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世,由于刘备根基不深,不得不四处征战,捞取军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屡战屡败的困顿境遇之中,成了一个备受轻视的“老革(老兵)”。
而他的刎颈之交——牵招,也始终没有能够与刘备一起共图大业。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
这是让刘备感到万分惋惜的。
牵招先是追随袁绍,后又投奔曹操,最终成为曹魏名将,坐镇北疆,担任雁门太守,防御鲜卑。
他曾经跟随曹操参加了著名的白狼山之战,亲眼目睹了乌桓枭雄——蹋顿被张辽阵斩。
历代史学家都认为牵招是一个有大才的人,但是,在东汉三国的乱世并没有完全发挥他的才能。
有人认为,牵招是刘备的刎颈之交,却在曹操阵营,因而处于嫌疑之地,有点尴尬,所以为人所忌,不会被重用。
也有人认为,牵招没有成为顶级武将的可能,在将星闪耀的三国,最多只能算是一个一流武将。
很多人也许会有疑惑,为什么在汉末三国中原大乱的背景下,鲜卑、乌桓等游牧民族没有像西晋八王之乱时那样起兵乱华,深入汉人腹地,建立异族政权?
其中有很大的一个原因,便是有两道“万里长城”阻挡了兵利马疾、杀人如剪草的异族骑兵。
这两道万里长城,便是曹魏名将——田豫和牵招。
他们二人是大魏帝国的“北境守护”,戍边大将,竭尽全力地守住了汉地的北大门,使得异族的铁蹄始终不得踏入关内。
不论田豫,还是牵招,他们都曾经是刘备的好朋友。三人英雄惜英雄。
田豫曾经追随刘备一直到了徐州,后因老母年事已高,事母至孝的田豫不得不忍痛离开刘备。
牵招自不用说,乃是刘备的刎颈之交,但因其禀性义烈,乡土观念极重,而一直没有离开冀州。
曹操说“河北多义士”。
牵招就是当时最为知名的一个河北义士。
这两个人都有成为像关羽、张飞那样的三国顶级武将的潜力。
可惜在战将如云的曹魏阵营,没有得到重用。
如果他们能够一直跟随兵微将寡的刘备,不难想象他们会成为不亚于关羽、张飞的大汉上将。
甚至会一改“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窘境。
不过,他们作为捍卫帝国边疆的“北境守护”,也使得我华夏百姓免受异族的屠戮,也算是有大功于我民族。
这样两个当世名将,刘备却错过了。
如果三兄弟能够一直并肩作战,大汉王业或许就不会偏安一隅。
俱往矣……
但这一世,刘备可不想再“放过”牵招和田豫,一定要想方设法让他们跟随自己,并完全发挥他们的将略才能,让他们成为季汉天空中的两颗闪亮的将星。
刘备的思绪被牵招的说话声音带回。
“真是贵客临门!幸何如之。快请,快请。”
牵招拱手为礼,热情邀请众人进入绸缎铺。
刘敬带头,一行人进入瑞锦坊绸缎铺。
在牵招的引导下,众人穿过前厅,来到后堂中坐定。
待众人纷纷落座后。
牵招站在席间,先对着众人躬身行了一个深揖大礼。
刘敬见而怪之:
“贤侄何必行此大礼啊?”
“世伯,在下本该如此!”
牵招说着话,望了众人一眼,问:“敢问谁是刘君玄德?”
刘备在案后直起身子,道:
“正是在下。”
牵招又对着刘备深深一揖,感激万分地道:
“招在此代替安平牵氏家族拜谢足下。”
刘备也有些懵,忙问:
“阁下这是何意?还请明说!”
一旁的刘敬、刘元起、刘不疑、刘豹、刘平、耿雍等人也感到有些奇怪,都眼巴巴地看着牵招。
牵招满眼感激的神色,看着刘备沉声道:
“涿县东门外,吴家酒店,足下手刃白石山贼寇,为我们安平牵氏家族报了大仇。如此义举,怎能不令人心怀感激。”
刘备这才明白过来,“这么说,白石山贼寇截杀的那一伙客商,是你们安平牵氏家族派出来的?”
“正是。”
牵招重重地点了一下头,“几个月前,我们准备了一百多辆大车的货物,准备运往固安县牵氏商号,途径狼牙山下之时,被白石山上的贼寇洗劫一空,还杀伤了我们十几名家族部曲。父亲震怒,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便找到涿郡都尉公孙大人,情词恳切地请求他剿灭白石山贼寇,并许诺捐饷助军。公孙大人这才答应派遣心腹率军追剿白石山贼寇。他们根据密报,在吴家酒店设伏。没想到山贼如此骁勇,官军几乎不敌,关键之时,幸有玄德出手相助。这才将之围歼。”
众人一听这话,方才心下明了。
刘备当时挺身而出,更多是为了保护族兄刘豹、刘不疑,完全没想到会间接也帮安平牵氏报了大仇。
他只觉得世事皆是缘分,有着必然的因果。
只听牵招继续说道:
“玄德兄协助官军手刃数名白石山贼寇,让在下钦慕不已,如此大恩大德,理应当面感谢。是以,在下才让厮仆邀请诸位前来寒舍一叙。当然,这家瑞锦坊绸缎铺,也是我们安平牵氏家族在涿郡的一处商号。”
“些许小事,何足挂齿。”
刘备沉吟着,道:“早就听说白石山贼寇,杀害无辜百姓,四处洗劫来往客商。他们早没被我碰到,否则的话,也不会让他们活到今天。”
牵招感喟良深:
“对玄德兄来说,可能是小事。但对我们安平牵氏家族来说,却是一件大喜的事。对于被杀伤的十几名家族部曲,玄德兄更是他们的妻子儿女的恩公。”
刘备被人如此感恩,心里其实也觉得畅爽,觉得自己总算是被人认可了:
“子经兄谬赞了。备何敢当。”
牵招却双目直直地看着刘备,好像是下定了大决心似的,突然沉声道:
“俗话说,白首如新,倾盖如故。说的就是,有些人相交已经很久了,却像初次相识一般。有些人虽然是初次相识,却又像已经相交了很久一样。——如蒙不弃,招愿意效仿古人廉颇、蔺相如,与玄德兄结为刎颈之交。从此之后,彼此成为同生死、共命运的至交好友。不知玄德兄以为愚意如何?”
刘备听了,心中很是触动。
他心里反复念叨着:白首如新,倾盖如故……
这一世,自从他在瑞锦坊绸缎铺的门口,第一次看到英武的牵招之时,便觉得与他气息相投,好像是久别重逢的朋友一般。
他也早就有心与牵招成为世上最好的朋友。
牵招如此一说,正是投其所好。
刘备当即从案旁站起身来,拱手道:
“感君厚意,山高水长,备敢不从命?你我从此成为刎颈之交,同气连枝,相互扶持,在座的大伯、二叔以及诸位族兄,都是见证。”
说罢,对着牵招深深一揖。
……
君(牵招)与刘备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因恐为时所忌,每自酌损,在乎季孟之间。
——《初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