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战事正酣,守城战已经到了最为紧要的关头!
数不清的宋兵,爬上城墙,与泗州民兵刀兵相搏!
就连李平安都手持刀盾,与敌军交战!
刘昱砍翻冲到身前的敌人,凑到李平安身边:“李大人,你快走吧!”
“我死在这里不要紧,你决不能死在这!”
刘昱明白,义军可以没有自己,但决不能没有李平安。
李平安是义军的灵魂所在,正因有李平安在,义军才能区别于其他军阀!
李平安一言不发,只是不断盾击将敌人推下城头,或是用刀直取敌人咽喉。
一刻钟后,守城民兵奋力反击,终于将攻城的敌军,全都赶下城头。
进攻受挫,宋军的士气都衰弱不少,让刘福通分外恼火。
刚想要强令士卒,再次发动一次进攻。
刘福通已经看出,城头上的守军,也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只要再加把劲,就能攻下泗州城!
谁料!
一阵马蹄震地声,从中军之后,缓缓响起!
宋军后阵,几乎毫无防备!
猝不及防之下,顿时就被一支数百人的骑兵,撕开阵型!
刘福通也没想到,区区数百人就敢冲击大军方阵!
初见时,骑兵尚在数百米之外,眨眼之间,便至不足一箭之地!
带头冲锋战马上的银甲小将,挺直腰背,张弓搭箭,直直往刘福通中军帅旗射去!
箭矢飞驰赛流星,数根飞箭刹那间射落中军大纛!
左右诸军,尚不清楚中军发生何事,只见烟尘大作、杀声四起!
中军大纛,在一片厮杀、马啸之中,缓缓落地!
刚刚从泗州城头缓慢撤退的先登营,眼见中军厮杀骤起,也不救援,而是如同溃兵,飞速四散开来,向着泗州城旁的沼泽逃去!
刘福通嘶吼着,让自己的亲兵顶上去,想要将这支莫名其妙出现的骑兵,困在大军军阵之中!
亲兵们,都身披铁甲,乃是刘福通手中最大的底牌!
铁甲猛士,就算骑兵冲锋,也能抵挡一二!
就在刘福通期待,骑兵一头撞上甲士们铜墙铁壁的时候。
骑兵箭矢阵,最为锋锐的箭头,银甲白袍小将,却微微偏转马头!
从刘福通身边数十丈,擦肩而过!
让手持长柄刀斧,严阵以待的刘福通,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
重甲猛士,行动迟缓,无法追击来去如风的骑兵们,只能等骑兵主动撞上来!
不过半盏茶的功夫,李文忠就凿穿敌阵,将中军大阵全盘搅乱!
白袍沾染朵朵血花,宛如冬日盛开雪地中的艳梅!
李文忠用白袍,缓缓擦拭去铁枪上滑腻腻的鲜血。
抬头看了眼城墙上,满身鲜血、创伤的弟弟。
面色越来越冷,越来越淡漠。
“全军!随我继续冲锋!”
随即,拨转马头,向着刘福通中军,继续冲锋而去!
义军之中,鲜少有人知道李文忠和李平安曾经的经历。
两人逃难之时,李文忠便对李平安颇为照顾,哪怕只剩下半个馍馍,也是让李平安先吃。
作为大哥,李文忠对弟弟向来宠爱。
战场厮杀卖命,李文忠也大多是为了弟弟,希望弟弟能够在后方安稳生活!
如今,竟然有人将自己的弟弟,弄成这般模样!
也难怪李文忠心中怒焰滔天!
只不过,李文忠不善表达,就连脸上都看不出什么。
随之冲锋的骑士,只能从李文忠越来越凶,越来越猛的厮杀中,感受到他的愤怒!
骑兵来回冲杀了六次!
刘福通麾下兵马,早已骇得心胆俱裂!
不知道自己怎么招惹到这尊杀神!
刘福通本人,也已经被打服,想要服软,让李文忠放过自己!
屡屡派出亲卫,想要投降。
却都被李文忠斩于马下!
大多不将刘福通斩杀,誓不罢休之意!
数次冲杀下来,李文忠所率骑兵,也不是毫发无伤。
数十骑,因体力不支,被困军阵之中,拼杀不敌后战死!
还活着的骑士,也人人带伤,匹马带伤!
战马们都喘着粗气,汗如雨下!
显然已经到了体力崩溃的边缘!
李文忠作为冲在最前的箭头,伤势最重!
原本银亮的铁甲,已然被鲜血染红,无数刀劈斧凿出的创口!
唯有背上,毫发无伤!
“大家陪我再冲最后一次!”
体力已经到达极限的李文忠,大喘气道:“最后一次!”
大家默不作声,双腿微微用力,驱使胯下战马,紧随李文忠之后!
能跟随如此无双大将冲杀,死也无憾了!
刘福通军中士卒,士气早已衰颓,成建制逃亡事件都在大规模发生。
哪怕刘福通想要派出督战队,压着他们回来都做不到!
因为一旦派出去,不多时就会遭到李文忠的冲杀!
只会让精锐部队溃散的更快!
刘福通最终只能让精锐部队,围成刺猬阵,想要挡住李文忠的冲锋!
骑兵们刚刚策马向前冲锋,身后的泗州城门便缓缓打开!
李平安率领城中尚有一战之力的八千民兵,出城作战,以壮李文忠声势!
李文忠回头看了眼手脚俱全的弟弟,死人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转头,挺起长枪,直直向刘福通中军冲锋而去!
临时拼凑起来的圆阵,士卒之间的缝隙极大,轻易就被李文忠找到破绽!
数百骑兵,瞬息杀到刘福通的面前!
李平安率兵,紧随骑兵们撕开的口子,努力扩大战果,将尚未丢弃兵刃投降之兵,一一斩杀!
宋军经过李文忠多轮冲杀,早就失去作战的心思。
眼见李平安率领大军出城追击,直接将兵刃、盔甲丢在地上,转身向着淮河而去,想要游过淮河逃跑!
大势已去,刘福通不得不让部下打出白旗,向李文忠投降!
只是,他还留有最后一丝傲气,不愿解下自己腰间的佩剑!
李文忠也懒得管他,厮杀大半天时间,早已疲惫不堪,他更想知道阿弟的情况。
中军投降,漫天遍野的宋军,也开始自发成建制向义军投降。
只有少部分逃入沼泽、洪泽湖的宋军,没有为义军所发觉。
此役,歼敌六千余,俘虏两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