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不是朱棣对兵法不感兴趣。

而是因为顾诚讲述的那些战例,经典是经典,可都有着特定环境使然,以朱棣现在的情况,没法直接拿来用啊。

那位……也确实是用兵如神。

朱棣也是真的学不会,索性也就换了个话题。

要说他带兵打仗,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好。

开局还算顺利,遇上耿炳文和李景隆,一个年事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想要安享晚年,一个好大喜功、胆小如鼠、无勇无谋。

白沟河一战,打的李景隆抱头鼠窜,战损十万之余,还把很多辎重都丢给了朱棣。

也不怪六百年之后,被人认定为大明第一演员,演的一手好戏。

而后世,那位曾言;“白沟河大胜之后,宜有此败。”

说的便是朱棣在之后的东昌一战,败的十分彻底。

他自己都深陷包围之中,要不是朱允炆不想背负杀王叔的罪名,将士们也就不敢伤了朱棣,他都不知道死多少回了。

只能说,朱允炆还是太过‘仁慈’,又或者说爱惜自身羽毛,面皮子薄,没有枭雄之姿,迟早会败。

正所谓,骄兵必败。

朱棣这一次可是败的灰头土脸,回到了北平,后来在道衍和尚的支持下,再一次东山再起。

在之后对上盛庸、平安这两位名将的时候,朱棣就好几次仗着朱允炆不敢杀他,从而亲自带兵冲锋,让盛庸、平安束手束脚。

如若不是朱允炆的那句‘毋使朕有杀叔父名’的旨意,朱棣早就死于战场之上了。

所以,朱棣的军事才能,这时候还不见得有多好,也是慢慢地带兵打仗,历练出来,才有五次亲征漠北的底气,打出了永乐大帝的称号。

“若论法,首先谈到的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李悝的《法经》,这应该是中原第一部律法经文。”

“李悝之后,商鞅则是带着《法经》入秦,这才有了商鞅变法强秦,编撰出来《秦律》。”

“而之后,《汉律》又承袭《秦律》。”

“虽汉武帝之后听从董仲舒之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却并未废除汉律。”

“不仅没有废除,还对其进行了修编,使得《汉律》对百姓们的约束更大。”

“至此以后,也就有了国法一说。”

“于六百年后,‘法’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重要依据,更是天下安宁的重要保障。”

“别说什么杀人犯法了,便是把人打了,都要赔付医药费,重者直接关押在大牢里面。”

“如此一来,若有人忍不住想要动手,必定要掂量一下动手之后的后果。”

“这也叫做‘法’的震慑力。”

朱棣听了之后,感慨道:“难怪,六百年后会是一个国泰民安之盛世,会有你所言,便是做一道菜,都能很快有着教学视频,能不出门便获得天下乃至于整个世界的信息。”

“古人云,乱世当用重典,这‘典’的其中之意,便是也有法典的意思吧。”

道衍和尚接话道:“法1无禁1止即自由,若想长治久安,就必须要依法治理天下。”

随后,看向了朱棣,建言道:“殿下,法令者,防民之具、辅治之术耳,有经由权。贫僧以为,如今殿下坐拥两府四城,已有治理之地,便可尝试严格推行《大明律》。”

“由殿下亲自巡查两府四城之地的官吏,若有贪官污吏、贪赃枉法之事,当立即严审,为蒙冤者平冤昭雪、伸张正义。”

“且,大力宣传《大明律》,在清君侧的基础上,喊出人人懂法、人人守法、依法治国之号令!”

道衍此言就是想要让燕王朱棣能够尽量去收买人心了。

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人心者得天下。

如今,燕王朱棣缺的便是这人心了!

顾诚也觉得道衍和尚的建议,也是一良策,不愧是黑衣宰相,能够举一反三,接受能力不是一般的强。

朱棣也很赞同地点点头。

“大师所言极是。”

“如今本王坐拥两府四城,却并不得人心,若能巡查各处,为百姓伸张正义,且多多宣扬《大明律》,让依法治国深入人心,才能让天下万民都能信服!”

已经三十九岁的朱棣自然是明白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同时,他也能看清现在的大势。

虽然首战告捷,击退了朱允炆派来的耿炳文,打出奉天靖难的名气。

但是,朱允炆并未失人心。

若想此后获得更多人的支持,就必须要能得人心,让百姓们感受到,唯有他燕王朱棣坐上大位,才能使得天下更加太平,大明更为繁荣昌盛。

这兵法不好学,但是国法对于朱棣来说,绝对没有问题。

一直到这日落西山。

这一场谈话才算是结束。

燕王朱棣在王府中办了一个小小的庆功宴,算是庆祝这一次的首战告捷。

顾诚不胜酒力,所以不敢喝太多。

上一次宿醉感就很难受,第二天一上午,都没什么精气神儿。

朱棣这一次也不打算灌醉顾诚,然后听一听他的酒后真言了,所以宴会也就是吃了一顿饭。

连个歌姬献舞的都没有,就是在一起吃了个饭,谈了谈接下来如何宣传《大明律》,依法巡视两府四城,从而收获民心。

晚宴结束之后,顾诚则是回去,把写好的第一卷史书,也就是永乐年的一些史料,送给了朱棣。

“殿下,在下记忆有限,无法如编年史一般,写出所有详细史料,还请见谅。”

燕王朱棣其实在那天晚上已经看过了。

不过嘛,他还是表现的十分激动。

“无碍,无碍。”

“先生能写多少是多少,便是记不住也没事。”

“本王记得先生也有言,从今往后之未来,已经是另外一个未来,未必能和先生所读史册相符。”

“这史册也不过是借鉴一二,知大明兴衰,而改之。”

“本王更在意的还是先生那学识渊博的才学呀!”

顾诚并不知道朱棣已经看完永乐卷、仁宗卷,也已经看到大孙子朱瞻基炙死了他二叔朱高煦。

见到朱棣虽然激动,却没有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卷,看史料。

还有一些佩服朱棣的心性呢!

“殿下谬赞了。”

“在下愧不敢当呀。”

一番商业互吹之后,燕王朱棣才送走了顾诚。

然后直接把手中的书卷,锁进了书房中的一个木箱里面,还藏起了钥匙。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