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和尚的意思就是顾诚当初有言,朱棣前往攻打大宁,计赚宁王朱权手中的大宁军。
朱允炆换帅,让李景隆前来平叛。
而李景隆则是趁着朱棣去了大宁,北平府城空虚之际,强行攻城。
这一战,北平差一点儿就被李景隆给拿下来了。
道衍和尚继续道:“城外的工坊也不宜建造太大、太好,便是简易一些,用来试验一下威力。”
“火器工坊还是在城内西南坊间,寻找一处隐蔽一点儿的地方,作为工坊吧。”
“顾施主、世子以为如何?”
顾诚回道:“不错,若是把火器工坊完全设立在城外,到时候南军来了,撤退起来也麻烦。”
“不过,也不能太靠近城墙。”
“到时候,若是南军攻城,肯定会有砲车,很容易毁坏城墙边上的火器工坊。”
朱高炽连忙道:“先生放心,我会寻找一处好地方,既能保证安全,还能够不影响到周边的百姓。”
道衍和尚又开口道:“仅仅是红衣大炮还不够,要在城外挖沟壕。”
“一旦南军来攻,我们必定不可出城迎战,唯有守城。”
“挖沟壕,亦可拦住对方的骑兵冲锋。”
“还要准备好砲车、滚石、金汤、箭矢,做到万无一失,才能确保我们能够守住北平城!”
朱高炽回道:“大师所言极是,我定当全力督促,尽快落实到位。”
道衍和尚点了点头。
北平城内现在可用之人不多,守城的防御工事,他提出了见解,朱高炽则是负责和郭资交谈。
燕王朱棣留下郭资,就是为了给朱高炽留下一位可以用的武将。
等到朱高炽离开之后。
道衍又开始教顾诚如何下围棋,似乎挺悠闲。
“顾先生,昨日你讲到了上善伐谋,记起来明朝万历时期一位名将戚继光的鸳鸯阵。”
“贫僧倒是对顾先生所言的明朝万历这一代有一些兴趣,此前,好像还记得先生有言,此朝有一人想要变法图强,名为张居正,乃是内阁首辅。”
“还请顾先生不吝赐教,这位张居正是如何变法图强耶?”
道衍和尚一直都觉得顾诚就好似一个宝藏。
在他的身上,藏着太多太多的秘密了。
仅仅是以前所言,也都不过是他们看到的冰山一角。
顾诚落子,听到道衍和尚的话,便来了雅致。
让他给朱棣出谋划策,如何打赢盛庸、平安、铁铉等名将,说实话,真的就是在为难他。
有一种赶鸭子上架,逼迫一个连兵书都没看到过的人,去当军师,岂不是瞎胡来嘛。
但是,要让顾诚谈古论今,他倒是非常积极,也绝对能够说出个一二三来。
“说起张居正改革,那真的是能让人又爱又恨。”
“这或许是很多看懂了张居正改革的人,对于大明王朝的又一遗憾吧。”
“就好像是靖康之耻一样,岳飞岳将军率兵血战沙场,收复失地,眼看着形势一片大好,结果却遭到奸臣陷害,皇帝昏庸,十二道金牌,毁了南宋大业。”
“万历也差不多,虽然没有做出被奸臣谗言,弄个十二道金牌,或者是莫须有的罪名,毁了大业。”
“但是,他的做法,也绝对能被人诟病。”
道衍和尚安静地听着。
在顾诚落子之后,又能回应一下,教他该如何在棋盘上布局,落一子而谋全局。
“张居正乃是嘉靖朱厚熜时期的进士,从翰林院学士开始,见到了嘉靖朝时期的首辅之争。”
“等嘉靖朱厚熜死后,隆庆皇帝朱载坖登基为帝时期,他进入了六部,又最终坐在了首辅之位上。”
“隆庆皇帝朱载坖执政五年,病逝,万历皇帝被张居正等人拥立为帝,当时,万历帝才十岁。”
“张居正又联合了太后、司礼监掌印太监,把持皇宫、朝堂。”
“这天下,也就相当于是张居正说了算。”
“而他也在这时掌权之后,便开始推行新政,首先就是一条鞭法,所谓一条变法也就是……。”
“其次就是考成法来监管百官,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
“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官员考评机制,有效实现了考评与纠偏相结合,改变以往主要靠吏部考评官员的方法。”
“……”
“可以说,张居正的改革,真正地革除了明朝立国几百年来积累下来的诸多弊政,已经有了中兴之象。”
“可惜,张居正改了十年,阻力太大,损害了太多人的利益。”
“而朱翊钧也已成年,自然是越来越无法掌控。”
“内忧外困之下,张居正积劳成疾,在万历十年便病死了。”
“张居正病逝之后的第二年,朱翊钧就在诸多官员的弹劾之下,直接废除了张居正的新政。”
“一个不留,全部废除!”
“不仅如此,还要挖开张居正的棺材鞭尸,以及抄了张居正的家,后人死的死,流放的流放。”
“朱翊钧以为,自己这是出了一口气。”
“毕竟,张居正早年确实是有一些过于霸道,为了自己心中的新政,而不顾万历帝的感受,欺他年幼。”
“朱翊钧在废除了张居正的新政之后,也想要励精图治,可是,他终究不是什么明君。”
“在想要废储立幼这件事情上,遇到了太大的阻碍。”
“朱翊钧想要直接废了太子和皇后,册立他最宠信的贵妃为皇后,册立贵妃的儿子为太子。”
“百官们极力反对,就是不支持。”
“朱翊钧气的直接甩手,不干了,从此之后三十年不上朝!”
“朝政就这样被他给荒废了。”
“所以,当初殿下有言,问我大明有哪一些昏君,我觉得万历朱翊钧算一个。”
道衍和尚点了点头,也赞同顾诚的观点,“如此听来,这万历朱翊钧确实是一位昏君。”
“张居正一心为国,虽有不当之举,然其推行的新政,却利国利民,便是损害太多人的利益,也可稍作改动,而非全部废除啊。”
“便是这考成法,就应该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