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饭菜,阎大娘毕竟上了年纪,先行歇息去了。
阎应元扶着他娘去房间歇息,他担心陌生的环境母亲会睡不着。
阎大娘自然不会,笑着说:“这床褥都是家里带来的,娘睡得舒服。我儿快出去吧,别怠慢了检哥儿。”
“娘,要叫殿下千岁。”阎应元给母亲盖好被子,捂了捂被角。
“好好,你出去吧。”
阎应元无奈,哪有直接叫亲王名讳的,他母亲性子执拗得很,嘴上答应得好好的,恐怕下次见面也不会改,好在信王应该不会介意。
这殿下也真是的,与母亲聊得欢就聊得欢嘛,让老人家叫他检哥儿做什么,尊老爱幼也要讲究个上下尊卑啊。
见母亲闭上眼睛,阎应元也不好再劝,把旁边的窗户开了一半,然后关上房门退了出去。
来到院中,朱由检已经摆好茶具了,正要泡茶,阎应元快步走过去,郑重行礼,“臣,通州中仓大使阎应元,见过信王殿下千岁。家母一介农妇,见识浅薄,不识朝廷礼仪,还望殿下见谅。”
朱由检放下茶包,起身将阎应元扶起来,“阎大娘和蔼可亲,孤不会怪罪,应元兄尽管放心。”
阎应元总算彻底放下心来,两人落座,阎应元抢先拿起茶包,“殿下,我来吧。”
朱由检也不在意,笑着说好。
茶过两盏,聊了些阎应元工作上的事,看起来这位殿下还是挺随和的,不过皇家嘛,喜怒无常只是平常,阎应元可不敢也是随和的姿态。
“敢问殿下,不知殿下是从何处听说臣的。”
“过年时,有位通州来的小贩卖些皮毛,孤见那几张皮毛几无箭孔,孤平时也善骑射,便对猎得此物的人很感兴趣,聊了几句,方知通州有善射之才。”
阎应元愣了一下,但心如电转,反应很快,“原是如此,想来是街坊沈伯,可惜他老人家在三月时去世了。”
那个沈伯就是沈大娘的丈夫,阎应元的皮毛都是卖给他的,不过他有没有到京城阎应元就不知道了。
应该是没有,所以殿下的这个说辞,阎应元想到旁边伺立的王承恩,心下了然。
“那真是太可惜了。”朱由检心下大定,面上露出惋惜的表情。
“殿下,臣。。”
“应元兄,你我同辈相交,此时也不在公堂,不必在意繁文缛节。”
阎应元本就是豪爽性格,闻言也不会反驳什么礼不可废,“好,听殿下的。”
“论才能,朝堂诸公胜在下百倍不止,只是不知殿下为何向陛下举荐,在下不过一个山野村夫。”
阎应元也奇怪,自己又不是诸葛亮刘伯温,顶多箭射得准一点,平时也看些兵书,勉强算略通吧。
怎么会入得信王法眼呢,关键是陛下居然信了。
“此地只有我等三人,说些心里话也无妨。眼下朝廷充斥奸党无能之辈,朝廷大事孤也不懂,但孤时常担忧皇兄安危,所以便想招揽一些武艺高强,希望能护卫皇兄,再不济也帮皇兄招一些人才,为皇兄分忧。”
朱由检说这话的时候,阎应元心下一凛,本能竖起耳朵,好在四周并无异常。
“这,在下才疏学浅,不过经常打猎,还算警觉,不知殿下如何安排在下。”
“这个就得看皇兄了,毕竟应元兄是奉旨入京的。”朱由检疑惑出声,“圣旨中没说明吗?”
阎应元摇摇头,“圣谕只说入京考校,并无具体事务安排。”
朱由检蹙眉,“这样看来,皇兄应该不会让你进禁军了。”
阎应元却是轻笑,“殿下,陛下身为帝王,禁军肯定是高手如云的。”
朱由检怔了怔,还真是,“是孤想差了。”
堂堂大明皇帝,平时怎么会没有高手护卫呢。
那就奇怪了,皇兄既然不缺护卫,又为何还要召阎应元呢?
做官?做官也要考科举啊,阎应元连举人都不是,只是个武生。
莫非是从军么。
“应元兄,此事是孤想差了,不过既然陛下召兄入京,想来定会安排妥当的。”
阎应元也是有些忐忑了,但转念想了想,罢了,既来之则安之吧,自己一个小人物也没什么好图的。
事情解开,朱由检便不再逗留,告辞了。
阎应元将朱由检送到胡同口,见信王不再让送,便行礼目送他离去。
回到家门口,看着大门边挂着的门牌,阎应元心情有些沉重。
既食君禄,为君分忧,虽然早上在通州出发的时候,刘若愚说信王在京城准备了一座宅院,但刚刚信王又提了一嘴,这其实是陛下安排的。
陛下如此礼遇,上山下海他不会犹豫,只是生怕连累到母亲。
进门关好门到了院子,母亲居然醒来了。
“娘,怎么不多睡会?”阎应元连忙过去给母亲泡了杯茶。
“老了,睡得浅。”阎母笑笑,其实根本睡不着。
“检哥儿都说了什么了?”
阎应元如实回答,“殿下说,这座宅院其实是陛下所赐,另外陛下将儿子召入京所为何事,殿下也猜不准。”
“忠君爱国,不用娘教你,你父亲教得很好。”阎大娘接着说:“我儿也不用为娘担心,放心大胆去做事,娘能照顾好自己。”
“如果真担心,还是要抓紧讨个媳妇,抓紧给为娘生个孙子。”
阎应元出奇地没有托辞而是点点头,“这事儿子会考虑的。”
信王府。
朱由检回到王府,刚进府就碰到高起潜强压喜色,脚步轻快地指挥几个奴婢搬东西,就连几个奴婢也是喜气洋洋。
“高伴伴?谁送来的这些东西?”
高起潜见朱由检回来了,连忙跑过来见礼。
“殿下,这是皇爷差王公公送来的,说是给殿下补贴家用。”
见此情形,朱由检突然意识到,果然自己完全没必要专门做某些事情去讨天启欢心。
只要跟府中的人透露一下家用拮据就好了,天启不知道也就算了,知道弟弟过得拮据,自然会关照好的。
只是这刚刚罚俸,就来赏赐,也不知道那些外朝的官员听到会怎么想。
“哦?有没有好好谢恩。”
“有的有的,是王妃领的旨呢。”
嗯,这方面周玉凤还是识大体的。
朱由检大致看了一眼,就两样东西,银两和布匹,听高起潜说,好哥哥给他送了三千两银子,还有十匹丝绸和几十匹棉布。
不算多,不会惹得外朝弹劾。
不算少,足够王府用很长一段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