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很快进入尾声。大部分流寇死的死,降的降。卢象升的白袍上溅满了星星点点的暗红,像雪地里开出的诡异梅花。他提着还在滴血的关刀,走到一群瑟瑟发抖、被裹挟来的妇孺老弱面前。
“大人,这些是被流寇强掳来的百姓。“亲兵队长陈墨小声报告,眼睛却忍不住瞟向卢象升袍角滴落的血珠。那血滴在地上,很快被干渴的黄土吸得干干净净,仿佛从未存在过。
刚才还如同杀神降世、眼神冷得能冻死人的卢阎王,此刻竟像换了个人。他眉头紧锁,看着眼前面黄肌瘦、衣不蔽体的人群,尤其是那些眼神呆滞、紧紧抱着枯瘦婴儿的妇人,深深叹了口气。那声叹息,沉重得仿佛压着整个大明的苦难。
“给他们分些干粮。“卢象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对亲兵吩咐道。
“大人!这……“陈墨有点犹豫,军粮也不宽裕。他想起三天前行军时,有个士兵偷吃了半块饼,被卢象升当众抽了二十鞭子,现在背上还血肉模糊地躺在辎重车上。
“分!“卢象升斩钉截铁,不容置疑。他弯腰从一个老妇人怀里接过一个三四岁的孩子,那孩子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却出奇地安静,不哭不闹,只是睁着双大得吓人的眼睛看着卢象升。
陈墨看着这一幕,心里刚升起一丝暖意,觉得自家大人终究是菩萨心肠。可这念头还没捂热乎,就见卢象升猛地转身,眼神瞬间又变得冰冷如铁,对着被俘虏的几个流寇小头目,吐出的话能把人骨头缝都冻上:
“凡持械者,无论老幼,皆斩!悬首于道旁枯树,以儆效尤!“
命令一下,行刑队立刻动手。哭嚎声、求饶声、钢刀砍入骨头的闷响混杂在一起,场面瞬间从施粥棚变成了屠宰场。几个刚才还庆幸逃过一劫的俘虏,转眼就成了挂在枯树枝丫上晃荡的“风铃“。
王老五一边熟练地帮着挂“风铃“,一边还跟旁边的老刘头点评:“啧,你看这个,脖子太细,挂上去晃晃悠悠的,风一吹准掉下来!得找根粗点的树枝,打个死结!……哎,那个不错,脑袋大脖子粗,挂得稳当!看着就喜庆!“
陈墨站在一旁,觉得自己的三观碎了一地,正被王老五他们当垃圾扫。这卢大人,变脸比京城戏台子上的名角儿还快!一会儿菩萨低眉,一会儿金刚怒目,合着全看您老人家心情?这“白袍染血“的“血“,到底是敌人的,还是他自己心里那点没凉透的良知的?
“陈墨!“卢象升突然喊他,吓得他一激灵。
“属下在!“
“去查查这些妇孺的籍贯,能送回家的送回家,无家可归的……“卢象升顿了顿,眉头皱得更紧,“先随军安置。“
“大人,这不合规矩啊。“陈墨硬着头皮提醒,“按制,被裹挟的百姓应当由地方官府处置。“
卢象升冷笑一声:“地方官府?你是指那些连自己衙门朝哪开都记不清的老爷们?“他指了指远处一个正在啃干粮的小女孩,“那孩子,我三天前在三十里外的县城见过,县太爷正忙着给自己小妾过生辰,哪有功夫管这些'刁民'?“
陈墨不敢再言,正要退下,却见卢象升突然伸手按住太阳穴,身形微晃。他赶紧上前一步扶住:“大人?您没事吧?“
“无妨。“卢象升摆摆手,声音里透着疲惫,“只是有些头疼。去办你的事吧。“
陈墨转身离去,却听见身后传来卢象升极轻的自语:“这世道,杀人容易,活人难啊……“
夕阳西下,卢象升独自站在挂满头颅的枯树下,白袍上的血迹已经干涸发黑。他伸手摸了摸树干,低声说了句什么,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向中军大帐,背影在落日余晖中拉得很长很长。
王老五凑到陈墨身边,神秘兮兮地说:“知道大人刚才跟树说什么吗?“
陈墨摇头。
“他说:'下辈子,别投胎在这世道了。'“王老五咂咂嘴,“你说咱大人是不是打仗打魔怔了?跟死人脑袋聊起天来了。“
陈墨没答话,只是看着卢象升的背影消失在帐篷里。他突然明白了,卢阎王的两副面孔,或许不是变脸快,而是这世道逼得人不得不如此——对无辜者慈悲,对作恶者冷酷,否则在这人间地狱里,连一天都活不下去。
夜幕降临,营地里飘起粥香。那些被救下的妇孺捧着碗,小心翼翼地啜饮着热粥。而远处的枯树上,风一吹,那些“风铃“便轻轻摇晃,发出诡异的“咯吱“声,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时代的荒诞与残酷。
陈墨坐在火堆旁,看着跳动的火焰,突然觉得有些冷。他想起白天卢象升抱着那个瘦小孩子的样子,又想起他下令斩首时冰冷的眼神,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在脑海中交替闪现。
“想什么呢?“王老五递过来一碗热汤,“喝点热的,别学大人那样整天愁眉苦脸的。这世道,能活一天算一天。“
陈墨接过碗,突然问道:“老王,你说大人为什么对百姓那么好,对流寇那么狠?“
王老五啃着骨头,含糊不清地回答:“这有啥难懂的?百姓是羊,流寇是狼,咱大人嘛……“他嘿嘿一笑,“是牧羊犬呗!对羊温柔,对狼凶狠,这不很正常?“
中军帐内,卢象升正在灯下写奏折。写着写着,一滴墨汁滴在纸上,晕开成一片黑色,像极了白日里那些溅在他白袍上的血迹。他盯着那墨迹看了许久,最终长叹一声,将写了一半的奏折揉成一团,扔进了火盆。
火光映照下,这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卢阎王“,眼角似乎有泪光闪动。但转瞬间,当亲兵进帐报告军情时,他又恢复了那副冷峻威严的面孔,仿佛刚才的脆弱从未存在过。
这,或许就是乱世中生存的法则——慈悲与铁血,本就是同一枚铜钱的两面。而卢象升,不过是比常人更早明白了这个道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