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发千恩万谢的卑弥弓呼使者回去报信,安排好一切,次日,留袁盛、丰臣秀吉率三千汉倭大军留守平南县,令德川家康领一千五百倭兵沿西至木城,再南下支援卑弥弓呼,袁洋自领二千二百汉军步骑,并织田信长一千五百倭兵,押八千倭人降兵精壮,北归玉田。
回玉田后,留王脩替他治政,袁洋领一千五汉军,押五千倭人降兵,乘海船先行,沿岸而上,一路北归九夷城。
其它人马暂居玉田,一方面助王脩补种稻米,治田筑城,另一方面也是弹压地方,毕竟此地到底曾是邪马台国核心六部之聚集地。
相比陆上行军,乘船明显便捷快速的多,仅用短短四日,袁洋便已北行至赤马关。
当袁洋抵达此关之时,王基已率队前来迎接。
下船后,踏上血迹未干之赤马关海岸,再次见到王基,看着不远处已经在恢复生产的忙碌景象,袁洋感叹万千:“伯舆实有管仲乐毅之才也!”
赤马关坞堡之上,刀枪箭矢之痕迹尚未消,可远处万亩良田之上,已有数千倭人忙碌着播种耕种。
袁洋举目望去,远方,水车从河流哗哗的汲水,流入水渠,灌溉河岸两旁万亩良田,数千倭人无分老幼,皆有所事,精壮在田地拉梨,健妇忙着播种,老弱勤恳施肥,便是孺子,也穿梭于田地间端茶送水,入目间尽是井井有条。
“伯舆,许久不见,汝黑了不少。”亲切的握住王基双手,袁洋罕见的行了握手礼。
王基感动不已,连忙道:“臣恭贺主公马踏玉田归来,九夷一统在即!”
被当众大拍马屁,袁洋十分受用:“此皆赖三军用命,诸君忠贞,若无叔治、伯舆这等贤才助吾,吾一介庸碌之辈,岂能速平九夷焉?”
互相吹捧一阵,随王基走向坞堡,袁洋好奇问道:“伯舆,吾闻正则言,汝坚守赤马关数十日,连退数万强敌,关内倭人近乎消耗殆尽,汝是如何又得此数千之众?且令其如此用心治田?”
“主公,赤马关左近乃脂膏之地,本有大田部四千余倭人,几次大战,仅剩千余,实难以复耕此三万余亩良田。”王基正色道:“倭兵退后,吾令汉军西进,配合正则逼降伊都,得奴千余人而归。
吾又发布捕奴令,无论汉倭,凡能捕奴而归者,视精壮老弱,各有封赏,旬月间得奴千余人。
为复耕良田,吾又将关内立有守城之功之千余倭人尽除奴藉,许诺用心治田三年,乃分田十亩到户,其它倭奴,许诺治田三年,恢复民藉,治田五年,分田十亩,如此方有今日生机。”
袁洋夸赞道:“自古以力驱民者下,以利驱民者上,伯舆果有治政之才,未来为吾上马治军,下马牧民,出将入相,岂不美哉?”
王基年仅十五,便已现文武之才,初次掌兵,面对数万强敌左右夹击,便能以五百汉军,稳守赤马关数十日不失,且战略眼光卓著,数次为管蛟点出倭人要害,助管蛟尽灭左近海域倭人水师。
初次理政,面对千疮百孔之赤马关,竟能果断连发治民良政,以利驱动倭民尽心治田,迅速恢复赤马关生产,不使数万亩良田荒废。
如此才华,袁洋怎能不重用?
“王基!”
“臣在!”
“汝忠贞不二,文武全才,先夺赤马关,后紧守此关数十日,连续击退数万强敌屡次围攻,且助管蛟尽灭大田部水军,覆灭山口港水师,又能勤修内政,治民有道,实有大功于吾!”
顿了顿,袁洋面露欣赏的笑道:“迁王基为平夷中郎将,秩比两千石,领汉军一千,晋爵左庶长,仍任赤马关县长,并着汝春耕后征倭兵八百,勤加操练,以备将来!”
赤马关扼守关门海峡,更是北上东出必经之路,加强此关军事力量,乃是必然。
“诺!臣定为主公稳守赤马关,北望扶桑!”从平夷中朗将这个官号上看出袁洋的信重,王基感动下拜,内心激动不已。
年仅十五,便官拜中郎将,古之卫霍,也不过如此。
……………………………
在赤马关休整一日,留下数百汉卒,八百倭人精壮,以补齐王基兵额,翌日清晨,袁洋领剩下兵马乘船继续西归。
行不过一日,便直抵伊都,在那又停留了一日,袁洋按例,改伊都为伊人,接见投降的伊都国王,安抚当地倭人,督促留守汉吏尽快恢复生产,以备大军秋后用兵。
离开伊都之时,袁洋照旧先迁走伊都国王等高层及家属数百户,然后留下一批玉田降倭,以夷制夷,不使此地一家独大,以方便汉军统治。
继而再次乘船出发,又过一日,这天傍晚时分,时隔近两月,袁洋终于再次回到九夷城。
当袁洋船队抵达九夷海域,早就等候多时的管蛟,立刻领着手下大小上百艘战舰,及一千五百汉军水师,一千倭兵水师,列成纵队以迎袁洋。
“吾等!恭贺主公!!得胜回城!!!”
“万胜!万胜!!万胜!!!”
袁洋虽知这明显是精心排练,然当他听到这数千大军喊出的口号,仍是心潮澎湃,难以自禁!
袁洋昂首立于定远船头,身穿鱼鳞铁甲,腰佩青锋长剑,他微笑着向左右两侧汉倭水军士卒挥手示意,引得众将再次大呼万胜。
良久,进了港口,看到从后面赶过来的始作俑者,袁洋笑骂道:“未曾想,汝管十八,也会这等阿谀逢迎之术。”
管蛟眨了眨独目,真诚道:“若是面对它人,管蛟自是桀骜不驯,可于主公当前,臣自甘为顺服鹰犬耳。”
袁洋拍了拍他的肩膀,正色道:“正则对吾之忠心,天地可鉴。汝为吾东征西讨,数次身陷死地,乃至为吾失了左目,吾实知汝之忠贞!
然为将者,当坐镇后方,指挥若定,怎可轻易白龙鱼服,陷阵冲锋?
君之性命,重逾万金,来日东征扶桑,西归中原,皆缺君不可,望君往后多加珍重,留待有用之躯,随吾共享富贵,岂不美哉?”
“主公,臣敢不效死!”管蛟感动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