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
刘备和耿雍这一对铁磁,一直聊到了深夜,直至尽兴,方才回到茅草屋里床上一躺,倒头就睡。
二人抵足而眠,很快鼾声如雷。
上一世,跟刘备同床眠卧过的,还有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貌似也跟刘备在一张床上睡过。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刘备与人同床而卧,只是为了表达亲密无间、情谊深厚之意,万万不是现代人所想的“好基友”那种。
虽然历史上西汉的皇帝们有好几位都有龙阳之好,断袖之癖,但刘备一个粗犷宽厚的北方汉子,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嗜好。
两个人美美地睡了一夜。
第二天。
东方刚露出鱼肚白。
刘备便被一阵鸡叫声惊醒。
昨夜的睡眠质量很好,他一睁眼,便觉得浑身的疲累尽去,轻松不已,便直接起床。
耿雍仍然在酣睡。
刘备也并没有打扰他。
穿上衣服,鸟悄地出了草屋的西厢房。
来到院子里。
母亲吴氏不知何时已经起床,正在十分麻利地劈柴蒸制麦饭。
刘备从一个石槽里掬起一捧水,先洗了一把脸,让自己快速清醒。
“阿娘,我今天还要去十五里铺一趟,你在家也不要一直编草鞋,每半个时辰就要休息一会儿。”
“我知道了。你出门在外,万事小心,不要与人争执。”
“是,阿娘。”
他虽然这样规劝,但是母亲吴氏从来不听的。
家境窘迫,赋税沉重,母亲吴氏的手一天到晚也没怎么消停过,不是下地干农活,就是在家里编草鞋。
古人十五岁已经可以独自谋生了。
刚来到这个世界没几天,刘备便想要先获得经济上的宽裕,让老母亲和小妹妹刘阿梓不至于因为生活困苦而心力憔悴。
家中的几十亩薄田,暂时只能让他们温饱。——限于技术等诸方面的原因,这时候的土地利用率并不太高。一亩地能收大约一石半的粮食。一石为汉斤一百二十斤,也就是现代社会的六十斤。
若想赚取额外的钱,只能是靠别的产业。
刘备当时能想到的,就是做草鞋、草席、草帽。
他读过施耐庵的《水浒传》,知道里面的英雄们喜欢戴“范阳毡笠”,而他的老家涿县一带在隋唐以后便划归范阳管辖。
很显然,在宋元之时,范阳毡笠已经是风行于世的名牌产品。以至于配备于军队。民间更是无数人影从。
同时,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从汉末三国到两晋南北朝,直到隋唐宋元,涿县这一带的草鞋草席草帽的编制技艺一直没有断绝过,顺畅地传承了下来。
到了隋唐之际,涿县划归范阳郡后,其草帽便被世人称为“范阳毡笠”,并闻名天下。
刘备认为,这首先是产品质量过硬,深受人们认可,其次是品牌效应,导致范阳毡笠在有宋一朝供不应求。
如今,他和母亲吴氏没日没夜的编制草鞋草席,受尽辛苦,赚的也都是小钱,若想赚大钱,那就要打造“涿县草鞋”的知名度,使之成为东汉的著名品牌,从而风行于世。
如果有东汉皇帝以及王公贵族背书的话,那就更加如虎添翼了。
事实上,大汉的皇帝也的确是有穿过草鞋的。比如,汉文帝刘恒,为了向天下臣民以示节俭,经常穿着草鞋上朝。
但刘备也知道,从西汉到东汉,经过四百年的时间之后,汉朝的皇帝以及贵族们,早就过惯了奢靡的生活,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穿草鞋的。
——除非这个草鞋制造的特别精良,特别新潮,穿起来十分舒适。
因此,刘备想要打响“涿县草鞋”的品牌,首先要从产品质量上下功夫。
他想到了自己在现代社会之时所穿的鞋子的新潮样式,于是,便经常琢磨如何将简单的草鞋设计得更加新潮舒适。
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之后,刘备设计了十几种的草鞋样式,其中有男鞋、女鞋、童鞋,有方头草鞋、圆头草鞋、尖头草鞋、方圆头草鞋、尖圆头草鞋,有平跟草鞋、高跟草鞋、坡跟草鞋,有高帮草鞋、低帮草鞋、人字拖草鞋,等等,不一而足。
住在楼桑村附近的刘氏宗亲,看到刘备天天琢磨编制各种各样的草鞋,都感到很是好奇。
刘备鼓励他们试穿一下,看看感觉如何。
有试穿的刘氏族人,穿过了刘备编制的新式草鞋之后,都觉得不仅舒适透气,而且“高端大气上档次”。连连夸奖不已。
这给了刘备很大的鼓励。
他认为——离“涿县草鞋”这一著名品牌成功“上市”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为了进一步测试人们对他设计的“涿县草鞋”的认可度,刘备决定让这些产品接受一下市场的检验。
最好的检验之地,便是离涿县城大约十五里远的一条街市——十五里铺。
十五里铺,人来人往,人流密集,南来的北往的,更加能够提高涿县草鞋的知名度。
想到自己设计的新式草鞋即将要在十五里铺的市集上售卖,刘备心情还是有些雀跃的。
他不清楚东汉末年的人们,是否喜欢他设计的新潮草鞋款式。
于是,他便用一个大箩筐背了他亲自设计的草鞋到市集上去卖。
虽然当地的乡民不敢尝试,但来往的客商却很喜欢。
一开始,刘备的草鞋也像一般的那样卖五六文一双,到了后来,渐渐供不应求,于是,他便将价格提高到十文,最后甚至提高到二十文。
反正来往的客商都是很有钱的,不怎么在乎这点小钱。
“涿县草鞋”这一品牌也逐渐打响,驰名幽冀二州。
就这样,刘备靠形式创新的织席贩履,很快赚到了很多钱,虽然不至于大富大贵,但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了他们家窘迫的生活。
只是草鞋卖得好,他的母亲吴氏便需要一刻不停地编织,反而更加劳累了。弄得他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刘备曾经想过雇人,但又觉得十分麻烦,也不是长久之计。他还有很多大事要做,暂时能够使得家中温饱有余也便可以了。
他此行,不是为了成为富商巨贾,而是为了夺取整个天下,实现更大的理想抱负。且他也并不太擅长行商。
昨日他协助都尉府剿灭白石山贼寇,门下掾公良武已经表示要重赏于他,相信几日内便会将赏赐敲锣打鼓地送到大树楼桑里刘备家中。
根据他的了解,像他这样的见义勇为、协助官军所立下的大功,最起码也会获得赏钱一万、绢帛百匹、粟米三百石以及肉酒等。
仅仅是靠这些赏赐,其实便足以让他们家舒舒服服过上一两年悠闲日子。
但劳累惯了的母亲吴氏,是无论如何也停不下来的。
刘备知道母亲是穷怕了,一时也只能任由她,同时自己心里暗暗给自己加油:一定要快速崛起!
“玄德!玄德……”
篱笆门外,传来一个刘氏族人的呼喊之声。
“五哥,何事?”
刘备问。
只听那名族人道:
“里门外,来了一个乌桓人,说是你的朋友。里正不让进。一言不合,乌桓人就把里正给打了。有的族人认出来这个乌桓人,在几年前因为争抢涞水滩涂而爆发的宗族械斗中,曾经重创了刘氏宗族的好几名少壮。因此,族人们都在拿着棍棒围攻那个乌桓人呢。我不知道你跟那个乌桓人是什么关系。总之,你快去看看吧。”
刘备闻言,大惊。
……
“不借”,草履也,以其轻贱易得,故人人自有,不假借也。汉文帝履“不借”以视朝是也。
——马缟《中华古今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