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时代,家父闰土 第64章 北上,校徽

作者:言歌特斯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8 14:50:06
最新网址:www.biquw.cc

一省督军竟然给抛来了橄榄枝。

法律顾问,自己并不是专业学法的,只是看了不少相关的书,其实比较业余。

律师是个很高大上的职业,赚钱也多。

不少大佬,一开始都有当过律师。

张祈笙略微想了一想,就先拒绝了他:“多谢督军美意,可我马上就需要动身北上,先完成学业,拿到的京城大学的毕业证。以后更说不准要出国留学。”

督军幕僚:“张先生,你本就是江浙人,在老家做事,在卢督军手底下做事,这可是个好机会啊,又如此年轻,是能飞黄腾达的。张先生,你还是仔细考虑考虑。”

张祈笙:“我还是想北上念书,先完成学业,谢谢卢督军提携,谢谢先生提携。”

把家里的事情处理了之后,开始出发北上,回京城去。

八月十四日,段大帅宣布中国开始正式对德,奥,宣战,加入了欧战,协约国行列。尽管没有派遣军队前往欧洲,但是派遣了十多万劳工去欧洲战场搞后勤工作。

八月中旬,张祈笙到了京城来,先是去了补树书屋去见了下迅哥儿。

“周叔,这次回绍兴,我去见了下周老夫人,向她问过好了。”

“祈笙,这段时间你可是出名了。还当起了律师来,很了不起嘛。”

“为乡里人免费打了一场官司,最终还是靠舆论赢的,现在要想司法公正真是太难了。”

迅哥儿:“前些日子,蔡公邀请我去京城大学教书,我想着再等一等,到时候开中国小说史的课程。

蔡公又让我设计京城大学的校徽,倒是完成了初稿。祈笙,你去一趟京城大学,把校徽的稿纸交给蔡先生。”

“周叔,那我现在就去。”

拿着迅哥儿的稿纸回学校去。

现在还没有正式开学,但是学校里头已经有着很多的学生和教员。

先是去了下老师们的办公室。把校徽的事说了一下。

迅哥儿是学过美术的,蔡公也知晓,所以把设计校徽这个重任交给了迅哥儿。

同乡的钱轩同教授一拿到稿纸,立马就夸赞上了:“立意深远,蕴含丰富,简洁大气。透露着浓厚的书卷气和文人风格,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精品,看看,都看看。”

在钱轩同教授眼中,迅哥儿是极有才华。

文科长,重辅教授:“饮墨,你是大书法家,懂美学,跟大学说说,这个徽章的立意。”

书法大家,沈饮墨教授:“我的评价,超凡脱俗,你们看这个徽章啊,以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面的北,是背对背两个侧立的人像。下面的大呢是正面站立的人像,这是一个人肩负着两个人,也就构成了三人成重的意向。这也表示着我们京城大学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呐。好。”

“依我看,这幅手稿还有脊梁的象征意义。周先生把京城大学做成了一具非常形象的脊梁骨,他是想表达我们北大人应该是国家民主和进步的脊梁的意思。”

“祈笙,这段时间听你说回老家了。了不得,一连写了十余首如此好的振奋人心的白话诗。周先生的手稿是你送过来的,你也来说说。”

张祈笙:“周叔设计的校徽无可挑剔,我只想说一点,就是希望徽章的底色能是红色。”

都认为设计的非常的好。

但这时候有了一个比较突兀的声音,是国学大师刘士培教授:“非也非也,牵强附会,你们说的也太邪乎了吧。我看这个是西洋风格,太抽象,不能反映出我们京城大学的精髓。京城大学者,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是传承我们中华文化传统的最高学府,需要用这种西方奇技淫巧来体现吗?轻浮。”

张祈笙:“刘士培教授,篆文怎么就成了西洋风格了呢。”

论怼人,还得是钱轩同教授:“轻浮?这瓦当形象不就是中国特色,还有比这更厚重的吗。”

重辅:“莫要太激动。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正是我们京城大学的风气嘛。正好邓中解,郭星刚,学生们也都在,他们来说。”

“中解,来,你也说两句。”

“我是觉得这个徽章很有意思。这上面两个人呢,像两个背靠背的学生,下面一个人呢像弯腰弓背的老师。老师用肩部托起两个学生。老师,甘为人梯,学生,志存高远。京城大学,薪火相传。”

“很有力量。”

刘士培教授仍旧不服:“奇技淫巧。”说完后出了门去。这办公室的新文化的教授太多了,复古派的目前就他一个。

校徽手稿送到了蔡校长那里去。

陈重辅教授叫住了张祈笙:“祈笙,跟我一起去见一个人,他可是非常想见见你。”

“先生好,去见谁呢?”

重辅先生:“从美利坚,哥伦比亚大学归国的胡是之胡教授。特别是你近期发表的这十来首诗,前几日在上海的胡博士,特意发了电文,说今日会到京城,我带你去见见他。

你们都是写新诗的大家,又都是年轻人,定然能有不少话题。”

带着张祈笙到了大酒楼去。

重辅先生:“涮羊肉,花雕,给上。”

没一会儿,进来了一个西装革履很时髦的青年人:“是胡博士?”

“您是陈重辅先生!”

“是。是之,我可把你给盼来了。太好了。来来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张祈笙,张笙,京城大学学生,在新青年写白话诗的张笙。现在也是新青年的实习编辑。”

胡博士看着张祈笙也比较的激动:“张笙张先生,先生的诗我自愧不如,在先生的诗能学到很多,出了陈重辅先生外,我最想见的就是张笙你了。”

张祈笙:“在胡博士面前我可不敢称先生。”

陈重辅教授:“是之,你刚刚归国,为你接风,来,上座。”

“谢谢先生。”

此时跑堂的把铜锅涮羊肉给端了上来。

陈先生很喜欢这一口。

对比北京烤鸭来说,张祈笙也更加喜欢这京城的涮羊肉,配上花生酱,很美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