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38 第31章 余波兴(下)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24 22:49:52
最新网址:www.biquw.cc

襄阳城,五省总理熊文灿的行辕书房内,炭盆烧得正旺,却驱不散熊文灿眉宇间的阴霾。案头堆积着各地告急文书,多是粮饷匮乏、流寇复起、降将不稳之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朝廷催剿的严旨一道接着一道,字字如刀,斥其“抚局糜烂”,甚至“养寇自重”。他力主的招抚之策,也因此番中原降将大举复叛而备受质疑。

除此之外,凶名最盛的降将“八大王”张献忠又根本不听他招呼,始终在谷城招兵买马、渐成尾大不掉之势,更引来朝野汹汹非议。

“唉……多事之秋,举步维艰啊!似这般无粮无饷、缺兵少将,却叫老夫拿什么剿贼?”熊文灿长叹一声,揉着发胀的太阳穴。他当然知道,若再无一场像样的胜仗稳住局面,只怕暂时未叛的那批降将也要叛了,届时他这五省总理的位置,也就坐到头了。

“报——!启禀部堂老爷!南阳六百里加急捷报!”一名亲随几乎是撞开房门,双手捧着一个沾满泥雪、火漆完好的厚实信筒,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南阳?捷报?”熊文灿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疑。

南阳被数万叛军围攻,左良玉之子左梦庚仅率两千疲卒困守孤城,这消息他早在半个月前就已收到,只道是凶多吉少,甚至做好了南阳失陷、左梦庚殉国的心理准备。捷报?从何谈起?

他劈手夺过信筒,验明火漆无误,用裁纸刀急切地挑开封口,抽出里面厚厚一叠文书。最上面一封,正是以“钦命援剿总兵官左良玉之子、暂代父职统领中原留守兵马左梦庚”名义,呈报“总理诸省剿抚部堂熊老爷钧鉴”的正式捷报。

这捷报字迹清隽有力,想来多是代笔,但落款处倒的确盖着左梦庚鲜红的私印,以及缴获的“射塌天”李万庆帅印作为佐证!

熊文灿迫不及待地展开细读。开篇便让他心旷神怡:

“……仰赖圣天子洪福庇佑,部堂熊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早察马进忠、李万庆、杜应金等降将狼子野心,反复无常,必生祸乱。故密授方略,嘱令职部谨守南阳坚城,以逸待劳,挫其锐气,待其师老兵疲、破绽毕露之际,方可雷霆一击……”

看到此处,熊文灿眼皮猛地一跳,心脏不争气地加速跳动起来。“运筹帷幄”、“早察祸心”、“密授方略”……这左梦庚竟将首功如此冠冕堂皇地扣在了自己头上!

虽然明知是溢美之词,但这顶高帽戴得熊文灿浑身舒泰,连日来的阴郁仿佛被这顶“英明神武”的光环驱散了大半!

他强压激动,继续往下看。战报详细描述了叛军如何“倾巢来犯,势如潮涌”,左梦庚如何“亲冒矢石,激励士卒,血战旬日”,又如何识破叛军“内应纵火、外合强攻”之奸计。其中“瓮城歼敌”、“白河火攻”、“雪夜追亡”等段落写得惊心动魄,极富画面感。

最终结果是“……赖将士用命,仰承熊公妙算,终获南阳大捷!阵斩伪掌旅、哨总以上贼酋三十七员,毙伤叛军逾万!焚毁、缴获贼粮秣辎重如山!贼首李万庆、杜应金仅以身免,率残骑数百狼狈逃窜信阳方向!伪‘混十万’马进忠虽未亲至,然其帅旗、关防皆为我军所获,贼胆已丧!南阳围解,豫南重镇,赖熊公威德,复归王化矣!”

“阵斩逾万!焚毁缴获辎重如山!帅旗关防俱获!”熊文灿喃喃念着这几个关键词,呼吸都变得粗重。这哪里是守城小胜,分明是一场足以震动朝野的大捷!尤其缴获了马进忠的帅旗和关防,更是铁证如山!这份功劳……太大了!

他目光急切地扫向战报末尾,那是他最关心的部分——利益。

“……南阳虽复,然经此大劫,府库为之一空,士民嗷嗷待哺。职部勉力清点战场缴获及查抄通敌叛产,所得钱粮军械,除留足抚恤死伤、犒赏三军及赈济灾黎之急需外,尚有盈余。

唯数目庞大,品类繁杂,而南阳吏属,死逃过半,故清点核算尚需时日,约一二月方可厘清。彼时,职部当亲押首批缴获钱粮十万两、粮米五万石,解赴襄阳行辕,进献朝廷,以资熊公剿贼大业,稍解国用之艰……”

“十万两!五万石!”熊文灿的眼睛瞬间亮了,如同饿狼看到了肥肉!朝廷拖欠军饷已久,他这五省总理说来权限极大,其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各处伸手要钱要粮的文书几乎将他淹没!

左梦庚许诺的这笔钱粮,简直是雪中送炭!虽然要等两个月,但有了这份白纸黑字的承诺,他就能暂时安抚各部,更能在朝廷那里挺直腰杆说话!

至于左梦庚是否真能凑出这么多?熊文灿此刻被巨大的功劳和钱粮许诺冲昏了头脑,下意识选择了相信——毕竟战报里描述的缴获堆积如山,况且左梦庚还特意提到要“清点核算”、“亲押解赴”,态度当真是极其诚恳恭敬,与左良玉平日的倨傲跋扈截然不同!

“好!好!好!好一个左梦庚!真乃国之干城!忠勇可嘉!识大体,顾全局!”熊文灿拍案而起,脸上阴霾尽扫,红光满面。他来回踱步,兴奋难抑。

这份捷报来得太及时了!不仅解了南阳之围,狠狠打击了复叛降军的嚣张气焰,更将泼天的功劳和急需的钱粮送到了他手上!

“来人!速速将此捷报誊抄副本,以六百里加急飞递京师!原报存档!”熊文灿果断下令,声音中气十足,“再拟本部堂奏章!详述南阳大捷之经过,尤其要突出本官‘洞烛奸谋、运筹帷幄’之决断……以及左梦庚‘忠勇奋发、浴血奋战、不负重托’之功绩!为其请功!请厚赏!哦,还有,左梦庚所奏缴获钱粮之事,亦要一并写明,此乃其一片报国忠忱,尤其可嘉!”

他此刻回想起左梦庚当初随左良玉拜见自己时的模样,只觉得这年轻人比亲儿子还顺眼,完全忘了当时心里对他的评价——空有一副好皮囊。

至于之前对左良玉父子的不满?在实实在在的功劳和钱粮面前,那都不叫事儿!他甚至开始盘算,如何利用这份功劳和即将到手的钱粮,进一步稳固自己的地位,甚至……压过朝中那些攻讦他的政敌!

与襄阳行辕的“喜气洋洋”不同,刚刚快马加鞭过了卫辉,赶到开封府延津县准备南渡黄河的左良玉,中军大帐内却是气氛肃杀。

巨大的舆图铺在中央,左良玉身披重甲,面色沉郁地听着斥候关于豫南叛军复起、信阳等地陷落的最新报告。

许州家眷尽殁的噩耗如同毒蛇噬咬着他的心,而独子左梦庚被困南阳、生死未卜的消息,更让他这位纵横沙场多年的老将心急如焚。他此番亲自督阵,全军加速南下,正是为了星夜兼程驰援南阳,但路途遥远,风雪阻道,心中焦灼难以言表。

“大帅!少帅六百里加急!南阳战报!”亲兵统领几乎是冲进大帐,声音带着狂喜的颤抖,将一个同样沾满征尘的信筒高举过头。

帐内诸将,包括王铁鞭的老熟人、左良玉麾下另一员悍将金声桓,以及李国英、徐勇、卢鼎、常登、卢光祖等人,所有目光瞬间聚焦过来,下意识屏住了呼吸。

“庚儿?!”左良玉霍然起身,一把抓过信筒,手竟有些微微发颤。他粗暴地撕开封口,抽出信笺。

这封战报的文风与给熊文灿的截然不同,虽也工整,却少了些华丽辞藻,多了份军人特有的简练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儿子向父亲汇报的“委屈”和“求表扬”的意味。

开篇没有给熊文灿战报中的那些溜须拍马的虚词,而是直入主题:

“父帅老大人膝下儿梦庚敬禀:

儿梦庚百拜。许州惊变,家门遭屠,儿五内俱焚,痛彻骨髓!本欲死战殉亲,然念父帅北上勤王,中原大局系于儿身,不敢轻掷此躯,遂忍痛率残部五百,携细软突围,退守南阳……”

看到儿子提及许州惨剧,左良玉眼眶一热,虎目含泪,强忍着继续看下去。左梦庚紧接着便详细描述了如何收拢溃兵、诛杀彭彬开仓、整肃军纪——重点写了如何行军法,包括杖责王铁鞭、赵四狗,以及“儿一时激愤,亦自领二十军棍以正军法”、识破内应奸谋、部署白河伏击、指挥瓮城歼敌、雪夜追亡收编等全过程。

后半部分的南阳守城战,其战术细节描述清晰,敌我态势刻画分明,尤其对“千斤闸”战术和利用叛军内部矛盾的把握,写得尤为精彩。

当看到儿子描述自己如何趴在条凳上挨军棍时,左良玉的嘴角狠狠抽搐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心疼,但更多的却是激赏!

狠!对自己都这么狠!这才像我左良玉的种!许州之败的阴霾,似乎被儿子这份血性与智勇交织的战报驱散了不少。

战报末尾,左梦庚笔锋一转,带上了点“告状”和“撒娇”的意味:

“……然此役虽胜,亦多艰辛。王铁鞭因儿御下过严而受杖,背伤未愈,儿心实愧之。然当时情势危急,军心浮动,不行霹雳手段,难显菩萨心肠。彼亦深明大义,忍痛受刑,毫无怨言,反助儿安抚部众,儿感佩至深!待父帅南归,还望父帅代儿抚慰……儿之背伤,经医官诊治,已无大碍,唯结痂麻痒,夜间辗转,颇念父帅军中金疮良药……”

看到这里,左良玉紧绷的脸上终于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随即化为开怀大笑:“哈哈哈!好!好小子!”

他心中的评价却不肯当着众将的面说出来,只能悄然藏在心中:我儿此番表现,当真有胆有识!有勇有谋!更难得的是,竟还懂得驭下之道,知道何时该狠,何时该柔!王铁鞭这顿军棍也算挨得不冤!值了!

左良玉心中的大石彻底落地,取而代之的是老怀大慰的狂喜和自豪。

他环视帐中诸将,扬了扬手中的战报,声音洪亮,充满了扬眉吐气的豪迈:“都看看!吾儿梦庚,以两千疲卒,独守南阳孤城,面对马进忠、李万庆、杜应金、马士秀等数万贼众!先诛内奸,后设伏兵,再破强敌于瓮城,追亡逐北于雪原!阵斩逾万,焚其辎重,溃其主力,擒获无算!更缴获马进忠帅旗、关防!此等大捷,壮哉!快哉!”

诸将闻言,无不耸然动容,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少帅威武!”

“左镇虎子!名不虚传!”

“大帅后继有人,当真可喜可贺!”

左良玉志得意满,比自己打了十场大捷还要喜不自胜,下巴恨不得抬到天上去,大手一挥:“金声桓!”

“末将在!”

“立刻以本帅名义,起草奏捷文书!详述南阳大捷之功,皆为吾儿梦庚临危受命、亲冒矢石、浴血奋战所得!为其请封参将实职!更请厚赏三军!另外,将这份战报,连同本帅奏章,六百里加急,直送御前!要写得详细!写得漂亮!让皇上和满朝上下衮衮诸公都好好看看,我左良玉的儿子,是什么成色!”

“得令!”金声桓高声应诺。

左良玉兴奋难抑,走到帐门口,望着黄河对岸南阳的方向,脸上的笑容久久不散。许州之痛犹在,但儿子用南阳大捷的辉煌,却为他、为左家挣回了无上的荣耀!经此一役,他左良玉的基业,算是后继有人了!

“庚儿……好样的!当爹的很快就到!很快就到!”他低声自语,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冀与豪情。

两封战报,飞向不同的目的地,在襄阳和左良玉军中激起了截然不同的波澜。而远在南阳的左梦庚,正潜心磨砺着他的新军,目光却已投向了下一个目标——信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