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唐末,做昭武帝 第79章 大哥投降我升官?

作者:侠不流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8 14:48:53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因诸军汇聚凤翔,让人家在城外住帐篷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郑畋便在西城专门划了一块地方给诸镇驻扎。

凤翔曾几次作为西都,虽然时间都很短暂,但是作为帝王的行宫,依旧在肃宗朝时便开始在北魏旧城的基础上重新修筑了城池,面积被扩大了不少,不然还真容纳不了这五万的军队。

而且凤翔的经济一直不错,西连陇右,东朝长安,南下巴蜀,北上朔方,乃是要冲之地,若能连同陇右河湟等地一起拿下,从而解决凤翔不能自给自足的缺点,也是一块王霸之基。

划归虎林的地方很不错,除了大片的民宅之外,还有两座宅院,给军官们居住,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士卒都住在城里,比如辅兵营和党项仆从军,就驻扎在城外,看守着一路赶来的牛羊马匹。

但即便如此,这上万的士卒和马匹进城,也是弄的城里腥臊一片,臭气冲天。

“你说,节帅投贼了?”

萧器着急忙慌的走进堂中,说出了一个让刘克之当场呆滞的消息。

“前几日,节帅受了黄巢的册封,成了河阳节度使,当即便兵发河阳,原河阳节度使罗元皋虽想抵抗,但河阳军却直接开城迎接节帅,罗元皋在数名亲兵的护卫下逃出河阳,一路来至凤翔,而且受了重伤,如今还昏迷不醒,郑都统正打算等他好转一些后,便送他去成都养伤。”

“李家麻!”

刘克之忍不住飙出一句脏话,他是真的没想到,原本这个时候的诸葛爽是因为成了孤军,加上周围的所有藩镇,甚至包括名义上听他指挥的河东军也不提供任何支援。

而且拓跋思恭并没有一开始就南下勤王,依旧占据了夏绥大半的地盘,诸葛爽连回师都做不到,这才投降。

但现在情况都不一样了,王重荣都归唐了,诸葛爽也应该和河东军汇合了才对,怎么又投降了!

“节帅没有和河东军汇合?”刘克之想到这种可能,当即问了出来。

“是。”萧器点了点头,道:“我们走后的第二天,黄邺便到了泾阳,节帅不敢走,怕被黄邺追着尾巴。”

“我……”刘克之被气笑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诸葛爽的运气居然差到这种程度。

“呼——”

笑过之后,刘克之长舒了一口气,看向萧器。

“节帅给的文书还在否?”

闻言,萧器瞬间便明白了刘克之的意思,当即点了点头回道:

“我这就去拿。”

说罢,萧器急匆匆的转身便出了门,过了没一会儿,他又急匆匆的跑了进来,将一封书信递给了刘克之。

刘克之拆开一看,里面是一张空白的书笺,左下角则是盖着诸葛爽的私人印章和签名。

这是出发时他特意跟诸葛爽要的,以防备拓跋思恭为由,诸葛爽也十分痛快的给了他,且直言随刘克之填写内容。

本来还打算直接写拓跋思恭欲叛,命刘克之讨之,生死勿论之类的话,再下黑手让拓跋思恭照着罪行死在这里,但如今只能是用来给诸葛爽托底了。

“请郑帅知:今形势所逼,诸镇袖手,我军已孤,唯今之计,只有假投黄巢,以待将来,我派刘克之…形式…发命于我…兵发潼关,共灭巢贼!”

刘克之直接提笔,洋洋洒洒数百言,将诸葛爽打造成一个被形势所逼,然后不得不暂时委身于贼,但依旧心向大唐的忠义之士。

他现在虽然投降了,但那只是表象,实则是为内应,待时机成熟,便会兵发潼关,与大军前后夹击,断绝黄巢后路,然后将其彻底消灭。

至于什么时候才是成熟的时机,这个问题问的好,刘克之也想知道。

“记住,你不知道这件事。也不知道这封书信的存在。”

写罢,刘克之静待墨水阴干,然后神情严肃的对萧器吩咐起来。

不这么做不行,他不同于前两天已助麟游守城成功,准备来至凤翔的拓跋思恭,拓跋思恭已做了十余年的宥州刺史,想说他是诸葛爽的人都站不住脚,十几年前,诸葛大帅说不定还在徐州乞讨。

而刘克之是诸葛爽的直系部下,从出道以来就在诸葛爽麾下当兵,而且还是他一手提拔,所以在外人看来,诸葛爽对他可谓是恩重如山,虽然事实也是如此。

所以这时候刘克之就陷入两难的境地之中,若是直接选择跟随诸葛爽投降黄巢,那么凤翔军就会先打自己。

而若是跟着朝廷,其它人虽然不会说什么,但是会时刻防备着他,怕他也跟着诸葛爽投降,说不定为了安全,还会逼迫他交出兵权,不过这是最极端也是最后才能用的手段。

而且日后的功劳升迁也会因为诸葛爽的原因而大打折扣,所以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刘克之不得不这么干。

“卑职明白。”

萧器自然也知道诸葛爽的行为会对刘克之造成的影响,当即严肃点头,但他话锋一转,道:

“需要通知节帅一声嘛?”

“不用。”

刘克之当即摇头:“此时若是派人出去,我就会被怀疑通贼,所以让诸将士老老实实的待着别动,当然若是有人因此挑衅,也不压抑自己,至于节帅那边,我们要相信他!”

在诸葛爽手下当了这么多年兵,刘克之怎能不了解他,而且这天底下所有的藩镇都和诸葛爽是一个德性,只要唐军占据优势,他们就会做出和刘克之信上所写一模一样的选择。

刘克之完全不担心诸葛爽那边的问题,而是担心郑畋,他怕郑畋问都不问,直接便命其它军队来打自己。

所以除了这封信,还得有其他的准备。

“刘三!”

刘克之叫过刘三后,当即下令:

“传我令,全军每人钱五贯,绢两匹,自今日始,每人铁甲罩身,刀不可离身,分为三部,轮换着巡逻营地,日夜不停,防备凤翔诸军,万不可松懈,直到我再次下令!先生你和刘三一起去,说明其中利害。”

“是!”

二人闻言,连忙领命而去。

而就在刘克之的命令刚刚下达,虎林全体开始戒备之时,郑畋却只派了几个人,送了一些东西过来。

“请刘军使听旨!”

来人一看就不是个太监,但他手中捧着的,却是一张以青玉为轴,黄麻纸为面的圣旨。

“臣听旨!”

见状,刘克之心中顿时一跳,他有些怕这圣旨是让他去讨伐诸葛爽的,虽然不是不行,但毕竟是自己的老上司,自己又怎么好意思对他动手。而且现在朝廷的反应速度都这么快了?

心中带着担心,刘克之领头强笑着单膝跪地。

“敕:虎林军军使刘克之,忠心王事,于百里城大破巢贼六千余众,夺其将旗,降其主将,壮我军威,复我城池,毋使我民众困于贼手,功不可没,今授陇西节度,赏钱千贯,绢百匹,中和元年二月二十四日。”

“刘军使?接旨吧。”

传旨之人看刘克之有些呆滞,当即使了一个眼色,一旁的萧器连忙提醒刘克之。

刘克之晕晕乎乎的起身接过圣旨,有些不可置信的打开一看,上面确实压了皇帝的印玺,虽然是私玺,但效果是一样的。

而且最后面还有郑畋手书的“可”字,还有中书门下同章事的花押,也就是说,这本是一道属于皇帝私人封赏的圣旨,并不经过三省流程,但有了这花押,便说明得了三省的承认,可以被记录在案。

那传旨人似是看出了刘克之的疑惑,当即解释起来:

“刘军使,不…应该是刘节度使了,这是陛下赐给郑相的墨敕文书,可封赏诸将,虽说直接授予节度有些僭越了,但郑相是将自己身上的陇西节度之职转授刘节度使,所以还算符合规矩,请刘节度使莫要推辞。”

其实这传旨之人说的谦虚了,如今的节度使可不是以前的节度使,需要拥有三品官职的官员才能担任,现在的节度使就是个差遣,无品无级,别说刘克之身上还有爵位,就是一个白身,也能担任。

因为只要后面不加个开府仪同三司,那就几乎等同于虚的,因为不能开府,便没有授官之权,不能授官,手下的人怎么看你?

所以别看刘克之一越而成一地节度,但一是没有赴任,日后就有变数,二是没有得开府之权,就无法给手下直接授予官职,自己手下将领的晋升受到限制。

不过能升官,终归是好的,即便这是为了稳住他,而据他猜测,拓跋思恭那里应该也收到了这么一封圣旨,而且十有八九是授他夏绥节度的圣旨。

毕竟现在诸葛爽麾下在凤翔最大的军头,就是他和拓跋思恭。

“萧先生,带使者下去休息,二兄,吩咐人设宴,我要好好的招待使者!”

又从使者的手中接过官袍、告身还有最重要的印信,刘克之便连忙吩咐众人做事。

“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使者受到郑畋命令,要他观察一番刘克之的行为,所以他自然不能走,顺势答应下来,在萧器的带领下向着大堂走去。

而在众人皆下去之后,作为亲兵的刘三手里捧着绯袍金带,刘克之本人则捧着银质麒麟钮,方一寸七分,上系青绶的节度使大印,还有装在银鱼袋里那银质鎏金的鱼符。

虽然这些都表明了他只是一个受朝廷控制的节度使,但这只是暂时的,等到后面得了开府之权,想怎么干就是他说了算了,想到这里,刘克之站在庭中,仰天大笑起来:

“咦——我成了!我成了!哈哈哈!”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