军职方面,是没有人压他一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