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诚很想说,我不知兵呀!
他哪里知道,朱棣该怎么做?
“殿下,六百年后的那位还有一言,其曰: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东昌之败,乃是殿下急功近利,深入盛庸等人的后方,导致自家后方不稳,粮草被平安所阻断,从而不得不后撤回援,以至于陷入盛庸的陷阱之中,兵败东昌。”
“故此,若想要破局,我以为,当步步为营,同时,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安排人想办法阻断南军的粮草。”
朱棣听完,笑着道:“顾先生之言和本王所想相差无几,大师可有何想法?”
这段时间,朱棣其实也在研究着顾诚所写的靖难之役。
见得自己后面打的那般艰难,也是苦思冥想,为避免史册之上所写,几次战败,损兵折将,从而得一个万全之策。
朱棣也确实是收起了自大轻敌之心,认真对待,把盛庸当做是自己最强大的对手!
道衍想了想,开口建言,“殿下,或许还可以离间计,让朱允炆怀疑这些武将之忠心,从而不敢放权。”
“若能使得盛庸、铁铉等于战场之上束手束脚,从而贻误战机,心中必定会对朱允炆有些芥蒂。”
“如此一来,殿下或许还能收服此三人,为以后出征漠北做好准备。”
史册上,铁铉被朱棣直接给剐了,然后还要下油锅。
而平安也因为听到朱棣一声‘平保儿还活着呢?’就自杀了。
盛庸也是一样,被人弹劾,直接自杀。
靖难之时的三大名将,朱棣的最强对手,在他登基为帝之后,便被清算了。
说实话,也确实是非常可惜。
顾诚看了一眼道衍,喝的有点儿多,微醺状态下,意识自然有一些朦胧,却也听得出来,道衍似乎想要让朱棣降服盛庸、平安、铁铉三位武将。
这倒是也和他一开始的心思相同!
“殿下,大师,大师说的对!”
顾诚当初看到这一段史料的时候,也觉得可惜,还觉得朱棣多多少少有一点儿残暴。
铁铉这等忠臣,又不是前朝的忠臣,他忠的还是大明!
有错吗?
就因为不愿意臣服朱棣,还对其破口大骂,朱棣便破防了,直接让人剐了铁铉,还要让铁铉尝一尝自己的肉是什么味道?
这还不算,还让人起了油锅……。
也难怪,朱瞻基用铜缸炙死了朱高煦。
肯定是从朱棣这里学会的手段!
顾诚现在既然想要抱着朱棣的大腿,对于他这点儿残暴的手段,也只能是忽略不计。
不然,还能咋办?
朱棣听到道衍和顾诚两人的话,却又有一些犹豫,他只想要很快打败盛庸、平安、铁铉三人,以最快速度打进京师,夺了皇位。
并没有想到要降服盛庸、平安、铁铉三人。
在他看来,史册上的自己没能降服铁铉,现在的自己也不太可能,那就是一头犟驴!
他并不想在这样的人身上花费太大的心思、时间,甚至是精力。
“铁铉愚忠,如何能为我所用?”朱棣装作是无奈地开口问道。
道衍犹豫了一下,捻着佛珠,“铁铉非寻常武夫,乃深明大义之士。其死守济南城,非为建文,实为社稷苍生。若殿下以天下为念,示以诚心,或可化干戈。”
“昔年,唐太宗行玄武门之变,事后,也宽宏大量、心怀宽广,收魏徵、薛万彻、薛万均等东宫属官。”
“后立贞观之治,魏徵、薛万彻、薛万均等皆有大功。”
“殿下若能效仿唐太宗,尽力收服铁铉,往后铁铉若有战功,那也是殿下仁义!”
朱棣一听,沉默了。
显然,道衍的这句话算是打动了他。
朱棣原本并没有想要收服盛庸、铁铉、平安三人之心,现在听到道衍的话,觉得还是有一些道理。
唐太宗李世民能够收服魏徵为一谏臣,从此多了一桩佳话。
那自己为何就不能收服盛庸、铁铉、平安,甚至是那位被自己诛十族的方孝孺,也成就一桩君臣相宜之佳话?
其实,道衍和尚很熟悉朱棣的为人,知道这位燕王其实没有太大的容人之量。
历史上,燕王朱棣在登基为帝之后,就默许御史弹劾盛庸、李景隆,又随口来了句‘平保儿还活着呢?’,直接逼死了两位在靖难之役中,打的他哭爹喊娘的名将。
至于方孝孺,则是留下一个‘诛十族’的网络热梗。
朱棣这种行为绝对谈不上什么性情中人,怎么看,都像是眦睚必报者。
而这一次,道衍和尚之所以开口,想要提前为盛庸、平安、铁铉三人求情,也还是为了朱棣着想。
史册上,朱棣五征漠北,效果是有的,可还是没能解决漠北之患,以至于后来出现了土木堡之变。
还有建州女真于两百多年后,直接挥师入关,夺了大明江山。
所以,朱棣便是奉天靖难功成,从而登基为帝,却还要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解决漠北之患,又该如何开疆扩土,打下一个远超蒙元的疆域……。
大明此时善战之人也就这么几个,死一个、便少一个!
有着顾诚这位变数,直接给朱棣献上了避坑指南,告诉朱棣在将来,漠北瓦剌死灰复燃、建州女真入关夺取中原,道衍这一次不想再和史册上一样,由着朱棣逼死这些能征善战之武将。
朱棣先是看了看脸色红润的顾诚,这才回了道衍,“那就依大师所言,尽可能收服盛庸、平安、铁铉三人!”
道衍提了个建言,“殿下,如今即将入冬,李景隆所带南军大部分都为南方人,他们应该不太适应北地之苦寒。”
“老衲以为,等天气再冷一些,火炮之备充足,便在入冬之际,突袭德州,先发制人,不必再等开春之后。”
“若能拿下德州,一则可以获得德州城内的辎重,二来也能继续出兵试探铁铉。”
“从而演几场戏,借耿炳文、李景隆之败,让朱允炆对铁铉生出疑心。”
道衍和尚要做的就是让朱允炆无法再相信武将对他的忠心,相信盛庸、平安、铁铉等人是真心护卫他这位少帝。
只要是朱允炆有了疑心,那就没办法完全信任他们,也就没办法很好地用这些人。
必定会安排人监军,也就能够给盛庸等人带上一个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